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分類過的Archive

1011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3年1月25日
101學年度上學期作文比賽高二組第一名
哀木蘭 二年溫班 楊詠鈞
喞喞復喞喞,木蘭當戶織。木蘭原是閨閣女子,一紙兵書,代父從軍十二年,榮歸故鄉,嫁予軍中同袍。
那之後呢?
有沒有人想過木蘭的心情?從「不聞機杼聲,獨聞女嘆息」裡讀到寡淡封閉的生活和對自由的希翼?是迫於軍令代父從軍,而不是終於能擺脫女子身分的束缚大口呼吸嗎?「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韀,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何嘗不是一種忙碌而興奮的喜悅?
在寒光照鐵衣裡散發光芒的女子,就這樣走回禮教的鳥籠裡,這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嗎?
脫下鐵甲,沙場上英姿煥發的木蘭只不過是屢屢超脫禮教的、姿色尋常的少婦罷了。她得繼續當戶織,繼續安分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繼續想辦法守住丈夫的心,而這可不是武藝超群能做得到的。
該當屬於這勇敢女子的後來,應是決烈而悲劇性的。朝夕相對而丈夫相倦,衝撞婆家或因為無出而丈夫欲納新歡,這能拔劍殺敵的驕傲女子必當怒斥負心郎而去,重新整鞍奔赴沙場,馬革裹屍,戰死邊疆。與其深宅閨怨,盼望薄情郎回心轉意,不如以身報國,國必無負之。
那是一個女性被貶低、被壓抑的時代,女性的命運似乎就是從一個牢籠透過嫁娶移監另一個牢籠。偶爾有女子能自由地振翅一下子,如同曇花一現,便被不停的傳唱。這真的是在讚揚嗎?事實上帶著一點諷刺意味和隱藏在結局裡的無奈、對冰冷現實的哀傷。呵,看花木蘭,真是個巾幗,但後來呢?打完仗還不是得回鄉嫁人,消磨了這麼多年的青春,幸好同袍願意娶她,不然就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對不起父母祖宗還白吃飯……女人啊,還是乖乖待在家裡相夫教子便是。
或許有能當家做主的例外?武則天坐上龍椅夠千古一人,但後來呢?還是只能歸傳於李唐。而木蘭呢?只是比平常女子多一些勇敢的木蘭要如何振翅從社會的蛛網上掙脫?
後來呢?
木蘭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逃不開時代的女性,有多少優秀的女性被打壓的環境裡顛沛流離?或者,有多少女性被囚禁在廚灶與閨閣間度過一生?有多少女性逃得過不由自主的命運?有多少本應散發絢麗光采的篇章,被父權統治的歷史不容質疑地輾過去?
後來呢?我也想問,後來呢?
或許每個女性都是木蘭,每個女性都在尋求人生的平等、社會的平等、能力的平等、評價的平等、價值的平等、意志的平等。她們思考,她們理解,她們判斷,她們選擇--選擇在何處為奉獻而燃燒自己的生命。
喞喞復喞喞,木蘭當戶織。或許,每個木蘭早已在思與憶時織出了自己未來的藍圖,並祈禱擁有構築在每個夢想之上的後來。
評語:
以犀利的現代女性意識,切入傳唱千年的〈木蘭辭〉,字裏行間鏗鏘之音、昂揚之姿,初犢之見對照歷來學究主述的忠孝雙全,滿溢顛覆的趣味。
文章首尾呼應,內裏層層縷織對原詩的另類解讀,凸顯封建時代遭父權網縳的女性之無奈,結構密實。
全文從傳統出發,卻逸出傳統之外,足見創思;然觀點受西方潮流影響,認同悲劇美學的浪漫,否定相夫教子也可以是一種圓滿的選擇,因而論述上也陷入另一款現代窠臼。可再深思。(二年溫班區桂芝老師)

第一名:二溫 楊詠鈞

題目:哀木蘭

喞喞復喞喞,木蘭當戶織。木蘭原是閨閣女子,一紙兵書,代父從軍十二年,榮歸故鄉,嫁予軍中同袍。

那之後呢?

有沒有人想過木蘭的心情?從「不聞機杼聲,獨聞女嘆息」裡讀到寡淡封閉的生活和對自由的希翼?是迫於軍令代父從軍,而不是終於能擺脫女子身分的束缚大口呼吸嗎?「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韀,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何嘗不是一種忙碌而興奮的喜悅?

在寒光照鐵衣裡散發光芒的女子,就這樣走回禮教的鳥籠裡,這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嗎?

脫下鐵甲,沙場上英姿煥發的木蘭只不過是屢屢超脫禮教的、姿色尋常的少婦罷了。她得繼續當戶織,繼續安分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繼續想辦法守住丈夫的心,而這可不是武藝超群能做得到的。

該當屬於這勇敢女子的後來,應是決烈而悲劇性的。朝夕相對而丈夫相倦,衝撞婆家或因為無出而丈夫欲納新歡,這能拔劍殺敵的驕傲女子必當怒斥負心郎而去,重新整鞍奔赴沙場,馬革裹屍,戰死邊疆。與其深宅閨怨,盼望薄情郎回心轉意,不如以身報國,國必無負之。

那是一個女性被貶低、被壓抑的時代,女性的命運似乎就是從一個牢籠透過嫁娶移監另一個牢籠。偶爾有女子能自由地振翅一下子,如同曇花一現,便被不停的傳唱。這真的是在讚揚嗎?事實上帶著一點諷刺意味和隱藏在結局裡的無奈、對冰冷現實的哀傷。呵,看花木蘭,真是個巾幗,但後來呢?打完仗還不是得回鄉嫁人,消磨了這麼多年的青春,幸好同袍願意娶她,不然就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對不起父母祖宗還白吃飯……女人啊,還是乖乖待在家裡相夫教子便是。

或許有能當家做主的例外?武則天坐上龍椅夠千古一人,但後來呢?還是只能歸傳於李唐。而木蘭呢?只是比平常女子多一些勇敢的木蘭要如何振翅從社會的蛛網上掙脫?

後來呢?

木蘭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逃不開時代的女性,有多少優秀的女性被打壓的環境裡顛沛流離?或者,有多少女性被囚禁在廚灶與閨閣間度過一生?有多少女性逃得過不由自主的命運?有多少本應散發絢麗光采的篇章,被父權統治的歷史不容質疑地輾過去?

後來呢?我也想問,後來呢?

或許每個女性都是木蘭,每個女性都在尋求人生的平等、社會的平等、能力的平等、評價的平等、價值的平等、意志的平等。她們思考,她們理解,她們判斷,她們選擇--選擇在何處為奉獻而燃燒自己的生命。

喞喞復喞喞,木蘭當戶織。或許,每個木蘭早已在思與憶時織出了自己未來的藍圖,並祈禱擁有構築在每個夢想之上的後來。

第二名:二平  温曉容

題目:然後怎樣

你是否仍記得在去年佔據大幅媒體版面的文林苑事件?每分每秒被新聞轟炸的當下的你,有何想法?時隔一年的結論消散在空氣中,無人理會。

那時候有人疾呼「要求正義」;有人以「家」為訴求贏得社會同情;有人在壓力下思考政策的轉折。隔岸觀火的人們,隨著風勢而選擇立場,沒有人放下成見以瞭解這場戰爭的始末;大聲的咆哮、助「興」,悄悄延燒的角落沒有人發現,關於那些之後……

關於落在視線外的那些,我們企圖,也只能想像:後來有人被輿論逼得政策大轉彎,而權威的功用變為取悅,於是我們只好拚誰的嗓門比較大、氣勢比較強,好換得別人替自己量身打造的法規。後來激昂叫囂的第三者逐漸失去力氣,他們甚或不確知所做為何。既然累了便轉移陣地,在另一個能容身的地方盡情拉扯嗓子和布條以使生命無憾。後來事件主人得到想要的結果,繼續一如往常地生活。甫出生的子孫哇哇大哭,卻全然不知那片土地上剛演完更驚天地、泣鬼神的重要劇情;後來圍觀的人潮慢慢退散,各自在心中替這樁事件作不同的註解。也許撥圈念珠、或在胸前劃十字架,然後淡忘。

所有的後來都只是假設,然而如此的假設卻是走在我們正失去的每一秒上。我們朝向那樣的後來前進,不管所謂後來是不是我們各自定義的好未來。再後來,我們的都市持續老舊,消防車依然駛不進作家筆下充滿回憶的小巷道;後來,我們依舊被媒體牽進預設的立場內欣賞風景,給出似是而非的奇妙評論;後來,我們習慣了走像那樣看似安逸的後來。我們正走著。

在後來之前,你看不到有人占用了不屬於他的土地,也從不了解所伸張的為何等正義;後來之後,你不在乎真實。於是後來,我們不知不覺成了盲從。一起反對一起吶喊一起憤恨不平假裝感同身受,後來得到回應後來齊聲歡呼後來得意然後遺忘。

最後,我們全成了生活在一成不變裡,哪邊熱鬧哪邊去的智慧猿人。如此安然自得。

第二名:二義  張渝華

題目:後來,墓旁的花開了

在好久以前的古代,在那個女孩不許接受教育的年代。當時有一個叫梁山伯的人,據傳他愛人的迎娶隊伍曾從其墓旁經過;據傳這對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戀人最後在這裡消失了;據傳有兩隻蝴蝶翩翩飛到了天涯海角;據說,後來墓旁的花兒都開了。

這是個眾所皆知的故事,而當男女主角頭也不回的拋下了家人、老師、朋友,選擇追求自己的愛情時,誰來想想其他人的處境?後來在這個被他們遺棄的人間,發生了什麼事?

