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1年4月 的Archive

殉道者的恐懼:〈人神之間〉觀後感

2011年4月25日

ap_F23_20110417054455115

內容簡介: 

在北非群山峻嶺中有一座修道院。在這修道院裡,有8名法國修道士,他們和當地的穆斯林居民相處得十分和諧快樂,經常資助他們、為他們義診。某日,一群法國工人被當地激進的伊斯蘭教派殺害之後,一種恐懼與敏感,便迅速在這個村莊裡傳開…。

激進教派要求提供糧食醫藥,修道院為村民著想予以婉拒,卻從此為自己惹上了麻煩…。法國駐地部隊聞聲來到修道院,但為不驚動村民,修道院也決定拒絕部隊提出的保護…。

當修道院的處境越來越危急時,他們究竟該留下來繼續修道傳教?還是離棄倚賴他們的村民,也放棄他們來此目地回法國去?頓時讓他們陷入兩難。在幾經考慮後,他們決定全部留下、繼續為修道傳教而努力…。這8名修道士會遭遇到什麼危機?他們又都能安然度過這場劫難嗎?一段觸動人心的感人故事即將登場…。(以上圖片及簡介取自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3823)

我的心得:

影片結束後
有一種想起身鼓掌、表達敬意的衝動
我和身為國文老師的好友竟不約而同地
覺得此片很適合用來說明文天祥<正氣歌>的殉道精神

一部沒有俊男美女、特效懸疑的影片
場景是質樸自然的回教世界
演員是一群中老年的天主教教士
配樂則是演員清唱的聖歌以及片尾的天鵝湖
這樣的一部片子卻從頭至尾吸引全場的目光
劇情鋪陳的每個細節都有意義
每首聖歌的歌詞都呼應當時劇中人的心情
沒有煽情的畫面
卻形塑了鋪天蓋地的張力

修道士的選擇是獻身給神
但是當生命遭遇死亡的迫近
真實的肉身蘊藏了脆弱的人性
又該如何以信仰戰勝內心的恐懼
如何面對隨時來臨的殺戮
是放棄對當地居民的守護
放棄神職人員的誓言
還是傾聽神的召喚、堅守崗位?

最最令人動容的不是他們的義無反顧
相反的,此片真實地呈現了每個人心中的恐懼
沒有人願意坐以待斃
迴避死亡是眾人的共識
然而,終究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
那是對神的信仰、對人世的愛、對誓言的踐履與心安
當大家在屢經討論而得出留守的結論後
那一頓在天鵝湖的音樂中輕啜紅酒的最後晚餐
人人臉上既堅毅又忐忑的泫然神情
著實令人看得心酸卻又肅然起敬

此片不見造神運動的去人性化
赤裸呈現了神職人員如凡夫俗子般貪生怕死的一面
所以我們可以看見有教士於半夜號哭祈禱
懇求上帝不要遺棄他
也看到了主事者在眾人決定留守後
在雨中哭泣的沉重與擔憂
若逃離死亡的威脅則有辱神所交付的使命
那麼從容迎向毀棄肉身的命運又談何容易

這就是此片的偉大所在
每一個殉道者的背後都有複雜難解的心緒轉折
求仁得仁從來不只是單純地為理想而獻身
在捍衛生命與實踐信念之間
必是經過往復的掙扎、對話與爭辯
才能夠以信仰面對內心的軟弱與死亡的恐懼
是以充塞著浩然正氣的文天祥亦不得不有「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之嘆
畢竟,人存在的價值不在於生或死的形式
而在於其超越的內涵

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堅守修道院的院長
在面臨他人對其去留的詢問時
他說 :「野花不需要離開土地去尋找陽光,
因為燦爛千陽自會普照萬物、施予恩澤。」
表明了他對神的相信
不論最後結果如何
在這些努力對抗恐懼的殉道者身上
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神性

秋玲老師, 電影 , ,

荒謬的真實:我看《花甲男孩》

2011年4月25日

ap_F23_20110424111328602

之前聽聞這是本獲獎無數的小說結集
翻開內頁發現作者非常年輕
我皺皺眉有點兒擔心
會不會又是本新新人類的火星書

沒想到開始閱讀後
竟然欲罷不能
又哭又笑地看完一篇接一篇
心中流動著隱隱的憂傷與溫馨

誠如書名《花甲男孩》一般
年輕的作者體內卻擁有一個古老的靈魂
融時下的三C科技產品於傳統的庶民信仰與習俗之中
卻和諧地統整在動人的親情脈絡

所以書中會出現乩童、八家將、傳統喪葬等鄉土橋段
更不用說是大量的方言、俚語與飛白
但同時結合了網路、手機、視訊、部落格等現代化的形式
進而交織成光怪陸離的荒謬現實

