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教師專區’ 分類過的Archive

在真誠的自嘲中重生:《逆轉人生》觀後感

2012年4月1日

      沒有同情,無需悲憫,面對人生的悲劇,唯有真實的看見與自嘲,才能尋回生而為人的尊嚴。4211

      《逆轉人生》融幽默於生活的艱難,化差異於溫暖的同理,不虛矯,不世故,以最最直接的溝通與行動,逆向操作生命的苦痛。身心的癱瘓也好,家庭的貧罪也罷,每個人心底都有一片靄靄暮色,死不了也躲不掉,無法相忘於江湖,只能藉由悲欣交集的相濡以沫,勉力游向光的那一頭。人生從來不是非苦即樂的是非題,而是涵括了樂極生悲、笑中帶淚或塞翁失馬、否極泰來等各種命題的可能性。正因為當下不是盡頭,生命恆處於流動之中,我們又如何能以絕對的眼光,對他人施以好壞或愛恨的價值判斷?更遑論以憐憫的姿態施捨一己的仁慈與關懷?對一個無能為力的人而言,與其貼上弱勢的標籤,不如忘記他的殘缺,將其視為一個完整的人。而前科累累的無業青年,需要的不是側目、不是補助,而是證明一己價值的工作機會。

      此片以上流社會的拘謹刻板對照下層庶民的恣肆不羈,以強烈的反差擦撞出文化的火花與人性的對話,詼諧雋永,具有厚實的人文思考與溫度,令人動容,非常推薦。

秋玲老師, 電影 ,

人性的辨證與悲憫:《分居風暴》觀後感

2012年2月12日

      小題大作的聯想衍伸誠屬不易,但我私下以為,集凝鍊、剪裁與聚焦於一身的大題小作尤為艱難。電影《分4158居風暴》以小家庭的移民風波,卻縮影了三代同堂的倫理、親子相處的情感、夫妻溝通的心態、宗教信仰的挑戰、社會階級的反差,以及在法律判準與人性良知間的辨證,內容深刻飽滿,劇情發展扣人心弦,導演以流暢自然的手法,探討人性在善惡抉擇間的幽微,以及所謂真相背後的自私與欺瞞。

      直到劇終,觀眾仍久久不肯離去,只為等待一個二選一的答案。是啊!我們都太習慣活在非黑即白、是非分明的世界,卻忽略了在自己與週遭的人們身上,不時上演著有理說不清的灰色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與私心,也想繼續保有穩定的現況與改善的可能,然而,當彼此利益傾軋甚至相互扞格時,又該如何犧牲他人以保全自己?是扭曲真實以兼顧現實?還是片面論述以轉移對己不利的一隅?此片對人性選擇的刻劃鞭辟入裡,幾位主要演員在詮釋內心的痛苦、掙扎與動搖時,極具說服力。

      片中有兩處相當令人動容,一是看似強悍不屈的男主角,在一連串事件與壓力接踵而至之後,當他獨自幫失智的父親擦澡時,終於潸然淚下,趴在面無表情的父親背上崩潰飲泣,對父親的不離不棄、孝順侍養,是他始終如一的愛,亦是所有困境來源的痛。另一個使人為之心疼的段落,是夾在分居父母間的十一歲女兒,心思細膩,敏慧體貼,一心想要扮演接軌雙親復合的橋樑,於是,除了居中向父親傳達母親想回家的意念外,更在法庭傳訊時,忍受天人交戰的煎熬替父親圓謊,以維護家庭的完整,卻也因此讓自己飽受良知的譴責而默然落淚。

      孰真孰假是法庭的重點,卻從來不是人們生存的關鍵。信仰虔誠的幫傭女子,其謊言的背後是其情可憫的理由,但即使經濟窘迫,她依舊無法背棄教條去領取和解金,這不僅攸關宗教信念,更影響到女兒日後的庇護與平安,這讓我看到社會底層的自尊與如一的母愛。往返辯論的法庭訴訟,實無法印證越辯越明的真理,反而凸顯人與人之間的猜疑、防衛與自欺。誰是真正的無辜?而誰又不曾犯錯?哪一個人有權拿石頭丟擲罪人呢?理直氣壯不過是一時,漫漫人生,我們皆有心虛脆弱的時刻。

      一對夫妻分居的危機,引燃社會道德的火種,進而延燒成試煉人性與真相的熊熊烈焰,《分居風暴》所帶來的省思,或也是一場扣問自我、觀照他人的心靈風暴。

秋玲老師, 電影 , , ,

各自表述的忠義:《十三人刺客:殊死血戰》觀後感

2012年1月21日
迴響已關閉

img_lineup      今天下午看完三池崇史版的<十三人刺客: 殊死血戰>(十三人の刺客)。這是一部重拍片,亦被列為去年的佳片之一,由役所廣司、山田孝之、伊勢谷友介、窪田正孝、伊原剛志、松本幸四郎、稲垣吾郎等人主演。