首當其衝的應屬馬文才,眼見自己不計代價奪得的新娘就這樣隨著心上人永遠離開,那是怎樣的震驚、心碎、難堪?一個驕傲的紈褲子弟,竟有求不得的東西?在我的腦海裡,彷彿看到此事過後,馬文才惱怒的怪罪於英台的父母,接著失意的買醉。或許,我想或許,有天他能茅塞頓開,理解他強求的行為是多麼傷人,或許他後來也能成為一個善體人意的人吧!

迎娶的隊伍散了,墓旁的花開了。

接著試想英台的雙親,既要承擔馬家的指責,又要忍受大眾的輿論,更慘的是要去消受那份失去愛女的悲痛。可能他們永遠不會懂女兒走向這條路的原因,但至少能為那個封閉的時代注入一線曙光--說不定兩老振作起精神進而勸告其他父老,宣揚著自由戀愛的美好;可能,後來他們能忍住悲傷選擇開心的活下去。

閨女的房門鎖了,墓旁的花開了。

至於教導他倆的老師和師母,接到消息必定感到十分心痛遺憾吧!畢竟他們才是一路見證梁祝二人感情的角色。我能想像在往後的日子裡,兩位老人家依然時常憶起他們兩個的種種,惦記著他們,真心的祝福他們。只是偶爾在月下懷念著曾經不絕於耳的嬉鬧聲,思及此景不復,才緩緩的落下幾滴不捨的淚。

琅琅的讀書聲消失了,墓旁的花開了。

原先的故事看似結束了,在這人間卻留下抹不去的影響--可能是陰影,可能是暖陽。但無論後來發生了什麼或改變了什麼,都只屬於我們各人的臆測。我們真正看見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二蝶共飛的親密;是荒地上花兒盛開的喜悅。有時候我們只需要一瞬間的感動,後來怎麼樣,誰知道呢?如同飛蛾撲火的義無反顧,衝動之下,沒人會在乎「後來」。

從前有個人名叫梁山伯,他的墳墓最終成了兩個人的墓。後來,墓旁的花兒都開了。後來,墓旁的花開了 二年義班 張渝華

在好久以前的古代,在那個女孩不許接受教育的年代。當時有一個叫梁山伯的人,據傳他愛人的迎娶隊伍曾從其墓旁經過;據傳這對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戀人最後在這裡消失了;據傳有兩隻蝴蝶翩翩飛到了天涯海角;據說,後來墓旁的花兒都開了。

這是個眾所皆知的故事,而當男女主角頭也不回的拋下了家人、老師、朋友,選擇追求自己的愛情時,誰來想想其他人的處境?後來在這個被他們遺棄的人間,發生了什麼事?

首當其衝的應屬馬文才,眼見自己不計代價奪得的新娘就這樣隨著心上人永遠離開,那是怎樣的震驚、心碎、難堪?一個驕傲的紈褲子弟,竟有求不得的東西?在我的腦海裡,彷彿看到此事過後,馬文才惱怒的怪罪於英台的父母,接著失意的買醉。或許,我想或許,有天他能茅塞頓開,理解他強求的行為是多麼傷人,或許他後來也能成為一個善體人意的人吧!

迎娶的隊伍散了,墓旁的花開了。

接著試想英台的雙親,既要承擔馬家的指責,又要忍受大眾的輿論,更慘的是要去消受那份失去愛女的悲痛。可能他們永遠不會懂女兒走向這條路的原因,但至少能為那個封閉的時代注入一線曙光--說不定兩老振作起精神進而勸告其他父老,宣揚著自由戀愛的美好;可能,後來他們能忍住悲傷選擇開心的活下去。

閨女的房門鎖了,墓旁的花開了。

至於教導他倆的老師和師母,接到消息必定感到十分心痛遺憾吧!畢竟他們才是一路見證梁祝二人感情的角色。我能想像在往後的日子裡,兩位老人家依然時常憶起他們兩個的種種,惦記著他們,真心的祝福他們。只是偶爾在月下懷念著曾經不絕於耳的嬉鬧聲,思及此景不復,才緩緩的落下幾滴不捨的淚。

琅琅的讀書聲消失了,墓旁的花開了。

原先的故事看似結束了,在這人間卻留下抹不去的影響--可能是陰影,可能是暖陽。但無論後來發生了什麼或改變了什麼,都只屬於我們各人的臆測。我們真正看見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二蝶共飛的親密;是荒地上花兒盛開的喜悅。有時候我們只需要一瞬間的感動,後來怎麼樣,誰知道呢?如同飛蛾撲火的義無反顧,衝動之下,沒人會在乎「後來」。

從前有個人名叫梁山伯,他的墳墓最終成了兩個人的墓。後來,墓旁的花兒都開了。

第三名:二和  何思頤

題目:花開的聲音

馬嵬坡上,我回首看了看身後大軍,我最深愛的人,此刻卻不見蹤影。曾經的摯愛,給了我最殘酷的判決。曾有的舊時恩寵,到頭來終是換成三尺白綾,而這三尺白綾懸盡了我的一生。自縊而死,這說法過於文雅,說簡單些就是上吊而死,想那白綾陷入皮肉裡,在脖子上勒出的致命紅痕,我將因缺氧與不甘而雙目暴睜,舌頭也會吐得很長很長,此刻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眸不復,櫻桃小口也可能因痛苦而張成血盆大口,你是否是因為害怕而不敢來送我最後一次?

罷了,不論你是如何想,我已不再在乎。我穿上最美的華服,踏著一地的嘆息,走向不歸路。

後來?沒有後來的後來。因為我死了,而且因為不是善終而不得進入輪迴,而我的軀體被高力士下令深埋於此地,膽敢走露風聲者,殺無赦。你不知情,而我也不欲告知,對你早已無情無愛又何必糾纏?對你心中只留下不甘與哀傷,以及也許有那麼一些些、一些些的恨。

我的靈魂無法離開,日日守著這樹的花開花落,親眼見著自己軀殼在深土之下變白骨。來憑弔的人很多,偶爾甚至有書生或詩人為這份往事詠詩,詞句甚美,情感也頗動人,但在我耳裡卻都是種嘲諷。這些人懂什麼?將整顆心都交予一人,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你說我還懂愛嗎?還原諒嗎?不,不愛了,不再愛也不會愛了。僅管我嘶吼,我哭嚎,迎接我的依舊只是空寂,只是空寂而已。

後來的後來,我看著朝代的興衰,看著來去的人們從孩童到佝僂,看著附近的城鎮繁榮與沒落,看著世間的滄海桑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猛然記起舊時出家時聽的禪。那時年少輕狂,並不懂,但如今經歷歲月的沉澱,名為平靜的情感竟緩緩自胸中湧現。我想,那些貪、癡、瞋、欲、念皆已離我遠去。沒有了不甘與怨憤,我感覺到一種解脫。

緩緩擺動衣袖,我跳起了許久未舞的霓裳羽衣。旋轉仰首之際,有一片花瓣因風而吹落至我眼睫之上,那一刻,也許有些東西因為逝去而重生……

而我,我聽見了花開的聲音。

人間正是好時節。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學藝競賽

1002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2年5月30日

第一名:關於誘惑      二溫 林品君

裹著毒藥的蘋果特別甜美難以抗拒,誰都想知道潘朵拉盒子裡藏著的秘密;越是不應該越往前行,越是偏離的道路,越想像它有美好風景。

這就是人性,我們都應該承認。人類雖然總自詡為萬物之靈,卻有幾項致命的缺點──比如說,總沒有足夠堅強的意志力。比如說,總有太過旺盛的好奇心。偏偏,我們還身處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花木可愛可親,雲朵飄浮不定,昆蟲動物各有脾性;星海空寂空靈,清風自由來去,那潮聲多麼、多麼美麗。每一片葉子都像一片拼圖,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一點線索和更多不解之謎。

誰能逃開呢?我們的確受到引誘,不然怎麼會有人看一顆細胞一輩子,或找到一顆星星就欣喜若狂?誰能放棄呢?我們的確開始沉迷,不然怎麼不平平淡淡走完人世,反而寫起詩、作起畫、唱起歌、譜起曲?生命老這樣總這樣,迷醉在「誘惑」中無可自拔。

誘是勾引,或是迷亂,於是我們禁不住向它走去,投以全心全意,似愛情一般堅貞不改。我們再沒有心力關注其他,眼中只剩下存在的唯一。

所以,聲稱自己因誘惑而成不了事的人們啊!你們只是被誘惑得還不夠深。真正的誘惑是飛蛾的火炬,是信徒的上帝,是毒蟲的海洛因;想了解擁有更多,卻永遠不饜足。

物理廣闊無垠,數學簡潔,程式語言的精細美麗,是描述這個大宇宙最深刻而單純的方法;文字奇詭多變,山河壯秀無端,歷史風光如此豐富綺麗,是這個世界最多彩的一幅素描。我承認我用情不專,雖不是難以抽身,倒也對此甘之如飴。太多太好的夢,失根地在空中懸浮──因為我還沒找到我的答案。這是錯的嗎?或許,你可以這麼說。但我寧可被誘惑,離開道路,尋找一棵松果,聽它掉落的聲音。