能夠飛越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那道藩籬
無非是源於作者發自內心的親情
文中出現大量祖孫、父子或母子的互動溝通
配合家鄉或故土的殘破衰敗,極其細膩感人之至

我覺得作者以年輕人的新興語言描寫傳統的倫理與鄉愁
這種反差形成一種巨大的感染力與衝擊性
或許是父母亦已年邁之故
閱讀此書時每每令我連結到自己的生命情境,傷感微微

是一本值得推薦的七年級生小說

好書登場, 小說, 秋玲老師 , ,

「他們在島嶼寫作」電影場次表

2011年4月23日

992「青春啦啦隊」觀影回饋分享(高一儉)

2011年4月22日

992春風拂面「講」渭水~蔣渭水 《渭水春風》音樂劇講座學生回饋分享(高一忠)

2011年4月22日

992春風拂面「講」渭水~蔣渭水 《渭水春風》音樂劇講座

2011年4月22日
  • 講座主題:春風拂面「講」渭水~蔣渭水 《渭水春風》音樂劇講座

◎講座時間/地點:2011年3月31(四) PM 2:10~4:10 北一女至善樓B2演講廳

◎講座人物:

冉天豪老師   音樂總監/作曲/編曲

魏世芬老師   《渭水春風》歌唱指導老師

殷正洋       音樂劇《渭水春風》 (飾蔣渭水)   榮獲三屆金曲歌王

洪瑞襄       音樂劇《渭水春風》 (飾陳 甜)    台灣音樂劇百變天后

時間 講座內容 人物 備註
01:30~02:00 PM 30’ 入場(校外老師入場) 音樂 相關資料提供
02:10~02:20 PM 10’ 渭水媒體報導收錄 影片 DVD播映
02:20~03:20 PM 60’ 導聆 Ÿ什麼是音樂劇Ÿ「音樂時代劇場」音樂劇三部曲 Ÿ旋律帶出更深的意境Ÿ歌詞演繹角色的潛意識 冉天豪老師魏世芬老師
03:20~03:35PM 15’ 台灣第一熱血男子~蔣渭水 Ÿ敢做有為的蔣渭水簡介 殷正洋、洪瑞襄
03:35~03:45PM 10’ 《渭水春風》音樂劇精華片段 Ÿ10分精華畫面播映 殷正洋、洪瑞襄
03:45~04:00 PM 15’ 劇曲現場驚豔 Ÿ《世界恬靜落來的時》Ÿ《秋風讀不出阮的相思》 殷正洋、洪瑞襄
04:00~04:10 PM 10’ Q & A    
  •  當日活動盛況
  • 學生回饋分享
  • 問題與討論

渭水春風

研習課程 ,

992高一詩文美讀比賽得獎名單

2011年4月22日

99學年度高一詩文美讀比賽已於4月21日(週四)下午舉行,獲獎名單如下:

  1.第一名 一年溫班 28 鄭乃節
  2.第二名 一年書班 29 曾品瑄
  3.第三名 一年和班 12 邱馨誼
  4.第四名 一年良班 11 林意真
         一年恭班 09 杜曼瑋
  5.第五名 一年平班 42 簡瑞萱
         一年儉班 17 洪彗庭

得獎名單

受保護的文章: 閱讀理解and我在

2011年4月21日
輸入密碼方能觀看迴響。

本文受密碼保護,須填寫您的密碼才能閱讀。


慧芳老師

青春啦啦隊

2011年4月15日

 官方網站:http://www.youngatheart.com.tw/

片長:90分  上映日期:2011/05/06 
《被遺忘的時光》導演楊力州執導,紀錄台灣最高齡的啦啦隊,不管如何都要燃燒自己的生命到最後一刻,為了帶給自己和下一代最熱情溫暖的回憶。

「聯合勸募協會」與「後場音像」將於民國100年(2011),全力推動「活力老化」新紀元,提倡全民正視已成為高齡國家的台灣以及以正面價值看待我們的長輩,更希望透過­楊力州導演的最新力作【青春啦啦隊】讓全民一起台灣的老人家熱烈喝采!!