       談到刺客,勢必論及忠義,問題是為誰盡忠? 又有義於誰?十三名刺客中有十二名皆是武士,他們的任務是刺殺即將繼位的昏庸主君,其忠義乃是為了蒼生百姓,是以賭命成就天下大業;另一派守衛大人的武士們,同樣是拼死恪盡忠義,只因武士的天命就是保護主人。這兩種思考脈絡,令我聯想到伯夷、叔齊諫武王伐紂一事,以及孟子所謂「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的說法。不管孰是孰非,皆有其求仁得仁的信仰與實踐,一種迥異卻動人的生命情懷。至於唯一非武士的刺客,乃是一個久居山林的野人,因為無處可去,便藉著帶領迷路的刺客團隊,順道加入行刺大業。相對於武士們的凜然大義,野人的存在其實突顯了另一種活著的可能,他對於武士認真的打殺感到無聊無趣,反以遊戲的姿態悠遊於生死攸關的群戰之中,自山中習得的生存技能,則賦予他能繼續活著的優勢,兩造之間的對比,頗堪玩味。

       稻垣吾郎飾演的主公極其殘暴,片中各種不忍卒睹的惡行簡直就是人神共憤,真的只有「趕盡殺絕」四字足堪形容,然而他淡漠的神情卻透露出極度的空洞悲哀,陷入刺客的包圍反令他興奮莫名,甚至被刺殺的當下還感謝對方帶給他快樂。當武士刀穿過身軀,在血泊中匍匐的他喃喃自語: 「這就是痛嗎? 我會死嗎? 我覺得好害怕—–」,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死亡逼近的瞬間,他終於能像個正常人般去感受與知覺了,卻是在付出許多人為忠義捐軀的性命之後。

       我很容易被武士那種義無反顧、堅持信念的男子漢精神所打動,覺得這就是人對自己負責進而自我實現的最佳例證,無關利益,遑論生死,起居坐臥間皆是武士魂的展現。特別要提伊原剛志所扮演的浪人武士,其俐落的刀法、敏捷的身姿與鏗鏘斬截的言說,魅力十足,不管是與徒兒的情誼或是對恩公的捨命以報,鐵漢的道義柔情著實深刻開闊,使我為之震動不已。

       此片的陽剛血腥自不在話下,雙方血戰的場面調度,頗似電玩過關的手法,明快緊湊、扣人心弦,但在殺戮的背後,更值得思考的是: 人生在世,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從哪來?往哪去——。

秋玲老師, 電影 , , ,

穿越時空的武士魂:《鬼壓床了沒》觀後感

2012年1月20日

380014_274887259239350_100001542357794_728650_417605357_n      武士為榮耀而戰,律師為真相而戰,不同的戰場,卻都是秉持捍衛正義的初衷,然而,無論古今,許多事實都是肉眼看不見的。所以,武士以幽靈的形式,帶著未雪的冤屈遊晃在時光的長廊;律師背負對父親的思念,以不屈的意志追尋緝凶與舉證的可能。

      三谷幸喜的《鬼壓床了沒》一片,同樣維持其一貫的黑色幽默,卻加入了更多的企圖與創意。此片以武士幽靈和菜鳥律師並列為主角,透過古今、性別、角色的對比與映襯,彰顯出武士魂的戰鬥精神與尊嚴自信。相對於三田洋次古樸深重的「武士三部曲」系列,三谷幸喜則著墨了武士脆弱、柔情、詼諧與委屈的一面,賦予他們更為完整的人性。

      劇中顛覆了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也挑戰了眾人的刻版印象:例如幽靈嚇人的原因、死後的世界是否存在、如何才能看見幽靈的條件、怎樣讓幽靈被感知等,甚至連片尾的結束,導演也幽了東西文化一默,令人叫絕。但令人感動的還有本片對人性的處理,讓觀眾得以瞥見法官、檢察官等狀似道貌岸然之人的真情至性。

      演員的表現為本片的精彩加分不少。飾演女主角的深津繪理,可以精準詮釋《惡人》裡那位平庸乏味的苦悶女子,亦充分將片中這位莽撞卻堅強的菜鳥律師,刻劃得鞭辟入裡。至於飾演武士幽靈的西田敏行,其亦莊亦諧的肢體表情,演活了一名忍辱受冤、真誠重義的性情中人。最佳綠葉人物則非阿部寬莫屬,他冷面笑匠式的喜感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生動自然而不誇張煽情。

      鬼壓床了沒》以詼諧的手法緬懷過往,向古代武士精神致上最高敬意,在古今文化的對話中,感受世代相傳的堅毅,與推陳出新的勇氣。

秋玲老師, 電影 , ,

如水的愛:《珍愛泉源》觀後感

2012年1月15日

      《珍愛泉源》是4077一部出乎意料的好片。以性作為罷工手段的回教婦女,從根本挑戰了文化傳統詮釋與兩性權力結構,大旱多年的村落,所欠缺的不僅是水,還有賦閒男人的勞動力。不管懷孕與否,女人皆須行走顛簸的碎石路去取水,因而導致多人屢次流產,但遊手好閒的男人無動於衷,理所當然將所有的生計讓女人一肩承擔。懂得讀書識字的女主角,在明理丈夫的支持下,鼓動其他女人以「愛的罷工」為手段,不挑水就不作愛,這是身處弱勢的她們唯一的武器。

      取水只是引爆點,真正潛藏許久的是回教世界中不平等的性別議題:假宗教之名,行扭曲之實,將丈夫的施暴解讀為如父親對兒子般的管教;以長久以來的傳統,合理化不正當的兩性分工。活在前人遙遠的榮光記憶中,男人用虛妄的傲慢掩蓋不事生產的實相,面對女人們柔性的罷愛行動,無能的他們只是一逕以打罵甚至休妻來因應之。相較之下,村中大砲嬸情義相挺的強悍言行,從優柔寡斷轉變成團結對外的婦女們,以及企圖延續舊緣無望,最後協助撰文揭露的記者前男友等,眾多渺小的人卻匯聚成一股莫之能禦的強大力量,在一片黃褐龜裂的土地上,相濡以沫。