「誘惑也許是好的──」我想以陳黎的口氣這麼說。雖然不知道答案是否正確,但我們都應該承認,這就是人性。

總是吃下蘋果,總是打開箱子,總是受到各種的誘惑,卻還總是──找理由,執迷不悟。

第二名:惡之華      二忠 馮興儒

空氣中充斥著死屍的氣味,望川之水旁,亡魂整齊而寂寞地前行,一叢叢艷紅血紅的花朵,在河畔綻放。彷彿可以擰出汁來的紅,搖曳著、蠱惑著,以絕對的美和絕對的毒,侵蝕摘取者的指尖與靈魂。何其美麗的彼岸花啊!誘惑、迷亂無數忘川行者,驅使他們跌落苦痛之深淵。

幽冥之地的死亡之花,無聲地蔓上人間,盛開在我經過的每條小路、每刻剎那,乃至手眼與心底。在生命一連串的苦難磨練裡,我時常親吻著那血紅花信,然後成為一個叛逃者,投向一切柔軟的、輕鬆的、美好的。編織眾多虛假而堂皇的理由,無數次的逃亡。實際上並不是真有如此巨大的苦,而只是看見了一個更舒適的選擇,悠閒、不須思考也不須承擔的路徑,於是再難以忍受扛著肩背上的重擔了,拋下所有應做的、應負責的,而不可自拔地陷入安逸無憂的生活,成為另一個滅卻在彼岸花旁的亡魂。

但,總有人能視誘惑為無物,從容自若地經緋花而心不亂,潛伏在社會的各處,他們可能是個堅決不收紅包的議員抑或不偷斤減兩的建商,在善與惡的拉扯中仍使自身原則得到了維持(而不是像我,迅速地棄械投降),他們在職業在行事上不迷於誘惑。而竟更有一批人,做的選擇乃以傾盡所有為代價,他們在生之誘惑與死之成全間掙扎:方孝孺之血罵、文天祥之南拜就死、四行倉庫之八百血淚……。渴望活下去的本能慾望在心底綻開了一朵又一朵的紅花,但他們只是搖了搖頭,握緊手中始終炙熱的意念,踩碎了花莖花瓣,倔傲地向前行。

誘惑,誕生於腐爛土壤的美麗花朵,與應行正道相悖的逆走偏徑,一次又一次,我不禁被吸引過去而事後總是悔恨不已。但,碎裂的意志力中會被再度拼起,添入了人生經驗與一顆對世界更加敏銳的心,重新熔鑄成堅毅剛正的新之我。

我在我死之後自腐敗中重生,成為嶄新的靈魂。

第三名:如同江水      二書 王俐婷

闔上最後一頁從來就不是一本小說的結束。情節在腦中重複播放,溶入思想的漩渦然後隨著波紋逐漸扭曲變形,再加上外在世界傳來的雜音,最後幻化成夢境,鑲在生活的絨布上。小說世界中或瑰麗或黯沉的文字是一支悠悠晃晃連綿不絕的笛,總在思緒間隙響起,並要繚繞久久才如霧般消散。

每當午夜挑燈,在書堆苦苦泅泳之際,角落便有一道煙一樣升起的魅惑嗓音:「何必那麼痛苦煩悶?妳還記得嗎?記得這裡的醇美與芬芳?」「來吧,來吧。這裡鳥語花香,這裡陽光正好……來吧,來吧,這裡是妳夢的邊境,是妳心的樂園。」小說裡的那一方天地永遠寧靜安適,對正焦頭爛額的我款款招手。那溫軟馨香的聲音只在我一人獨處時出現,但一片靜寂中我的自制力細如蚊蚋,難以與之抗衡。

在薄弱的意志下,我經常在發現時間流失了大半的懊悔中,驚覺自己一敗塗地。於是我開始用課本、習作簿築成難以穿透的城牆,小說們用密合的收納箱封進書櫃底層,連思想也要管制:對那片夢土的思念一律禁止……我會用題本急急揮開想像聚成的煙雲,用筆滑過紙張的聲響劃破那滲入的一絲笛音。只要不看不聽,再斑斕的色彩也會褪去光華吧!

而我低估了人作夢的能力還有想像的重量。原以為固若金湯的堡壘有了裂縫,靜心讀書的心思一步步被壓抑太久的焦灼衝動侵蝕……終於,那悅耳的誘惑蓄積成排山倒海的渴望,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毀我脆弱單薄的意志──在一次重要的考試前夕,我的壓抑像灘上的沙雕被無法遏止的夢的浪潮沖毀,最後考試的結果也就一塌糊塗。

我終於明白,明白這樣的誘惑大概如同滔滔江水,只能疏導而不能完全阻遏,否則必在決堤之時釀成大禍。這樣的拉鋸戰大概要延續一生,所以不可能希望總是能戰勝誘惑,畢竟誘惑來自心底的渴望,一味壓抑終有潰決之時。

第四名:抓癢 二儉 戴瑋琳

抓癢,抓癢,愈抓愈癢。起先,是小小的紅點,綴在被螞蟻大軍壓境的手臂上,接著,小紅點逐漸暈成大紅點,一陣陣異樣的感覺隨之擴散,愈來愈明顯也愈來愈強烈,呼吸變得急促而慌亂,此時一聲自胸腔發出的聲響衝了出來,「去抓吧!去抓吧!」於是伸手一抓,哇!宛若天堂,但飄飄欲仙的感受並不持久,取而代之是更加猛烈的搔癢,燃起想大抓特抓的慾望。

抓癢過後通體舒暢的感受如同滿足慾望過後的幸福感,但其實這是一種無以復加的罪惡,我們應該要挺身抗拒那裹著糖衣的毒蘋果,抗拒那將你推入深淵的誘惑,不要等傷口留下了疤才回頭悔恨當初。然而,這是一場硬仗,在誘惑灑下天羅地網,於此世界中翻滾的我們,想要征服虛情假意的誘惑 ,就必須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才能在戰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曾經,我以為誘惑只會藏在電腦和電視機裡,搔癢的感覺只會在靠近聲光娛樂的地方,然而,我錯了。它躲在我剛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裡,在餐桌上油亮亮的菜裡,甚至滲透進與我日夜與共的棉被中。這次我真的氣炸了!從現在起,我正式向它宣戰!通常,每日放學狂奔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舉箸向色香味俱全的晚餐進攻,滑嫩又彈牙的滷味,用香氣做成一條長長的鍊子,將我拖行到它面前,要我臣服於它偉大的貢獻,要我膜拜它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往往我總是心服「口」服地跪拜覲見。然而,這次,我決心抵擋那來勢洶洶的誘惑。第一次戰役,發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風吹雨淋的雙重困境下,我拖著沉重且飢腸轆轆的身軀返家,沒想到它們竟使出趁人之危的技倆,以躺在鍋子裡咕嚕咕嚕來攻佔我的耳膜,表面上不動聲色的我,和它們面面相覷,然而心癢難耐的感覺逐漸浮現,我不得不拾起一雙筷子去戳戳那團不停冒泡的誘惑。將筷子頂上滷蛋的一瞬間,一股美妙的電流流竄全身,搔癢難耐的感覺終於稍稍獲得紓解。但沒過多久,滷味又以它那令人厭惡的姿態引誘著我,就像是看著結痂的傷疤,渴望去撩撥它,卻又擔憂看見那被自己撕裂的傷口。

腦中回憶著那抓破結痂時的快感,眼前晃動著那吃下筷子刺穿食物時滿足的神情,熱切的渴望和深沉的罪惡不停在我的世界盤旋,在這進、退兩難之際,癢的感覺愈來愈強烈,罪惡的感覺愈來愈微弱,我感受得到它斷若游絲的氣息,於是,我決定放手一搏,這一戰就敗給誘惑吧!

