首頁 > 學藝競賽 > 1022北區第一次指考模考佳作:文章解讀

1022北區第一次指考模考佳作:文章解讀

2014年3月20日

1022-1北區第一次指考模擬考佳作

一、 文章解讀(占18分)

閱讀框線內文字後,請闡釋:

(一)作者所謂「生命的界線」是什麼?(6分)

(二)作者認為生命的界線,何以漸漸消逝?你對此又有什麼樣的感想與看法?(12分)

(一)(二)文長合計約250字左右(約11-14行),請標明題號作答。

事實上,所有生命理應都存在著界線。一片足夠面積的草原,只能提供一個獅子家族的獵捕;一株豐美的山刈葉,也只能給予相當數量的大琉璃庇護。偶爾生命會以改變基因,來挑戰生命之界。我想,只有人類以能力以「智慧」拆除、崩解這種生命界線吧!我們以工具超越了大地所擬定的契約,當印度宣誓第六十億人口出現時,亦暗喻了這種能力的驕傲與可怖。大地有限,但擁有更高的手段、更先進工具的人類族群,還能夠用各種方式擠壓出維持他們高品質生活的利基。於是,即使你是那個「幸運」的第六十億人,出生於印度的子民,仍然極難與加拿大、歐洲的子民享有同等的資源。

問題是,為何其他人或生命,就必須選擇退縮自己的生命界線?

當多數人認為電力不可或缺時,少數人就被迫收下一筆「回饋金」,承擔核電廠的夢魘;當多數人認為一條快速道路可以十五分鐘到淡水,少數人就必須失去午後在河道旁漫步的悠閒。何況,我們開一條道路、建一座電廠、築一堵水壩,從來沒有問過蛙、蛇、麋鹿、大琉璃紋鳳蝶的意見。道路、水壩、電廠,並不提供其他生命生活上的便利,但卻帶給他們,生命基因中從未教導過如何躲避的災難。(吳明益《迷蝶誌‧界線》)

三仁  江書葳

(一)文中作者所謂的生命界線,即是「環境負載力」,所有生物都有數量、生長的極限和資源分配的底線,此界線在物種與大自然間劃訂了一定的區塊,以達到生態、生物的平衡。

(二)作者認為此線的崩解也是平衡的崩壞,來自「基因的攺變」─高傲且不節制的人類智慧。人類利用科技手段自我的重新訂界,也同時崩潰了自然的有法則。我認為我們的智慧發展使我們有些過了頭而忘了樸實的生存法則,工業革命、綠色革命、資訊革命,我們試圖在有限取得無限效益,卻造成了環境破壞、貧富差距,將人類往界外推,卻不確定是否安全、恰當。

三恭  吳珮瑀

(一)「生命的界線」指的即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互尊重,給予對方其所需的生活資源及權利,而非為了一己之私而跨越界線,用他人的犧牲來換得自己的快樂和利益。

(二)作者認為人類自恃以智慧的先進手段擠壓出更好的生活,實則剝奪了其他生命的生存權益。我們在高科技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忽略了生命之間原有的界線,科技發展的驕傲使我們自滿,以為我們可以憑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規則。我認同作者的看法,多數人的利益並非世界的中心,不應為此而破壞其他生命原有的生活。

三樂  呂文心

(一)「生命的界限」便是指環境所能負載的物種數目;自然所能承擔的終極的污染和開發;大地所能淨化並維持平衡的最大臨界點;也代表人類及其他生命的生活空間和品質。

(二)因為多數人倚恃著科技和機械,大肆剝削自然,模糊並扯碎了生命初定的界線,掌握科技,自私而專斷地擴張自己、壓縮他人或生物的生命界限。我認為有恃無恐地破壞生命界限是不智的,科學家可以觀察歷來的各種數據來研擬環境保育策略,但當一切失控之後,我們對自然的過度壓榨將導致超乎想像的天災人禍,我們必須停止並反思,在自然的反撲中俯首謙卑地扭轉自己的求利心態。

三御  鄒佳恒、蔡 冰

(一)  作者認為的「生命的界線」是造物主賦予每個生命體其生存所需要的環境範圍與資源。這個所謂的「界線」,乃是公平公正,且確保使天地萬物存在於自己的領域內能和平共處的基準。

(二)1.人類運用科技、智力強制地逼迫萬物退縮生命界線,只為了讓多數的人類擁有更便利的生活,成就一己之私欲。2.我認為萬物在世上的地位本與人類「平等」,並非只有人類才是王者。「尊重」每個生命該享有的生存空間,我們不應自私的剝奪其他物種、其他個體的生存權利。所謂自身的快樂不可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想利用先進科技的人類應深切反省,該如何運用智慧在尊重萬物發展平衡點上尋找更美好的生活。

usha 學藝競賽

  1. 目前沒有任何的評論
  1. 目前還沒有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