      回教婦女為何必須覆戴頭巾?傳統的說法是為了避免引發男人欲望,但誠如大砲嬸所言:男人不該自我控制嗎?為什麼是限制女人而非要求男人呢?片中宗教領袖與女主角的對話交鋒,實為全片亮點所在,前者動輒以經文說明女人應該服從男人的理由,後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樣以經文提出阿拉對子民的博愛與平等,突顯出後人詮解的權力運作與神化企圖。

      水也是愛,賦予了生命的存在。除了神對世人的愛、女人間彼此支持的友愛,還有夫妻與情人間的互信互愛。女主角與他的丈夫,通過了村人集體施壓與前男友的舊愛考驗,但她的小姑卻被深愛的情人惡意遺棄。原本極度仰賴情人的年輕小姑,在震驚與傷痛中,因為一路自各種抗爭行來,反而萌發了她的自主意識,最後選擇從傳統的村落出走,追尋成為自己的可能。結尾時那個勇敢背負行李的身影,迤邐在滾滾黃沙中駛遠的車身,彷彿使人瞥見了自岩縫中迸開的花朵,即便匱乏,卻依舊美麗,那是一種源自卑微的尊嚴與韌性。

       「愛的罷工」是為了公理與正義,至於真愛,則永不止息——。

秋玲老師, 電影 , ,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名字對我的意義(高二忠、恭)

2011年12月30日

◎二忠  許立儒

    很喜歡我的名字,除了有趣的諧音外,它是穩穩的兩個字,「立儒」。

極喜歡「立」這個字,從字形來看它是個站得直挺挺的人,無所畏懼地頂天立地,自信能擔下任何重責大任。我希望擁有如此大將之風、擁有一身傲骨,即便在奮鬥的過程中摔得遍體鱗傷,仍然屢仆屢起,最後登上巔峰。這是個相當遠大的目標,目前的我,仍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除了對自己的期許之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亦是我希望能有所實踐的理想。

   「儒」是個很有份量的字,它囊括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與期許;前頭加上我所喜愛的「立」字,如同一位老師曾對我說的:「儒家的典範就要靠你來樹立了。」猶記那時我只是笑了笑,什麼也沒說,因為當下的我沒有信心能不能做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每每挫敗的情緒排山倒海襲來,一時之間手足無措時,我都會想到自己的名字裡帶有隱隱的力量,能鼓舞我勇敢向前行的力量。

    「必也正名乎」接近尾聲了,尋根到了最後,「姓名之於我的意義」的這個部份讓我思索了很久很久,總覺得有些東西非筆墨可以輕易描摹。聽聞別人煩惱著自己的名字沒有發生過任何故事,或是太「菜市場」而少了點內心的共鳴,我依舊認為每一個人的名字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這個將伴隨著我們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的幾個字,夜深人靜時細細咀嚼,總有一股暖意打從心底汩汩湧出。

        我還得作很多很多的努力,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在的我有信心用一個肯定的點頭回應老師當初的期許:「樹立儒家的典範」。

◎二忠  馮興儒

    這該是,世界紀念我存在的第一個印記。

    被愛著的證明,從三個字開始,於此我的靈魂有了新的痕印。

    我總相信,名字是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最初的完全純粹,然後逐漸受到森羅萬物的作用,或許最真的本質是不變的,但呈現出來的卻並非如此。如果我不是現在的這個我,如果我降生在地球的另一頭,那今日之我必不會、也不可能存在。那些交錯縱橫我生命的,名字,成了最響亮的一句呼喚,從那一天我有了個可供餘人叫喚的字詞,這三個字,成了我回首的唯一原因,因為在我所處的這個世界,只有它得以代表我、和我的存在。像是咒念一般,緊緊地纏繞我的靈魂,又何其溫柔,如同懵懂年歲的軟軟搖籃曲。我恨著它,卻也愛著它,因為它是我的化身,是我的墜落在這世間的一片碎片,所以我將會永久地把它刻在我的胸前,如同那每一次狂奔之後,按住左心的安撫一般。

     懸想在那個沒有記憶的年紀,我的父母趨向命理只為求贈予女兒一字終身祝語,得以鑲嵌在她的靈魂裡,鑲嵌在她的生命裡。那天算命師墨筆縱橫,揮毫下了數字以供待選,父母糾結的情緒在諸多選擇裡打滾,他們每字每字地細細念著、寫著,試著揣想和未來那少女的笑靨是否適同,多日他們終於下了決定,就是「儒」了,因希望孩子擁有個書香滿溢的人生,希望孩子能溫文儒雅自在自得。於是乎,書寫這演變千年的方格字成了我成長的第一篇習題,以堅硬的鋼筆尖反覆刻著父母最初的希冀,他們最溫柔的心意。

     此時突然驚覺,每一次落筆書寫自己名字的模樣竟是如此珍稀,如果「馮興儒」不是「馮興儒」,而是另一個以英文俄文書寫的我,這樣的姿態再不可能存在,發現原來連三個方格字,都是充滿了無與倫比的奇蹟而誕生。潛游在自己創造出來的姓名海洋,無數的因緣際會造作了今日燦光底下的波光粼粼,而對這一切,我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因有了這一切,我才得以忘記身後的黑暗,驕傲地向光前行。

◎二忠  郭庭安

    從小到大,和我同名的人碰過不少,有時不禁埋怨父母為何給我起了個「菜市場名」,弟弟的名字卻很特別,既是「元」的復始更興,又是「諭」的帝王之氣,一度覺得這是重男輕女,太看輕我了,直到在偶然的機會下,母親向我敘述我出生時她所經歷的恐慌與徬徨,我才能慢慢懂得這看似平凡的「家庭平安」中,蘊含了無限的寄望。

    平安,有時看似理所當然;在動盪的日子裡,卻是難以企及。《大學》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尚未「修身」就被賦予了「齊家」的使命,若沒有「齊家」,皇帝的指令又怎能「治國」呢?