誠摯邀請你一起加入為【青春啦啦隊】加油打氣的啦啦隊行列~~

頂著南台灣的大太陽,86歲的邢莊小姑娘,忙著參加卡拉ok班,穿梭在來往高雄與旗津的渡輪上、享受海風與陽光;美子奶奶比女兒還要忙,今天是日本舞的演出,明天又是美式啦啦隊的練習;丁爺爺頭頂破了個大洞,
補個兩針一樣要到文化中心報到!行將就木?老而無用?坐吃等死?不好意思,這群爺爺奶奶們實在太忙,哪有吃飽等死的閒工夫?!

這個啦啦隊年紀最大的八十八歲,平均年齡七十歲,卻有著令人咋舌的爆衝精神。為了有機會在世運表演,他們從 2008年10月開始練習,記不住舞步、傷兵不斷,阿公阿嬷們天天吃阿鈣、維骨力強健骨骼,遲暮人生無法避免的生老病死,也在這準備登台的半年中,毫不留情地降臨。這群來自高雄的爺奶們,燃燒自己生命到最後一刻,絢爛迸放的青春火花,在加油吆喝聲中,留給下一代無限崇敬的驚嘆!

在青春啦啦隊的身上,看不見結束,看見的,是我們充滿希望的未來。

電影 ,

各就各位

2011年4月12日
  • 作者:羅位育imageCA53351T
  • 出版社:有鹿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1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281150
  • 裝訂:平裝

作者簡介

羅位育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於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學分班結業,在北一女執教二十餘年,為中文教師及寫作人。曾獲蕭毅虹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耕莘文學獎、新生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獎項。著有小說集《鼠輩》《熱鬧的事》《食妻時代》《天生好男人》《貓吃魚的夢》,散文集《等待錯覺》《有限關係》等書。

推薦序       陳雨航  

         如同小胖林育群的Under Your Wings歌詞含意一樣,在天父的庇護下,得以有遼闊的天空自由翱翔。羅位育就他的位置,為父為師(猜想雖然慈愛,恐怕也少不了諄諄教誨),甚有原則規範,相信是個極有秩序感的人,但玩起文字∕語言,就不禁暴走起來。

  羅位育愛玩文字,能玩文字,他受到的訓練使他的用字十分精煉,是可以寫詩那樣的密度。他善用典,可又常不愛套用現成語句,總要加以變化,使人耳目一新,甚至在意義上另闢蹊徑,讓人絕倒。

  小說是羅位育文學創作的主業,想像蘊釀起來,百迴不能停。他的筆能在小池子裡呼風喚雨發大水,於人生幽微之處大做文章,無論俊男美女與否,所行所思所言,讀者看到的皆是另番面目,而這裡頭充滿了嘲諷和促狹。這,已經是識者皆知的羅記風格了。

  小說家寫了隨筆散文,那又是怎樣的風貌?讀了《各就各位》,簡煉的文字和想像依舊,嘲弄與促狹卻消失了,代之以更多的人情與關心。

  從事高中的國文老師二十幾年,臨退之際,不是那麼特意,以存雪泥鴻爪之心,記敘了他與師友、同事的過從,更多的是與學生的互動。這些點點滴滴充滿善意、活潑、溫馨、創新的互動固然讓人讀來如沐春風,但我覺得更為有趣的是身為老師的作者面對他的青少年高徒時,是如何的猜想、躊躇,謹慎而細心地應對著那些敏感的心靈。

  羅位育或許早已是讓學生感到溫暖的老師,但對他的讀者而言,《各就各位》卻是第一本讀來溫暖的書哩。

作者序

拋一塊磚   

  《各就各位》能夠問世,書內,〈人言〉這一章已有說詞,我不再贅言。然而,囿於字限,原先的寫法頗有「隨筆」之趣,只是素描我所任教學校的師生情態,以及一些教學的心思和回味。現今,蒙「有鹿文化」許悔之總編邀我結集,又經楊宜倩主編為這些「隨筆」妙手引線,有了書貌。然而,再重頭細看之後,我不禁微吁了。

  自己筆力有限,雖然心儀不少同事和學生的溫暖人情,卻難以精描意態神味。應是這些美好的小故事自有細節旋律,若非經當事人譜曲,是無法彈奏動聽的情感奏鳴曲。而我個人隨筆記錄的小插曲,雖心裡有譜,卻也未必成調,不過,確是誠懇的聲音。

  只是,一些學生雲龍般的才華,還未能在文中刺繡,是怕寫俗了;亦有一些學生難能可貴的器識,我也來不及落筆,先在心中暗暗鼓掌了。

  我相信,每所校園每位教師也都珍藏了不少入耳動心的小故事,只是,懷璧未現而已。我由衷認為,《各就各位》只是一塊小書磚,現在輕輕拋了出來,期待引出各家的和氏璧來。

資料引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2251

好書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