第五名:非死不可? 非思不可!      二莊 鍾家柔

無需包裝行銷,便輕易受到矚目,只要幾句甚至一句宛如偶像劇對白,再輕敲下滑鼠,發佈,下一秒,電腦螢幕左下角似有建築工,層層疊起藍色小方塊。即刻享受來自另一端每一鍵點擊締造的虛榮──這個世界是全球最大最知名的社群網站。

我認為登入網站是種傳播性強的強迫症。同學們開始在共同的網路社團中討論作業、公告消息,倘若沒有加入便要花點電話費,還可能換一句「都放在網上」的答覆;親戚們從前久久聊一回,現在全改採免費免出門的模式,每天關注彼此動態;老師們透過交友平台聯繫上畢業多年的學生,還時而放上時事連結,時而對當學期學生喊話。每一個小方框記錄著班級公告或家族聚餐地點或導師的話,沒有帳號便感覺與周遭脫軌。

我正是患者之一,典型每日病發者,無論多晚返家,都無法抵抗呼喚,按下主機開關,關注家人朋友老師,順道敲出些字句抒發當日心情,再順道敲出點回覆,再順道查看各社團最新貼文和回應,而時針也順道走了幾步路,關注與被關注的喜悅瞬逝在瞥見時鐘的瞬間。每日每日發病,令人欣喜又惆悵。是啊!我的確沒有遺漏任何一則訊息,得到不少回應和關切,但也同時使就寢時間向後延,陷入自責卻又不自律的循環之中。

我於是開始思考這個虛擬世界中有多少真實性:以為的萬眾矚目不過是那些人一秒鐘的認同?以為的全盤瞭解不過是就文字的片面解釋?以為的濃情蜜意不過是幾個按鍵製造的糖衣?嘗試改善甚至治癒病症,我申請停用帳號,決定短暫消失,同時也是好奇會有多少人發現搜尋不到我的消息。甫闔上筆記型電腦,有一股癢蔓延並侵蝕我每吋神經,啃蝕消磨著我的抵抗,我感覺到誘惑正與理智當庭談判,誘惑嬌媚說道:「若不臣服便非死不可!」,而理智不斷駁斥且強調著幾小時流淌仍無人問候。他們激烈辯論而我摀著耳,瞪著無聲無息的手機。

於是我才知道,所有罹患此型強迫症患者,大部份不是為了得知誰的動向,而是習慣性注意是否有新動態發佈,然後用一秒肯定或幾秒關心,惡化自己及別人的病況。停用帳號五天中僅二人探詢我消失的原因,我深刻感受,真實的關心並不表現在「讚」數和回應數上。重啟帳號,刪除所有舊貼文,不再發佈表現真實心境的貼文,不再對任何動態多做回應。我想,真心真情還是在真實世界尋覓吧!別再被以假弄真的文字表達所囚錮。

患者表示一日不登入便非死不可,而我認為登入前,非思不可!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學藝競賽

1001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1年12月12日

題目:總有一種期待

第一名:  二禮    蘇紫嫣

事實上這是一場出乎意料之外的邂逅。某次同樣讓人措手不及的午後雷陣雨打亂了原先的計畫,卻讓我得以踏著沒有效率的步伐任意漫步在初次造訪的二二八紀念公園。然而就像每個尚未做好心理準備便不得不被所見景觀震懾的旅人,二二八紀念碑突然出現在我的視野之內並以其毫不留情的純黑碑身劃開雨後益加清晰的藍天,彷彿要將它撕裂一般。我呆站了三十秒或更久,才鼓起勇氣再一次邁出腳步,目光卻如同芽苗追逐陽光似地久久停駐在碑上。

我向來之於歷史有著強烈的眷戀,卻始終懷疑自己只是在緬懷過去永無止境的悲劇,而這齣戲的劇碼永遠不脫以一個成就取代另一個成就。社會上的成就來自眾人面對更美好的生活之追尋,而如此追尋早在第一位發現烤肉比生肉美味的穴居人身上便已獲得驗證;學術上的成就據知識份子所說,是對真理不屈不撓的求取;商業上的成就是為開啟貿易大門;而政治上的成就則是,戰爭。然而這樣成就背後的犧牲成全往往被路見不平者所一語道破,於是利益和成本以及代價成為了歷史學家們不得不作的習題:到底十字軍東征對於中古歐洲是文化前進的契機還是虔誠教徒無謂的赴死?至於地理大發現是世界進步的里程碑抑或是殖民地人民世世代代的浩劫?「歷史學家總回答著那沒有人提出的問題,卻也沒有人能真正解決它們。」

約翰藍儂的一首著名反戰歌曲〈Imagine〉再次在我耳際響起,迥異於那慵懶唱腔的是大聲疾呼,有誰能夠漠視?所以我們總有一種期待,期待世界上不再有衝突,不再有歧視以及仇恨,這樣的願景似曾相似,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至此全人類的期待不可思議地匯集成一股力量。而我初見此歌時聯想到的則是一種逃避歷史悲劇的心情,因為往者所鑄下的傷口太過龐大而無法正視,所以只能將期望寄託給未來的大同世界,如此的信仰。如果是這樣一種期待,它的結構是健全的嗎?我納悶的同時卻也自問著。

晃著晃著還是沒有離開二二八公園,抬起頭仍然能夠見到紀念碑的尖端在樹林間忽隱忽現。碑下還有窪小水池,據說靜止的水承載著逝去的靈魂與親屬的思念。更多更多的名字隱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卻並未消失,要拋棄這構成過去的一切而滿心歡喜地前往那勾勒中的樂土,我或許曾有這種期待,但它還是不要成真的好。

評語

以一場偶發行動和目光流轉、聚焦,引領讀者進入歷史之流;其間讓文明進化論形塑的樂園標地在一次次地自我與史實對話中龜裂,更讓追尋樂園的過程在歌曲詮釋中因荒謬而告終。結尾餘波蕩漾,翻攪出自我身影在歷史中的定位,為這亙古的文明期待投下新的註腳。全文句句轉折多變,發人深省,給人驚豔卻也令人感到危險,畢竟稍不慎,易陷入文意不明的矛盾之中。         指導老師:鄧淑華老師

第二名: 二義  陳怡如

若以座標(α,β)為圓心,γ為半徑,我們可以作圓方程式(x-α)2+(y-β) 2= γ2。圓形,是數學上最和諧的圖形,但圓圈卻總劃分了你我。我總有一種期待,甚麼時候,我能擦掉我的圓,你能劃掉你的圈。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綠的醜聞、藍的弊案,奔流而至。立法院裡,行政院內,藍的貪污,綠的不法,充斥其中。理想中的藍天綠地,張眼,原來只剩不被了解,和不想被了解的鮮紅。什麼時候,圓心可以不是你們,什麼時候,半徑不再是利益。跨出你我的圈,你會發現,擁抱時我們還是一個圓。

黑人,可以被奴役;阿拉伯人,可以被誤解;菲律賓人,可以帶你們親上火線。白色的你們,決定我們的一切。懷著社會達爾文主義前來「教導、開化」我們的你們,甚麼時候才會發現,黑與白,其實不是相對。在美術課教的色環理,我們其實位在同一個圓。象徵文明的圓心,其實對誰都是一樣的近,一樣的遠。

他們,犯了中古歐洲的「雞姦罪」;他們,被太多不諒解強行抹黑;他們,不屬於異性戀霸權的這個世界。於是,有一天他們揚起彩虹的旗,飄動的旗下,有著和你我一樣燦爛的笑臉。有沒有人想過,無色的圓裡加入彩色的點,世界其實可以,更美。

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冷暖,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商業競爭,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我們讓圓變成「抵禦外辱」的萬里長城,變成分離親人的柏林圍牆,變成囚禁猶太人的鐵絲網。然而,鐵絲可以進回收場,圍牆可以被推翻,長城可以變觀光景點,我們心中以自我為圓心,半徑為利益的圓,卻難以抹滅。

我總有一種期待:甚麼時候,你能劃掉你的圈,我能擦掉我的圈。在以和平幸福為圓心的世界,半徑,無遠弗屆。

評語

本文取材從台灣政治、人種膚色、同性戀、到全人類之間的種種競爭糾葛,瞻視角度高而寬,顯示作者關懷層面的廣度。以圓圈為意象貫串全篇,首尾呼應,主旨顯豁,結構緊密。通篇無贅字冗語,文字精鍊暢達,一氣呵成,可圈可點。   指導老師:蔡秀桂老師

第三名:二御  蕭涵君

「老愛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妳這樣叫做不正常!」「我已經盡我所能的控制好了,只是你們永遠看不到。」最後一聲沉寂,我躲回自己安適的房間,失聲痛哭。

這不是第一次,但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心中有隻啄木鳥在鑽著最疼痛的角落,樹底有隻毛毛蟲的吶喊想被聽到,他想爬上枝頭羽化成一隻美麗的蝴蝶,但他的努力卻每每被全盤否定。

翌日清晨,空氣散發著一股危險的氣息,前日的火藥味若有似無的摻在早餐裡頭,無聲是最好的調味料。

毛毛蟲想吐絲結繭,但每一縷苦心孕育的絲線,卻被啄木鳥銜去綑綁住他的思想,他在樹頂築了一個溫暖的巢,將視野封閉在裡頭,日復一日。

早上的七點四十八分,茫然瞪著眼前一堆測驗,思緒纏繞糾結成一團絲球體,等著過濾所有如尿素般毒的負面想法。選擇題有個特性:只有一條路是對的,而其他是愚蠢的。

啄木鳥苦口婆心的告訴毛毛蟲,學飛是不必要的,羽化的過程有多麼危險。只要好好待在地上,他甚至能擔保毛毛蟲的生活過的舒適安逸。那並不是毛毛蟲所想要的,在奮鬥的過程,他清楚自己需要付出多少,也懂得一路有多少艱辛。他並沒有要求啄木鳥帶著他飛上枝頭,只是希望在毛毛蟲有時也會累的時候,啄木鳥能和他說聲加油。

午睡讓人短暫的放鬆卻在醒來時格外緊張,查看手機沒有新的未接來電,難得有一個沒有人找的中午。忽然間我想起了一件社團裡重要的事,連忙快步衝上五樓。

啄木鳥在天空盤旋,地面上影子更顯龐大。毛毛蟲知道他一輩子無法離開這塊陰影,但其實這也未必是件有害的事情,如果啄木鳥願意理解毛毛蟲,那陰影會變成慈愛的庇護;如果不,毛毛蟲說他願意變成啄木鳥的晚餐。