    而「庭安」兩字更深的一層意涵就是「齊家」吧!沒有「修身齊家」便不足以「治國平天下」,不要好高騖遠,才能夠成就遠大的抱負。看似最基本的東西,卻往往最關鍵;一切都須從小處做起,腳踏實地,理想抱負才不會只是空中樓閣,虛幻不實。

    「平凡中見偉大,剎那間見永恆。」這便是「庭安」的真正深意吧!時時刻刻提醒著我保持謙虛於平凡的當下終將造就偉大的夢想,這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真實啊!

    「庭安」之於我,不再是字面上所表現的意義而已,已成為了一種踏實的蘊藉力量,在我所邁出的每一個步伐中,伴隨著我勇敢追逐夢想。

◎二忠  陶品卉

    姓陶的人不多,叫品卉的人也不少,陶品卉組起來倒是頗特別,這樣的認知是長大到一個階段才有的醒悟。小時候有想過改名字,因為家庭的因素改姓,順便把一直抱怨難寫的名字改掉,但是這樣的想法到真正行動的人手上,又延宕了許久,遲遲沒有完成一些手續,想要年級換班時再改,等到年級換了,班級也改了,又想等國中換了學校再考慮,等到國中時期過了大半,這樣的念頭也早已淡忘了,改名的衝動被塵封了起來。

    名字對一個人的意義,可輕可重,可能是祖傳的幾代名字,可能是平時根本沒人在叫的名字。有人說名字只是一種標籤,好讓人說明而已,但是就從傳統的中國風俗上,名字所承載的意義可能比想像中大許多,不管是招財、招運還是招弟,抗八字、抵風水還是助陰陽體氣,中國人的名字不會太有創意,永遠脫不了那些字,但是也絕對不可能太難聽,總覺得會象徵一生的禍福報應。

    事實上,一個名字可能象徵一個人的命運,但一個人卻可以用人生,成就一個名字。即使是一代偉人,也不是每個名字大家都熟悉,歷史課本再厚也一定要做些取捨;認得的名字也不一定知道在說誰,菜市場名也不是每個人都碰過,但是,一個人一生的所作所為,卻是對名字的一種負責。不需要像賈伯斯一樣讓名字佔滿書店各個角落,但是至少人生曾經與你一起走過的人都知道,某某某代表了一種原則和精神、一段精彩的故事,不用家喻戶曉,但是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這用一生詮釋出來的名字。

    現在想想,慶幸當時沒有貿然改名,而「陶品卉」對我來說,將會是一輩子的資產,用生命賦予它屬於自己的意義。名字可能曾經是父母給我的一種定義,但是打從出生被附上這個名字,我相信它就是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空白頁。現在我探尋別人對這個名字的注釋,將來,我會為它下個「陶品卉」的結論。

◎二忠  游舒晴

    名字於我不只是一個符號,或者一個稱謂,游舒晴,它,在我生命不同的階

段裡都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呱呱墜地的剎那,我便如歷代的游家人繼承游姓,也乘載著祖先的榮耀,被施予祖先的盼望,這時我還不明白自己已身為游氏一族。牙牙學語之時,名字是父母對我的期待,亦是對我的祝福,此時,我對名字仍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及長,名字終於真正的屬於我,它開始成為我對自己的期許。

    我的名字,太過美好,以至於我曾覺得它遙不可及,想逃避它,逃避我的責任,逃避甫一出生的重擔,不想為自己、為自己的名字負責。以前,每當家人對我失望時,我總告訴自己:這個名字實非我願,為什麼我的生命一定要是美麗星空,難道不能是霪雨霏霏?我的人生要自己掌握,祖先、長輩、父母都不是我,為什麼不能我行我素,非要滿足他們的要求?自暴自棄的安慰自己,我或許真的無法成為這個名字。

 也許時間真能塑造、鍛鍊尚未成熟的心性。我現在想,幸好,我雖然疲憊,卻從未說出要拋下責任、放棄這個名字,名字是有靈性的,是什麼名字命中注定,我想我得為自己努力,無論我喜不喜歡,它都已經是我的名字,即使要達到這個名字再怎麼艱難、再怎麼辛勞,我都要鍥而不捨,一步步朝目標邁進。名字之於我,是一種期許、一個目標、一個期待。晴,它是夜晚一顆明亮的星星,指引我方向;舒,告訴我自己,在追尋時,記著依著自己的節拍,如此,追尋它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負荷,而是一份滿足的享受。 