社課後的晚自習,背上有一粒粒緊張氣氛凝結的結晶,空間內唯一的熱度來自每人手上唰唰的那隻筆。撐下去,這是必需的代價,也是我不悔的選擇。

總有一種期待,期待有一天啄木鳥肯收攏古板的翅膀,耐心去聽毛毛蟲所說的願望,明白毛毛蟲曾經付出多少努力卻屢受打擊,了解仰望與鳥瞰有許多的差異,不再因為那些視覺的死角而否定他看不到的一切。期待兩者能成為正向的互助關係,不像世俗認為那樣是永遠的天敵。

夜晚十點二十分,「爸、媽,我回來了。」

評語

全文以自己的一日生活為基底,中間穿插以父母的期許與自己的期待而成篇,繁圖織錦中有脈絡,結構完整又富變化。

文中善用意象,如以毛毛蟲羽化為美麗蝴蝶,譬比自己成長期的探索;以啄木鳥的羽翼,譬比父母的關愛庇護。意象運用靈妙錯綜,生動有致。

筆法靈活,語彙豐富,予人繁複鮮麗的美感,具有極大的魅力。                                指導老師:蔡秀桂老師

第四名:二毅   張豈榕

翻看相簿,目光自然地駐留在年節時拍的全家福照——我喜歡團圓的感覺,喜歡全家人一起分享快樂的氛圍。但是,內心深處,卻有一絲惆悵,纏繞住我的喜悅。總有一種期待,下次拍全家福照,我們終於不必有默契的忽略,照片中少了的那個人……

舅舅安然活著,大家都明白。然而他已決心不再和我們其中任何人聯絡了——至少,幾年內。數年前的光景,一回回在我眼前重播,我想按下暫停鈕,卻苦無遙控器。一樣是爆竹頻響,人人紅光滿面的農曆新年,已記不清詳細緣由,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激烈爭執,在外公、外婆家的客廳展開。我始終站在樓梯間,內心茫然,「冷眼旁觀」這場不見刀刃、沒有血漬,卻讓所有人傷痕滿身、痛徹心扉的戰役。尖叫、淚水、穢詞之後,舅舅重重摔上大門,頭也不回。他隨時可以回來,可我們的期待,是無情的風,從不駐足說出一個答覆。

常想起一些詩句,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渴望與親人共聚同歡的心,原來自古便是人類的印記!縱然和舅舅情感不算很深,每每憶及往事,依然感慨萬千。一場紛爭,不論對與錯,怎值得賠上數十年的親情?氣頭上失去理性的言語和之後的冷戰,我都經歷過,即便那些「引爆點」遠不如成人世界許多問題來得嚴重。因此我明白,很多錯誤無從修正,走過的路也不容回頭,但事隔多年,即便不能原諒,亦該放下了!奈何這些,我不能說、不敢說,倘真說了,也無濟於事。

我認識不少家境清寒、父母離異的同學,我知道自己的期待——對再次真正團圓的期待——遠不及他們心中熱烈渴望的百分之一,但對我這般在順境中成長的孩子,這已然是生命地圖中,亟欲找回地名,讓它重新完整的一隅了!我期待的,不是這場爭執從我們記憶永久刪除,而是我們把它當成一場夢,然後徹底清醒向前走;我期待的,不是我們掛著虛假的笑容見面,在不舒服的氣氛中顧左右而言他,而是當電話鈴聲響起,彼端熟悉的聲音告訴我們,冰河時期已經結束,可以好好享受陽光了!

隨著年紀漸長,閱讀書籍日多,並開始關心時事,閱歷增加、視野開闊,這心上的創疤,竟愈來愈難癒合,或許因著我脫離懵懂後,終於體認到親情的可貴吧。我是家中唯一有勇氣打開那本相簿的人,因為我只算是局外人,受傷最重的並非我。許多年了,箇中滋味並不好受,但我一直渴望將遺憾的冬天轉化成期盼的春天——畢竟,冬天來了,春,還會遠嗎?

評語

全篇運用安靜又和緩的語氣,先以樸質的文辭,娓娓道出家人心坎始終無法癒合的的創傷;繼而採取茫然旁觀的視角,簡約地如實呈現爭端現場;而後由此傷痛思及他人的期待,再回歸自身的渴望;最後化用雪萊詩句,溫厚地相信期盼終將成真。夾敘夾議,不枝不蔓,脈絡前後呼應得當,洵為佳構!        指導老師:潘萌彬老師

第五名:二勤   魏敏

那自幽幽深處,一隻龐然巨獸正蠢蠢欲動。牠深眠的鼾聲是我的靜謐;牠一個翻身是我的熱情。然而,牠深邃的瞳,直盯著遠方,也許是天空、也許是山陵,同時,不停鼓動著翅膀,蠢蠢欲動著。一頭「心」獸就潛伏在我深處,顫動其身軀期待著——

很多人都嘗試過要阻止期待,因為如果不去期待或甚至祈求就不會被傷害。釋迦牟尼也是悟出了中道才有了今天的佛教。他要人們無欲無求到了無我之時,就不再有任何痛苦。或如莊子如此逍遙,無謂功名利祿也不再追求任何事物,就不會再因求之不能而受折磨。那該是多美好,放下了駝著的行囊,卸下人生這襲華服,我們赤裸裸地,沒有任何的負擔,那便是無上的喜悅。可是啊,我們總有一種期待,讓我們穿上蛀滿跳蚤的人生,扛起重擔,飽受時間之摧殘,侵蝕出一痕痕的愁紋,卻還是走著、走著,如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裡,終會化成地上的那片殘骸吧!

但那是什麼期待?是天空,還是山陵?小王子說:「只有小孩才知道他們追尋什麼?」我們似乎大半輩子都在期待自己,待闔上眼的前一刻,你想:「我究竟期待著些什麼?」就連如今還未成年的我也只能茫然,那又何況經歷社會那數不清的混亂與喧鬧的人,還看得清嗎?但依舊蠢蠢欲動的心啊!如槁木行屍的人啊!總是有一種期待,令我們傷痕累累的繼續邁開步伐。

是什麼期待?是成為他人的期待。那不是如地平線般無盡而波濤的另一頭嗎?從父母期待小孩成為第一名,公司期待你達成前人的當紅業績,物理學家期待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亞歷山大期待自己成為傳說中世界的霸主,古今往來誰不是如此。有一天,世界上可能只剩下幾種人,叫征服王、諾貝爾獎得主等等。真是諷刺,我們總是有一種期待成為他人,卻沒想過他人之所以為他人是因為他追尋的是在人之上的那些獨特、永恆的事物,跟小孩子一樣眼裡只存得下一顆糖,甜美而單純。

我猜想,我的心早已展翅高飛,當初直愣愣地瞧著的是什麼呢?賈伯斯說:「人生如此短暫,不要為他人而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要苟且。」於是我開始尋找,總有一種期待,我想——

評語

以「心獸」蟄伏之必然拈出人類「期待」之必然;以小王子甜美而單純之追尋突顯「期待」獨特而永恆之價值。作者善化用,如羚羊挂角;善舉例,故左右逢源,使「心獸」靜謐而熱情的形象充實飽滿,烘托出「總有一種期待」的揚厲與尊貴,情寄八荒,旨趣遙深。         指導老師:陳麗足老師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992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1年6月21日

題目:□□之光

第一名

    流波之光     二御鍾采蓉  

    把圍裙的帶子繫緊了些,扭開水龍頭,我抓起一只只覆滿白色泡沫的瓷盤在水盆裡清洗。狹小的廚房裡,氤氳的細小水花四散,清潔劑的柑橘香飄散在每個角落。我低頭看著水盆裡,白淨的泡沫被水帶離瓷盤,錯落有致地在水面漂浮;落下的水柱打在盆裡,配上輕靈的樂聲,破壞周圍水波的寧靜。昏黃的燈光泡沫和流波的影子投射在水中,淺色的光影隨著水波舞動,我不禁被這幅景象吸引。但看著水面略顯氾濫的泡沫,我搖搖頭,把水盆一傾,讓舞動的流光順著水的漩渦在水槽中打轉,然後忽地被吸入排水孔。在那個瞬間,我好像也被黑洞吸入似的,回到某個難以言喻的時空。

    對於水波和流光,我無可救藥地迷戀。至於這樣的痴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卻毫無印象可言,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或許這是與生俱來的吧!如果真要說出一個概略的時間點,應該是自我有記憶以來就如此熱愛水波的光影。當時我還住在陽明山腳旁,患有心臟病的我在醫生的建議下,經常被家人帶著去游泳。當時所謂的游泳,充其量也只是戴好各種充氣護具,舉著兩隻胖腳在水裡毫無章法地亂踢。雖然在那樣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年紀,我已明確地感知到我對波光的渴求,我踢著腿地跟在陌生的泳者身後,痴痴地看著,他們身邊蕩漾的水波被日光投射在池底的光影;那光影以驚人的速度變幻、鼓動著,如萬花筒般絢麗奪目。

    真正開始學游泳,是上小學以後的事了。我離開了四處有小溪小湖、波光粼粼的陽明山,搬到了所謂的「文教區」。雖然少了山光水色,文教區卻讓我很快地在附近的大學找到設備完善的游泳池。其實當時家裡並沒有太多多餘的錢讓我學游泳,於是我找出泳隊的練習時間表,每個清晨、每個夜晚,我和泳隊一起練習。隔著水道線,我注視著一個個優美的身影,注視著他們身下、流波的光影。日復一日的注視,泳者變換姿勢的每一個瞬間,終於內化為我身上的一部分。於是,我不再貪戀他人身下的波光,我看見屬於我的流波之光,透過略為濕潤的雙眼,繞著我的身形光影更加螢螢閃動,如鑽石班熠熠生光。