◎二恭  呂宛頤

    短短的手指笨拙又輕快,緩慢又迅速的輕輕敲出「呂宛頤」三個字……十七年持續的酸、甜、苦、辣,十七年來,邊躺邊扭邊哭邊偷尿床,十七年來,四輪車三輪車兩輪單車(永遠被限制的「單」輪車),十七年來,陰晴雨天再加個颱風作伴(龍捲風好像太害羞不敢來湊熱鬧);十七年來,家裡兩個老人一個天蠍妹,十七年來,兩台摩托車四頂安全帽四件雨衣,十七年的被愛著(,又或許是愛著人,深深的),十七年來,抬眼的紅黃綠朦朧三色均非物理光或化學彩的三原色,十七年來,小綠人繼續馬拉松不滴汗沒日沒夜冷清的跨馬路倒數,十七年來,同一個名字,三個字。

    高二,十七年,星期天午夜,永遠的趕作業、遲交章。

    十七年,瞥見光陰女神抱著鐘悄悄的隱入門後,不小心被散亂疲憊脫了線的思緒絆了一跤,才洩了蹤跡。

    呂宛頤。好熟悉。突然發現不用換字形。有一點開心,十七年,笑。

    姓名的威力真得很強大,是一個完整人的代名詞。當你的名字被記錄下來,你將「名」留千史,而非「欸……我記得『那個人』……」。或許姓名又像識別證吧!代表了你,你的一切。當我聽到「呂宛頤」時,我回頭,因為,有人在呼喊我的「名字」,那個專屬於我的名字。

    對於小學生而言,「頤」這個字應該算蠻難的,而且一直到高中還是很多「可愛」的同學們會把左半邊寫臣──「喔,不!那是『口』!」我常在快要納喊出來時又硬生生的把話吞了回去。

    記得小時候並不是很滿意自己的名字,而且「呂」又有ㄌㄩˊ(驢)的諧音(小學生最好玩,會莫名其妙取奇形怪狀的綽號)。但其實最重要的是「不特別」。回首依稀是小學四年級和一個單名的好朋友一起參加營隊,印象很深刻。單名容易記又比較特殊,大家第一天就記得她的名字了;而我,默默「無名」的度過了充實的一周。

    忘記是小學幾年級時,有一次,好像是名字被嘲笑吧,我很認真的盯著媽媽問:「我一定要叫這個名字嗎?」媽咪抱著我說:「聖經上曾經說過:『那為我流血的主用什麼尺量我,不也要用同樣的尺量人。』天父爸爸愛世界上的人,他好愛好愛你呦!ㄨㄥˇㄧˊ,很好聽、很Q呀!一樣配料要加15塊耶!」我笑了。我特別愛吃燒仙草,絕對的芋圓、紅豆,軟花生和紫色葡萄蒟蒻。等他結塊,冬天的冷氣團抵擋不住的是四個人搶一碗燒仙草的溫暖……。

     (啊!你也認識「呂宛頤」喔!你不覺得她特別溫柔、氣質、有內涵嗎?我跟那個睿智女孩超熟的呀!熟到快煮爛了!)

     第一次思考名字對我的意義。

    不曾思索過,但坐在鍵盤前才突然想到,「呂宛頤」默默的跟了我17年,像無怨無悔的妻,守候在外打拼的丈夫哪天掙點名、掙點利凱旋歸來,但是,就算現在還沒闖出一片天,她還是愛他、跟隨他,因為她相信他們倆是一體的。

     我就是「呂宛頤」。

     為非作歹,是「呂宛頤」惡名昭彰、惹事生非;功成名就,是「呂宛頤」得褒獲譽、名聞遐邇。 脫不了關係。

     做了「必也正名乎」的報告才感慨到17年的光陰流逝,但我還是我,「呂宛頤」還是「呂宛頤」,我還是「呂宛頤」,「呂宛頤」還是我,不是嗎?

    長大以後會發現名字與我是相互量身訂做的,雖然有人說過我的名字搭不上這張臉(沒有仔細問原因,記得他說是種感覺),但真的很謝謝爸爸媽媽給我這美麗的三個字「呂宛頤」,因為我相信這三個字得來不易,是爹地媽咪的愛心編織成的美麗圖案;因為我相信,我是獨一無二、這廣袤宇宙中再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姓「呂」,名叫「宛頤」,又跟我的DNA相同了;因為我相信,主耶穌好愛我,祂必定會有美好的旨意讓「呂宛頤」發光發熱的,加油!

◎二恭  李可掬

    獨樹一格,我的名字。

 先認識一個成語,而後又認識一個人。也許「鶴立」、也許「脫穎」,又或者「閉月」、「潘安」……那感覺究竟如何?至今仍是個未解的問號懸浮在心中。光陰荏苒,周遭稚嫩的童音「哇!原來你的名字是成語」不知不覺地被冷靜地「咦!你用成語取名字」取代。這麼多年,我的名字扮演著影子,只要有光榮,就有它;這麼多年,它肩負著父母的囑託,喜怒哀樂,它都有意義;這麼多年,它稱職的撐起我和世界的橋樑,友情、親情、戀情,它從朋友、家人、喜歡的人口中逸出。這麼多年,它不只是個成語、也不只是個名字。「李可掬」是我的故事、是我汗水淚水交織的血液。

    記得曾經,交換改考卷的我們要聽老師的口令,站起來報手中同學的分數。那天的混亂至今清晰:每當叫到自己的名字,無法克制般直覺就站了起來,隨後又大夢初醒般急著坐下……乒乒乓乓的桌椅聲,見證我們和自己名字間如鋼鐵堅硬的牽繫。《地海巫師》,一套發人深省的故事,失去了名字,還有世界嗎?