    生上國中後一陣子,母親的身體突然變得十分虛弱,向來被捧在家人手心的我開始分擔大量的家務。我總會在洗碗或洗菜的時刻,盯著水盆裡搖晃的波光良久,良久。水盆裡浮著菜葉或飄著泡沫的光影,竟比兒時身下的流光璀璨更多,因為我看見的,不再只是我製造的波光,而是我帶給他人的流波之光。

 第二名

哲學之光   二善鄭瑋心

西方哲學紛雜的流派中,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有個部族自古以來,一直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中,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倒也過得安適。也不知多少年歲流轉,一天,一個渾身是膽的小伙子下定了決心:他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洞口「砰!」地一聲打開了,射入一道鋒利的光,凜然、威嚴,又隱隱然撩撥了探索的熱情與想望。循著那道光,族人紛紛離開安身立命的洞穴,從此視角不再局限一隅,生命的質量,也益發清晰了。

與哲學的邂逅,對我而言,正是個走出洞穴的過程。「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往哪裡去?」當諸如此類的大哉問在女孩小小的心靈積累蔓延,「哲學」那道光適時在混沌迷霧中射下,照耀了黝暗的窗扉緊掩,也曾遲疑、徬徨,龜縮在安逸的繭裡鼾然而眠,但終究戰勝了對未知的踟躕,毅然向有光的所在邁開步伐。

那是一種奮起的生命態度。從東方到西方,哲學的範疇不僅止於對生命、萬物本質的探討,更闡釋著人類思維邏輯與情感的連結,在生命的轉彎處點亮一盞明燈。蘇格拉底雄辯的智慧與正義的氣節,總在我亡佚初衷時,注入一口清泉般的正面能量;結識尼采之後,他的「超人哲學」和針砭話語時時在我的腦海,嚇阻怠惰不安的細胞;倡言「上善若水」的老子和自然派哲學家們帶領我窺見大千世界的天籟韻律;而卡缪存在主義的表現手法,更為我的文學創作開啟了嶄新的視窗。

哲學家們或詭辯、或玄妙,總予人深不可測的印象,那道光似乎總在天際,伸出手依然無法觸及。若不能撫觸,何妨縱身,全然沐浴在它雄渾的懷抱裡?點染著哲思的生命,對天地萬物多一分留心、關懷,對每一件視為理所當然的小事提出質疑、以另一番視角思辨,對生命中或平順或顛躓的一切奮起拼搏也學著釋然,那麼,「無入而不自得」的高妙境界,也並非遙不可及吧。

「生命是一首淺淡的情歌,它們邊走邊顛躓地低低吟唱。」這是陳列的生命哲學,寧靜而悠遠。幸運的是,在這個對一切似懂非懂、狂妄無知的年歲,哲學之光糝在我心的荒地,溫暖、包容,埋下信念堅定的種子,而我,也跟隨它的引領,走出將我緊緊包覆的闃黑洞穴──

啊,哲學家就是這麼誕生的。

 第三名

教堂之光    二良廖柔謙

  日本大阪,有一間遠近馳名的教堂,由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名為「光之教堂」。這間教堂整體以混擬土建造,其中最大的禮拜堂兩側沒有任何窗戶,形成壓迫感強烈的黑暗空間,然而於牧師講道臺後方,整面牆壁以十字型分割,嵌入玻璃,而陽光便從牆上水平垂直交錯的開口裡,流瀉進來,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置身其中,令人情不自禁地為其神聖、純淨、澄澈所震撼。

  千百年來,人們在設計教堂方面,向來注重採光,以達到讓置身其中的信徒,在旭日東昇時,感到充滿希望;在黃昏之際,體會到寧靜祥和。利用光影交織,營造出莊嚴神聖的效果,如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以各式彩色玻璃,不同樣式的窗戶,勾勒出變幻莫測的光影,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於其虔誠的氛圍中。

  除此之外,這些教堂在艱困的年代,更散發人性的光輝,為或是流離失所,或是飢寒交迫,或是孤苦無依的民眾們,提供庇護、心靈的救贖和靈魂的寄託,讓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下,凍餒之中,找到短期的避風港,以及支撐下去的信念。而在西羅馬滅亡後,日耳曼人掌控歐洲之際,也就是所謂歐洲的黑暗時代,許多棲身於毫不起眼的村莊裡小教堂的教士,更肩負著傳承文學著作的責任。當教士們在夜裡就著燭光,抄寫古書時,自教堂窗口流瀉出的搖曳燭光,更代表人類的文明之光。

  如今,教堂的設計多採簡潔流暢,以符合現代的審美觀,早已安裝明亮的日光燈管,採光則是為了節能減碳。隨著科學觀念深植人心,無神論興起,教會的影響力日趨微弱。然而,有一幕電影場景仍令我念念不忘,在一間年代久遠的教堂中,微小的灰塵,在自高處窗戶投射下來的光線中,翻滾飛舞,反射出細小的光亮,講道臺上鑲嵌著各色寶石的十字架,散發璀璨的光芒,那份靜謐,教堂帶給人們的那份寧靜祥和,是人們亙古不變的追求。

第四名

   陰影之光     二忠 胡宇萱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幾米在繪本的扉頁中這麼寫著,記得沒錯的話是星空那本書,敘述兩個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最終在晦暗處找到希望之光。曾經我並不明白這句話,在我的認知裡,黑色永遠可以無條件地掩蓋白色,就像黑暗總是無聲無息地吞沒每一絲光線,後來我才漸漸了解,原來,陰影不過是光的產物而已。

家裡一共四個人,除了父母之外我還有一個弟弟,但在我知道什麼是試管嬰兒的時候,母親說,也許我原本是有個妹妹的。從小父親的管教就十分嚴格,對於一切生活細節以及學校課業。我無時無刻都被要求作一個好姐姐,凡事總要讓著弟弟,無論是玩具或糖果,時常不小心沒有抑住脾氣和弟弟吵了起來,最後換來的不是巴掌就是一連串的辱罵,當時的我無法理解為何要在祖先牌位前跪上三個小時,尤其和奶奶住的那幾年,我只能得出因為弟弟是男生這樣的結論來解釋這一切,小時候我總以為愛是不會被分享的,但那些年流動在我們家的關愛似乎都不屬於我。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教育下我保護著自己,以一層沉默的薄紗,雖薄卻足以隔開我和家裡那微弱的情感。記得那年爸爸還在警官學校,一、兩個星期才會回家一次,但每次到家的時間總是深夜且夾帶着一身刺鼻的酒味,我永遠忘不了那晚,父親捉著母親纖細的手腕狠狠甩了一巴掌,母親眼流滿面在微微透著酒精味的空氣中搖晃,抽動的身軀抵擋著一串串不堪入耳的字句,我知道那每一個字都毫不留情地劃在母親的心上,而父親的眼神是那麼兇殘、那麼陌生。

同樣的戲碼時不時在微醺的夜裡上演,我不諒解父親的強勢也不懂母親的隱忍,時間久了在心底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如黑洞般吸走所有溫暖,對我來說,那是塊沒有溫度的陰影,縱使隨著年齡增長,家裡也改變了不少,但我明白在每天進出家門的時候,一直有個地方永遠是冰冷而漆黑的,從來沒有光。有一回因為和朋友出遠門所以晚歸,我早有心理準備地蹲坐在家門前,束手無策的鑰匙插在門上,它對於反鎖向來都只能無動於衷地杵在那,陪我等天亮,超時的等待不能算是等待,能預見結果的等待也不是等待,那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我就這麼在門口坐著,睡了一會才發現門縫的光還穩定地向外洩出,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溜走,就在我想憑藉那條光線嗅出屋內動靜的那一刻,門出乎我意料地被打開了,「為什麼沒有敲門?」父親倚在門邊問,鑰匙墜落的聲音還盪在耳際,我不記得我是怎麼回答的,只記得那一剎那越過父親自家門湧入我眼中的光,有多麼明亮。

一束火把在黑暗中能帶來多少光亮?但若被火炬給燒傷了該不該遠離?有時候,那些灼熱的痛是出於一顆熊熊燃燒的心,因為有光,所以有陰影。

黎明總在破曉前,最深最深的夜裡。

 第五名

       信仰之光      二書   劉華英

  披荊斬棘,踏破鐵鞋尋覓著歲月的清苦氣味,文藝細胞一向敏銳的我,不禁隨著山林的蔥蘢呼吸起伏,彷彿浸潤在與世無爭的桃源仙境,膨脹的人類自信頓時洩了氣,蜷縮在闃暗的角落,只期盼禪的世界原諒自以為是的僥倖。

  阿姨一家人熱衷於佛法的修行,總愛到各處佛堂尋幽探秘,在檀香的紛擾流竄間靜養性靈。我不免半信半疑,總愛以科學論證宗教,不懂佛教何以成其大、就其深,認為人不必追隨誰,除了自己。知道佛經能洗滌心靈,撫慰勞苦百姓,卻不曾認真研讀阿姨帶來的善書,燙金字在塵土堆疊下黯淡無光。