    沒有名字,我不存在;沒有我,名字不再有意義。夜晚的香郁,我認識了夜來香;花語花名的淡雅,我尋著了風信子。

 必也正名乎,必也愛名也。

◎二恭  柯姝廷

    終於進入了尾聲,在浩瀚的資料海中靠著意志搏鬥,我遇見了已遺忘的自己。

從名字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性格,它是我們的註冊商標,它是我們的靈魂,可以給予我們生命力,可以使我們獨特而異於他人,即使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由於個性、背景的不同,賦予其名字的意義、詮釋也可能相異甚遠。猶如魚不能離開大海,我們也不能缺少自己的名字,它對一個人來說,有畫龍點睛的效用。

    名字對我而言是無可取代的,不單是因為它的與眾不同,而是因為它是父母給我的第一份見面禮。當我赤身來到這個世界時,它是唯一屬於我的東西,它即代表了我,使我有名有姓,能夠有憑有據地活著。我酷愛我的名,即使它常被人念錯,但除了它以外,應該再也找不到可以代替它,能夠同時有著外在及光明前途祝福的另一個名。我有時是為了我的名字而活,為了使自己更名副其實地配得上它,而努力不懈地改變著自己。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已漸漸地和我的名字合而為一了。

    最後,我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一個一生中最美好的禮物,我會用一輩子去守護它,讓它散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 

◎二恭  陶莞婷

 「陶莞婷」這三個字跟了我十七年的時間,突然要我說它對於我的意義竟一時語塞,果然太過熟悉的東西便愈發覺不到它的重要性呢。

 最近因為奶奶被送到加護病房一事而頗有感觸。在被轉到普通病房後,奶奶又昏迷了好幾天。某天晚上爸爸打電話來,告訴我奶奶很幸運地甦醒了,卻因為摔到腦部以致於表達能力尚未恢復完全,智力有衰退的現象。爸爸把聽筒放在奶奶耳邊,在電話中我大叫著「奶奶!」、「奶奶!妳有沒有好一點!」奶奶的反應卻只有幾聲微弱的「嗯」、「哦」等等應答聲,讓我不禁心一寒。但在電話的另一端,我聽到爸爸對奶奶說著:「是陶莞婷啊!是莞婷哦!莞婷問妳有沒有好一點?」這時仿佛勾起了奶奶的回憶,我聽到奶奶對著話筒說了聲:「嗯、嗯,莞婷。」從奶奶的語氣,我知道奶奶是帶著笑容在講我的名字的──奶奶雖然傷到了腦部,大部分的事情都忘了,卻仍然記得「莞婷」這兩個字,我想,「莞婷」這兩個音節已經深深著根在奶奶的潛意識了吧。想著這個奶奶為我取的名字,我真的好感動,好感動……

 我認為「名字」不單單只是一個人的代號而已,對每個人而言都有上一代賦予的意義,它象徵著新生,象徵著從遠古時代延續到自己身上的那滾滾血脈。而名字也不只是文字的呈現而已,名字的聲韻才是精華所在,是只屬於那個人的「聲音」,是紮根在和自己有緣的人們心中的,是流動在潛意識的聲音。

◎二恭  彭子瑄

    如果我今天叫做「彭子瑄」,那麼我的世界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

     做完整分屬於自己的名字分析之後,才發現如果自己被取成別的名字,那麼我完成報告的思維必會與現在完全不同。從小到大看過的名字也不少,但真正有感觸的並不多,想必是因為一點也不認識名字中的深意的關係吧!當名字不具有意義反而像數字一般的存在時,我想隨意的取個615也不錯,筆畫少又易於書寫的幾個編碼。但就是因為有大量的國文造字不侷限在10個單位元,才有如今排列組合後的精彩。

    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美麗的小插曲,可能是父母的期望、可能是算命師的建議、更可能是一種親情的聯繫。記得小時候都喜歡問很多的為什麼,現在面對「為什麼我會叫彭子瑄?」就有答案了,謝謝父母給我的這個名字,即使這是我抱怨過很像長不大的小孩的綽號,抑或是這個名字有著榮登常用名字排行榜的奇怪紀錄,但這卻是別人認識我的第一道門,想記得我的第一條線索。若真要我為自己改個新名字,應該會不知道取什麼字更適當吧!

    必也正名乎!既然都知道名字的深意了,那麼就努力達到名義的境界吧!或許孔子所謂「不僭越自己的名份」除了實指真正的輩分階級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要汙蔑了自己的名,姓名可謂一個人的門面,外人判斷的行為標準都將記錄在這三個字之下。「彭子瑄」這三個字或許沒有很明顯的正向目標,但我知道這潛藏了父母滿滿的愛。

◎二恭  蔡勁家

    「蔡勁家」恆為「蔡勁家」。父母創造我生命,賦予我名字,他們的用意會長存。我會保持那股「勁」力,保衛我的「家」庭,但我也會努力開創字裡行間更有意義的未來。

    從小到大,每每見過我名字的人都說,聽起來就超有力量。與我相處過的朋友也說,這名字完全適合你。所以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名字總是滿滿的自信,現在也是一樣,我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人。但我卻想用我的雙手做些更不一樣的事。不僅僅是用那股持續的動力守護我的家園,更是藉著它成長茁壯,讓自己有能力保護其他人。我相信我的名字,就如同我相信自己。因為它,我在本業以外的地方找到容身之地;因為它,我從幾乎要放棄的谷底重拾自己的信心。

    那是在第一次基測後發生的事,放榜後看到的是與第一志願遙不可及的夢想。當時的心情跌到谷底,甚至有就這樣出社會去打工賺錢的想法。與此同時,點醒我的卻是我的名字。當我草率魯莽地對父母說出我的決定時,父親只是說:「你以為我們幫你取這個名字是讓你拿來糟蹋的嗎?」這句話瞬間震醒我的腦袋,也是我現在在這所學校的重要原因。

    我很感謝父母的開悟,但我更感謝他們為我取這個名字。直至今日,我都還對自己的名字萬分肯定。我知道自己擁有力量幫助自己、幫助別人,守護我想守護的事物。我知道自己擁有一個很棒的家庭,給予我強大的力量,接受我微薄的貢獻。「勁」不只是身體上的力量,更是心靈上的支持。「家」不是實體上的避風港,更是抽象化的安定感。無論是對人、對己,這個名字製造力量,也接受力量。

    我為這個名字感到驕傲。

 

 

智芬老師 ,

閃光的憂鬱:〈阿娜答有點兒blue〉觀後感

2011年11月27日

      多愁善感或許惹人憐愛,但若是不由自主的憂鬱,又該如何向人訴說? :旋轉調整大小DSCN1696﹙阿娜答有點兒blue﹚此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許多細節極具說服力。作為一部以憂鬱症為主題的電影,舉凡病人心理的無力感、自我否定,或是身體上的失眠、乾嘔、食慾不振以及無法克制的哭泣等病狀,導演巧妙地以詼諧莞爾的手法,將這些生活片段融於娓娓的敘事之中。尤其是身為插畫家的女主角其手繪日記,藉由充滿童趣的圖文,繪述了憂鬱症患者與家屬無助痛苦的心路歷程。

     「 彷彿被全世界給遺棄了」、「覺得自己是個無用之人」——,這些都是憂鬱症患者常有的感覺,片中以烏龜隱喻男主角的畏縮與逃避,不明究裡者常以為是他的懦弱與藉口,甚至對其神經質的敏感與脆弱不以為然,殊不知他們正陷入沮喪的深淵裡,無所適從,自我厭惡。男主角因其嚴謹、追求完美的性格,加上工作環境的無解壓力,以致於罹患了憂鬱症,醫生用「心靈的感冒」稱呼之,我很欣賞這樣的說法,它讓憂鬱症免於悲憫震驚的疾病反應。

      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人生的波折或重擊,只是程度的深淺與時間點的不同而已,如同生理的感冒一般,也需要看醫生、吃藥、休養,以及家人的關心與照料。全片以友善的同理與溫暖的支持,引領觀眾以正面且正確的態度看待憂鬱症,就像陽光能紓緩患者的病情,此片亦為深藍的憂鬱注入了一脈金黃:不管是妻子不離不棄的陪伴與鼓勵、庭院裡隨四季更迭的花草風景、鄰居親友的關心與分享,或是片中那隻慵懶適意、靜觀自得的綠鬃蜥,來自生活週遭與人性內在的點點閃爍,讓我們深深感覺:前方,彷彿若有光。

      堺雅人與宮琦葵分飾謹慎憂鬱的男主角與大而化之的女主角,兩人的演出相當令人驚豔,舉凡情感的轉折與細部肢體的掌控,都能恰如其分、不慍不火。一場因妻子喝斥以致丈夫走至浴室痛哭尋死的戲,堺雅人將憂鬱症病人的無助與悲哀詮釋得令人動容,那種必須壓抑卻又無從壓抑的哭泣,伴隨著身體的抽搐與淚水,恍若來自靈魂破碎的低鳴,幽咽而孤絕。宮琦葵則演活了一名妻子由天真到堅強的成長,從她凝視丈夫的眼神變化,由無感、不解、忍耐到包容、體諒、肯定,見證了身為患者家屬的艱辛與努力。

      除了兩名優秀的演員,這對夫妻所豢養的綠鬃蜥更是全片亮點所在,牠扮演了撫慰人心傷痛與寂寞的寵物,可是又同時具有自己的目光與生命,遊走在這個家庭的震動與不安之中,牠以其自在的行走坐臥,示範了一種毋需努力的悠然情調。是啊!人生非得兢兢業業、汲汲營營到憂鬱不可嗎?我們為了不造成他人的困擾而困擾了自己?為了不應該責怪他人而反過來責備自己?為了使別人的生活完美而不允許自己犯錯——,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嗎?所以,違反資本主義倫理的「決不努力」,成為此片值得反思的立論。

      疏懶無罪,放棄有理,生命,可以偶爾亂、偶爾停、偶爾小小的憂鬱,只要心在、情在、人在,便能攜手走過風雨,迎向天晴!