  直到那天,我們車過山林,佛堂的繩樞甕牖迎我以慈悲的笑。

  好奇心驅動著我,跟著虔誠的阿姨拜訪慕名已久的法師,試圖獲得些甚麼,好讓自己不虛此行。群巒疊嶂在雲霧後若隱若現,沁涼綁架了孤寂襲捲而來,眼前如此單調卻又繁雜,我被深不可測的神祕整得暈眩了。門庭前明顯有條成蹊的泥地,我們循著腳印跳躍前行。不遠處是模糊而清靜的唸佛聲,隱約可見領頭禮佛者的身影。那種踏實與謙敬,應是志於法門而澤及眾生的法師了。我們隨即加入信眾,盤腿而坐,閉目誦念阿彌陀佛。敬拜程序嚴謹繁多,我強迫自己專注,漸漸熟稔而融入氣氛,前方眾佛祖平和寬厚,對我的侵擾微笑頷首,我的心逐漸虛空,剩下軀殼支撐著迷茫而將解脫的自己。頓悟環境的力量能如此的震撼,不禁懾服於佛祖無聲之教化。

  重點不在讀不懂的經文,或許只是媒介吧!我的魂竟釋放得如此輕盈,不帶猶豫或懼怕,飛越了太山甚或喜馬拉雅山,我瞥見了信仰的蹤影──僅僅是蹤影,滿足便盈滿胸口,我開始描繪古印度邊境偉大的禪宗始祖,如何為闃暗混沌的人世點燃光明燈,如何一棒一棒傳承聖火,如何跋山涉水以登上佛法之高、之遠,如何讓自己活出深度,活出靈性之美。時時警戒,刻刻苦修,只為證明全人類最終的歸所切實存在著,西方極樂世界的光輝燦爛了人間,任何戰亂或病痛都不足畏懼。多麼可貴的精魂,平凡而獨特的光源!

  我開始虔敬了起來。不代表我已是個佛教徒,但我確信人世存在著桃花源,或許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但人類內心的信仰,何嘗不是美善的極樂世界?對於自己,對於世界,我們追隨的是自己,更是信仰的光芒。

第五名

螢之光    二平 胡柏真

  光,在工業革命兩世紀後的今天,已不再稀奇。古人映雪囊螢、鑿壁偷光。今日,我們只需一根手指頭,按壓鑲在牆上的開關。然而,我們是不是遺失了什麼光呢?

  晨曦竄入窗欞,搖醒每一個夢,渴睡的眼及過重的肩撐著一具具軀體,帶你走入各自的目的地。你知道只有夢想不能支付理想的代價,於是你嘆氣,將明媚的春光鎖在門外,開始「用功讀書」,或者「打拚理想」。

  夕舂未下,人影散亂,你從驟來的靜謐中抬頭,望向金光燦然,於是晃頭晃腦地離開──再到下一個霓虹燈去放逐。於是,家成為一個長期的旅舍,或長或短只因夢的距離,你上床就寢,窗外還有隱約的燈火搖曳。

  只可惜,不見參商,遑論被你忽視的月明。

  我不曾親眼見識過螢火蟲,更別提「輕羅小扇撲流螢」那樣的雅興,但我卻是真實見過螢光的:撲騰入雲的煙花、母親笑時眼底點點的星光、第一次背完九九乘法表時的日光,以及小學偕同朋友回家時,灑在背後的橙光萬丈。這些「螢光」稍縱即逝,沒能在記憶的洪河裡踩踏下多大的痕跡,可光就在那裡,不曾熄滅,縱然微弱。

  今日,我的人生被一切「榮光」淹沒,為了它,我踏日而出,披星而歸,成天被這些「千載難逢的機緣」所占據,為了趕上,我抛棄放煙火的權利,犧牲與家人相聚的時光,不以做到為滿足,只因我還可以更高更好,於是我對同學說:「今天,要不要一起走去補習?」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神說,要有光,所以有光。」初聞時啼笑皆非。爾後細細咀嚼,方解真意。神,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在,光亦然。只要手裡攢著溫暖,又有哪裡到不了?

  在埔里的一個夜晚,我和表哥一行人到後廟的空地去放煙火,燈光輝亮,簇新的廣場已經不是十年前的模樣,可看著表哥調皮地用手放沖天炮,哥哥大玩「深水炸彈」──將一種鞭炮丟入水中,然後被住家大罵又是哪家死小孩,襯著繁星點點,我就覺得一切尚未遠離。

  我堅信,螢之光不會熄滅,只要日月所及。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991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1年1月14日

題目:那一天

第一名

二御  邱甯

  印象中,我沒見過他幾次,模糊中出現一個身著白色汗衫和黃褐色舊短褲的蒼老身軀,我沒數過他的臉是否有上千痕時間刻的軌道,我從沒看清他手上到底佈滿多少點人生旅歷的吻痕。我雖未曾過問,卻也從母親那兒耳聞些許他的事蹟,「只是個歷練豐富的人生旅客。」我這樣想著,他的存在我不曾注意卻也不曾懷疑─直到,我看見他穿西裝打領帶的那一天。

  傾盆大雨,颱風來襲,我在高雄。早上六點後外公家中就沒了安寧,雖然是個上天哭泣的日子,大家卻忙個不停,「為了確保一切順利吧!」在這重要關頭我這樣想著。今天是外公喪禮,我穿著白衣黑褲,符合外公家訓的嚴肅。前幾天,我的腦中就不停地在轉,自有記憶起,見到外公的次數十根手指就數的出來,即使見到那張蒼黃的臉也只是問候一下便自顧玩去,此時我不禁懷疑這一瞬的血緣情感能撩起多大的心底波動在這最後的送行中。該是出發的時候了,親屬子輩們應提早到場佈置禮堂,符合外公家訓的健全準備。一片白茫茫的,不僅是風雨,就連簾幕也是。早時候從母親得知外公的嚴謹和吹毛求疵,雖害慘幼年的母親,卻成就了她細心和不草率的原則。窗外一片白色景象,狂風吹不走,大雨打不散,或許,這正是外公的一絲不苟吧!

  時間到了,賓客就緒,音樂緩緩奏來,一箱木盒子也莊重地進來,「是最後一面了。」我平靜地呢喃。取一枚蘭花走近外公身旁,我驚訝的同時眼淚跟著傾瀉而下,外公穿的不是我熟悉的短衣短褲,而是使我留下最深的記憶的西裝領帶,臉上的滄桑讓安詳的妝抹去,此時的他打破了家訓之一─質樸,看到這裡我有了新的領悟,這最後一天的最後一面,我才驚覺外公的精神不知不覺已深刻於心,最後一次呈現在眾人面前的他超脫過去傳統思想並且打破之前我和他的隔閡。知道外公有一卡車嚴厲的家訓,曉得他秉持傳統社會的道統,使我們的橫溝寬了一大截,他不穿西裝的,不讓人亂動顏面的。那一天,我痛快徹底地哭了一場,不是哀怨痛苦,是緬懷錯失。那一天,他笑了,我未曾注意過的微笑。

  終曲,儀式末端是火化的時候了,看著舅舅隨著牧師祈禱並將起火開關按下,一粒淚珠,不小心讓它滴下,我趕緊拭去,外公的家訓我清楚記得,莊嚴場合是不能嘻笑哭鬧的。那一天,狂風暴雨中,一場悸動於我心爆發,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代過去:身著高級絲製西裝,打著素色高雅領帶的外公存在於內心深處的那一天。

第二名

二良  蔡譽寧

  是的,是那一天,我遇見了那個我不曾知道過的自己。

  石階暈染了歲月的痕跡,湖畔的波光如琉璃般閃耀,天,藍的很純粹,草地的鮮綠滲入空氣中凝成一團青草色的芬芳。但這一切對一個不曾積極去感受生活的我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無須留意而枯燥乏味的一部分。在腦中運轉的是永遠做不完的雜事,背不完的單字,以及那彷彿距離我很遙遠的化學公式。啃著手中從超商買的麵包,踏著一成不變的步調走向那通往單調課程的筆直道路。

  那一天,原本筆直的道路似乎出現了一個新的彎道,通向不同的出口。走過平常人跡罕至的琴房,原本預期的寂靜卻被一串音符打亂了節奏。我好奇地在窗邊窺探,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清瘦的背影和跳躍於黑白間的指尖,我靜靜的聆聽,閉上眼,沉澱了一段時間,只屬於自己的世界。當弦律悄悄下時,我準備踏回那條一成不變的道路,卻發現心中有股力量正在抗拒著自己,那力量的悸動跟剛剛流洩而出的琴聲有相似的頻率,我想,那或許是在壓抑的生活中消失已久的熱情。一個人在早上獨自來到琴房練琴,可以是一種對生活的執著,而另一個人被執著所感動,找回對身邊變化的認知與熱忱,或許是他始料未及的吧!我開始學會在照本宣科的生活中找到新意,開始把生活當成是享受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那些早習以為常的風景,將學習當作是一種新的挑戰。每天,都用不同的心情及態度來面對,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那一天,本應枯燥單調的道路旁,竟然綻放著我不曾看過的希望之櫻。

第三名

二善   鄭瑋心

  一樣的十二點九公里,每次行經,心境卻往往迥異。

  幽深漆黑的雪山隧道,連結的豈僅止於繁華擾攘的台北城和沃野千里的蘭陽平原,更是難分難捨的親情相繫。載著喜樂和希望回家,盼望見到祖父母慈藹的笑顏;再帶著祝福叮囑揮手離去,一任惦念牽掛自此生根。但,那一天,—格外不同——,兩位老人家也一同上了車,啟程探望驟然住院,生命垂危的姑婆。

  時序是深秋。紅葉滿山,稀薄的空氣中自有一股蕭索的淒冷。我打了個哆嗦,攙著祖父的手不自覺摟得更緊了些。祖父和姑婆原本是對情感深摯的姊弟,卻因誤會而決裂,數十年不相往來。緩緩步入醫院的這段路上,我端詳著祖父凝重而帶著滄桑的神情,暗自揣想著他的心境:過往都已煙消雲散,事隔數十年再相見,又有誰料得到竟是在病榻前?