秋玲老師, 電影 , ,

隨音樂起伏的父愛:我看〈最後的嬉皮〉

2011年10月10日

3898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最後的嬉皮〉一片,
透過流行音樂重拾父子間的對話與和解,
在片中對披頭四、鮑布狄倫、死之華樂團的歌曲表達敬意,
並藉以重回60年代美國反抗文化的氛圍。
父親的姿態在片中從威權到開明、高壓到柔軟,
由古典樂的擁護者轉而熟悉死之華的每一首歌詞,
只為了與逐漸失憶的獨子溝通、靠近,
轉折鮮明,血肉飽滿。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作文的取材,
同樣的主題在不同取材的彰顯下,
幾乎就決定了此文的成功與否,
其他只是修辭等文句潤飾的問題而已。
親情是人人熟稔且必然擁有的生命體驗,
要以什麼樣的口氣說件什麼樣的事情,
才能讓讀者心有戚戚焉,
選取凸顯兩代差異的實例顯然是重要關鍵。

〈最後的嬉皮〉選擇以不同世代的音樂造成張力,
讓父子因此失和,
卻也藉此而重新擁抱,
可謂敗也蕭何、成也蕭何。
流行歌曲的歌詞同時具有詮釋性,
幫助父親進入兒子的認知世界。
最令人感動的是病床上的父親努力叩應電台的歌曲問答,
只為了得到兒子最喜愛的樂團演唱會的票。
當他努力說服醫生讓罹患腦瘤的兒子一同前往演唱會時,
那堅定而哽咽的語氣與表情不禁使人動容,
為了成全兒子的夢想,
亦是為了修補多年破裂的父子關係。

全片隨著父親對音樂好惡的脈絡前進,
卻始終不離親情的內涵與父子互動的形式,
音樂為父親的愛與悔作了最有力的見證與說明,
也讓失和多年的父子得以成為知音,共譜生命的旋律!

秋玲老師, 電影 , ,

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賽德克巴萊〉觀後感

2011年10月6日

調整大小DSCN1432為了信仰而獻身的選擇不能不死,
但求不能怕死;
當活著的艱辛遠超過死亡本身時,
僅餘的尊嚴在於以何種方式赴死。
抽離所有泛政治化的論述,
回歸藝術,〈賽德克巴萊〉此片飽滿的情感張力與深刻的存在思考,
彰顯了身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宏觀視野與具體實踐。

正好最近上到〈正氣歌〉與孟子,
提到南宋末年十萬餘臣民因不願受辱而隨君王一同投海自盡的史實,
以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氣,
對於信仰、尊嚴與驕傲重過生命本身的闡釋,
因此有了較深刻的體悟:
活著不僅僅是呼吸飲食而已,
還必須有一種理直氣壯的安心與自在,
那樣的生命才是有質感的存在。

我相信導演原始的創作動機必是來自於巨大的感動,
因為透過影像,
我感受到那份深刻的尊敬與虔誠的仰望,
一種「典型在夙昔,古道照顏色」的震動情懷。
拋開族群意識與國家認同的議題,
導演只是藉由歷史的切片,
真實呈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本質:
是尊重、是自決、是能夠捍衛信念的力量。

相較於上集〈太陽旗〉中的理念辯證與選擇,
下集〈彩虹橋〉裡的壯烈實踐與犧牲更令人動容,
特別是看到部落婦女與小孩集體自殺的那一幕,
著實令我淚如雨下、哽咽失聲:
是怎樣的愛與信任讓她們願意以生命去支持男人的抗爭?
是怎樣的堅定與覺悟讓她們領著稚子一同踏上黃泉路?
為避免妻兒被凌辱而親自下手的丈夫,
又是以何種悲憤的心情面對天人永隔的殘酷?

生無可戀,死又何懼?
如果說殺戮是艱難的,
失去靈魂的卑微生存又何嘗容易?
我們或許很難理解對祖靈的信仰與獵場的執著,
但想想亙古以來俯仰其間的天地若風雲變色,
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被輕蔑、被強迫調整,
曾經的驕傲亦被否定、被踐踏,
則繼續活下去的意義何在?

日軍面對著如風一般來去無蹤的賽德克子民,
親眼目睹了他們以寡敵眾的不可思議,
也見證了這個部族非戰死即自殺的武士精神,
所謂文明與野蠻的分際在此重新定義。
當緋櫻漫舞似戰士們的斑斑血跡,
當悲悽的歌謠迴響在蓊鬱的山中,
所有的痛與傷都會隨時間之流悠悠淡去,
只留下身為一個人的意志貫徹永恆

秋玲老師, 電影 , ,

珍愛總在死亡後:〈妻別五日〉觀後感

2011年9月25日

一場精心設計的死亡
逐漸揭開兩人相愛的事實3984
冰釋長久以往的誤解與疏離
還原夫妻倆人從不曾忘卻對方的真相

將宗教的議題融入葬禮的流程
藉以呈現周遭人物的信仰、特質與表達愛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人際互動中的貼心與尊重
以及從同理心延伸到對真愛的體察與感受

這是一部小火慢燉的黑色溫馨小品
不慍不怒不煽情
將死亡處理得慧黠莞爾
卻又在其中灌注了人性的面貌與愛情的幽微

劇中雖有不同宗教形式的交鋒
但最後都收束在人與人之間的善解與包容
就像男主角多年來對妻子充滿成見
直到妻子自殺後才從她種種的故意與細節裡發現真愛

夫妻兩人離婚後長期分居於街道的兩端
彼此以望遠鏡相互凝視窺看
明明在乎卻又以陌生的形式矯揉偽裝
生前不能面對的終於在死後層層剝落、直抵核心

望遠鏡望得見人卻看不到愛
之前不知珍惜的情感卻在死後苦苦追探
在荒謬而無奈的苦笑中
不禁警醒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盲點與錯過

珍愛總在死亡後
固然令人喟嘆
但直至死亡之後依舊無情無感
會不會是生命更大的荒涼呢

秋玲老師, 電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