  穿越白色巨塔裡的慢慢長廊,辨識姑婆的病房了。祖父在門口駐足觀望,四在等待著什麼。良久,終究踏入。昏黃的燈光下,姑婆瘦削孱弱的形影映現在我眼前,蒼白的病容取代了平日的紅潤,而凹陷的雙頰,似訴說著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已不復見;並體為微顫抖,還得要仰賴鼻胃管進食;只餘一雙骨碌碌的大眼睛,調皮的轉呀轉,終其一生的聰慧和風趣性格,都蘊藏其中了 。

  病床側,祖父小心翼翼的握起姑婆的手。在那閃爍著光芒的眼波中,我看見了恩恩怨怨盡皆冰釋的豁然。姑婆已不能言語,祖父的耳朵也日漸重了,兩人不能再吐出傷害彼此的話了,只用心語輕訴著這些年的生活,日子舒適嗎?過得是否快樂?一切盡在不言中。血脈相繫的緣分是人世間紛紛擾擾都不能阻絕的,而我知道,兩位長輩相聚的這一刻,剎那,已昇華為永恆。

  走出醫院,祖父的表情舒坦多了,這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掛,終於化為無形。我依舊攙著他,感受那頓時輕快的腳步,心中閃過無數個念頭——那一天,病魔的摧折、死神的迫近深刻在我的腦海,而滄海一粟般的生命,縱使轟轟烈烈,依然被天地命運玩弄於股掌間啊。思緒及此,心中一陣酸楚,多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年邁的祖父母,讓歡笑綻開在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刻,珍惜這宇宙間最美的,親情的絮語!內心被厚重的情感震盪著,久久不能平復,於是就放寬心,享受親情無所不在的滋潤吧!我這樣告訴自己。

  那一天,一次簡單平凡的陪伴,卻讓我對生命、對親情,有了不同的體悟。為著兩老的誤會冰釋而歡喜,也更懂得了珍惜的重要。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而我和家人間永恆聯繫的愛,將細水長流直到永遠。

第四名

二禮  蕭靖穎

  細碎陽光輕輕撒在水花上,閃亮亮的;渡輪的船頭斜起一個奇怪的角度,全速邁進諦聽聽著馬達轟轟低鳴,我們相識而笑-笑這個世界太過吵雜,笑船上乘客們一邊聒噪一邊錯失沿途風光、笑著在茫茫人群裡還還能遇見一個瞭解自己的人。那一天,我們從城市出走,尋覓理想國中的桃花源,學學著放下汲汲營營的生活瑣事,想像自己正享受著逍遙遊,卻怎麼也沒料到,不久之後,我們會放下對方猶記得那個天空不見一點灰白的早晨,沿著淡水河岸,我們輕快地走著。當時,我正為著昨日比賽成績而懊惱不已,不停地小聲嘀咕,走在我身邊的妳突然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大河。「人生裡總會遇到很多事,然而,不論是飛黃騰達或遍體鱗傷,我們都在檢視著每日的成長。」望著年紀與我相彷的妳,對如此成熟的心境由衷感到驚訝!憶起蘇子瞻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雖無法當場領悟出什麼,卻深深地被這番話憾動。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無數競賽中,無關乎獎項,總會有種「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舒坦與豁達。那一天,襯著背後清澈明朗的湖光山色,妳替我上了一課。

  正午烈日燒烤著地面,妳望向熙熙攘攘的人群說不愛這樣的喧鬧,於是,我們穿越老街,往裡頭走去。嗡嗡的說話聲逐漸散遠了,妳伸手一指-「喏,這邊叫金色水岸。」,淡水哪有如此漂亮的地方?我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從小,我便是個往群眾堆鑽進鑽出的人,記憶中最鮮明的部份如同塗滿濃稠顏料的色塊,因未曾細細體會身旁事物,其餘生活,就像用硬度最高的素描筆繪著輪廓罷了。妳讓我欣賞相機裡的回憶-也許是幾朵花散落一旁,也許是雨天時透過鐵絲網拍攝河面上氤氳繚繞,也許是懷舊雜貨店的招牌和糖果……。太多細膩而使我驚豔的感觸如波濤般襲來,那時,自己像是劉墉筆下-總是匆匆忙忙走過,卻忘了一路風景的人。妳帶我去喝咖啡,卻不是為了熬夜,店舖是架高的,我們把腳伸在水面上,想要將煩憂塞進鞋內,咚咚兩聲用力踢下去。那一天,妳告訴我何謂梭羅式的悠閒,蔣勳口中的美傾瀉於生活縫隙間。

  那一天,指針行走的速率格外從容,我像甫從殼內探出頭的小動物,在自己最熟悉之處,一步步探索驚奇。常常想著,或許正是妳的藝術家性格讓生活更豐富了!妳也知道我從小就練演說,總有言不由衷的時候,但就在那一天,從早晨到落日的感動,早已不是言詞足以企及。當人生中渡輪又再次啟動,嘈雜馬達聲又再度響起,迫於太多無耐,我們回到屬於自己的航道上,將燦爛回憶收進行囊然後踏上舺舨,揮手,道別。

  時間再怎麼褪色也褪不去那盈滿韻味的一天,我想起徐志摩說過:「在夕陽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第五名

二義  呂欣穎

  以天空為名的畫布,在那一天被刷上了一縷縷蒼茫的灰白,蓋在一片象牙般灰黑的建築物上。名喚台北的怪物今天也淺淺睡著,他嗜睡的腦比起愛因斯坦最清醒時還清醒,迂迴得如他那五臟六腑一般的思緒無時無刻不構想著壞主意、發財的主意、傷人的主意、吃人的主意。

  那一天,我著了他一道,就這樣被生吞入腹。

  光是站在十字路口就有一種踩在火紅鐵板上的錯覺,我一定要逃走,再不離開前往下一個地方就會被吃掉,會被分解掉,像大海裡的浮游生物被鯨魚一口抹拭,這是塵埃也不存的悲哀。右轉,向右走,向右奔馳,向右九十度急速迴轉,相同的景色諷刺著我的無力,坐落在西門町的紅樓張開血盆大口,嘲笑我說:「你就放棄吧!這裡是沒有出口的!」我只能低頭徬徨走過,此時的我是漂泊的吉普賽人,沒有可以尋求佇足的空間和時間。

  每邁步僅僅半履,腳底板就被燒焦的柏油大地攫下一層呼痛的皮,白襪被黑鞋磨焦了一塊,紅花便從腳後跟綻放在新成形的黑土上。遠方那群奇裝異服的人跳動著、大呼著,他們也是受難者嗎?也被燒紅的鐵板折磨著嗎?我抱著不安的心向前察看。他們是朋友?是敵人?同伴?還是被困在同一間牢獄的室友?呼叫聲漸轉急促,「奮鬥、奮鬥!」他們齊聲吶喊,臉上堅毅的表情照亮了台北飄著細雨的天空,我猛然一驚,不知不覺已被他們熱情的火炎四面夾擊,他們在廢田似的台北街道燃燒出一道彩虹,一圈一圈纏繞在街頭巷尾。火炎像蛇一般環繞我一身,我就像上了火刑架的魔女般動彈不得,燃燒、燃燒……

  那一天,台北燒死了我──也為浴火重生的我上了一課。

  那群人不是異教徒,我們也不該是十字軍,在冰塊般寒酷的輿論下,他們活出了火的自信。他們的腳後跟肯定也開了許多小紅花──說不定紅成了花海,但他們沒有停步,也沒有哭鬧,只是一步一腳印地宣告他們的信念。我感到腳像果凍般軟弱,傾倒的一方台北微笑地指著通往綠園的方向。溫柔的怪獸,他並不邪惡,只是迂迴得腦袋只能迂迴地告訴我們一些他認為十分重要的事物,可能是一朵小花、一場遊行、或一段在熟悉的地方展開的奇幻的冒險故事。

  回到了同伴的身邊,我已經準備好要一同在墨色的天空下演唱一首綠色的合唱曲。「那之後,跟我們說說你的故事吧!」朋友們期待地說,隨後以口奏出那比風還溫柔的歌。那夜的煙火十分美麗,像寶石,像鮮花,像掛滿露珠的蜘蛛網。以天空為名的畫布,在那一天被刷上了一縷縷精采的彩色,蓋在一片琉璃般晶瑩的建築物上。

  那一天,是台北國際同志遊行及全球和平日進行的一天。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學藝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