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1年1月 的Archive

春在綠蕪中

2011年1月20日

image「綠蕪中,春逝去,花落水流東;從三十年後看三十年前,細數其中的人情心事、滄桑茫漠,回首滿是情深意濃。」

《春在綠蕪中》一書結集鍾曉陽創作《停車暫借問》時期前後十數篇散文,記述故鄉中國東北、八○年代的香港與求學美國密西根的遊歷與交遊。親情、友情、愛情,當年三條景色參差、風光各異的路徑,三十年後在曉陽的生命中交匯,回顧半生所歷情緣,莫不是恩情的體現。情多只為恩深重。綠蕪春逝,誰為情種,只為了人間情濃……

「綠蕪,原指蔓生的亂草,但在春回大地之時,荒地廢園,也自有爛漫的春光。《春在綠蕪中》所記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暫留之事。那夾帶在風中雨中的花草訊息,鳥蟲微語;那託付於雲上海上的願望紙鳶,魚書小箋。曾是我側耳傾聽,引頸神往的。曾是我伸手可摘,俯仰可拾的。曾是我倚欄所思,臨窗所盼的。曾讓我的快樂之杯盛得滿滿的。」

全書收錄鍾曉陽提供十餘幀珍貴照片搭配每篇散文,並在三十年後的今日補上「後傳」略述前文成稿之後的年月裡、人事變遷的種種。另特別收錄〈為了啟動靜止的引擎〉:鍾曉陽接受香港作家鍾玲玲專訪,一談停筆十年的心境變化。

作者簡介

鍾曉陽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在廣州出生。父親是印尼第二代華僑,母親是瀋陽人。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

十五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十七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回家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高度讚譽。

另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其間曾停筆十年,二○○七年在香港《明報》編輯的游說下,開始在《明報》發表散文。

目錄

推薦序 一種蛾眉,何事傷心早?∕張大春
作者序
月亮像一根眼睫毛
春在綠蕪中
祝福
春花亭亭立
明月何皎皎
大表哥
晶玉姨
走過
細說
惜笛人語
販夫風景
水遠山長愁煞人
可憐身是眼中人
大熱天──記安雅堡藝術節
後記
附錄一 聚散本是等閒事∕關寶兒
附錄二 為了啟動靜止的引擎∕鍾玲玲

推薦序(張大春專文推薦)

一種蛾眉,何事傷心早?

○九年我在香港承某單位賞識,給了個相當沉重的嘉勉牌位,木座銅雕,上書「文學翹楚」四字。由於精神和實體上都擔當不起,便和曉陽打商量:「搭飛機帶著這個太沉重,你給收著罷?」換了任何一個別人,要不就會覺得我對頒獎單位輕忽失禮,要不就是對託付的朋友不夠意思。可是曉陽笑著一口答應了,「文學翹楚」應該還在她家裡某處擱著,此後我們即以「大翹」、「小翹」相呼,並透過電子郵件參詳舊體詩的寫作;當時距離我們初見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見面──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經不得回頭計年的一回頭,發現曉陽這本《春在綠蕪中》更是將近三十年前的創作。我揣想著那個年方十七的小女孩,對於整個世界充滿了易受驚恐的敏感,使《春在綠蕪中》的意義,要比一本尋常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作有更值得重新閱讀、重新體會的價值。

這就要從曉陽心儀的作家說起。我也是直到近年才偶然得知,曉陽一向喜讀納蘭詞。

閱讀全文…

好書登場, 散文 ,

991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1年1月14日

題目:那一天

第一名

二御  邱甯

  印象中,我沒見過他幾次,模糊中出現一個身著白色汗衫和黃褐色舊短褲的蒼老身軀,我沒數過他的臉是否有上千痕時間刻的軌道,我從沒看清他手上到底佈滿多少點人生旅歷的吻痕。我雖未曾過問,卻也從母親那兒耳聞些許他的事蹟,「只是個歷練豐富的人生旅客。」我這樣想著,他的存在我不曾注意卻也不曾懷疑─直到,我看見他穿西裝打領帶的那一天。

  傾盆大雨,颱風來襲,我在高雄。早上六點後外公家中就沒了安寧,雖然是個上天哭泣的日子,大家卻忙個不停,「為了確保一切順利吧!」在這重要關頭我這樣想著。今天是外公喪禮,我穿著白衣黑褲,符合外公家訓的嚴肅。前幾天,我的腦中就不停地在轉,自有記憶起,見到外公的次數十根手指就數的出來,即使見到那張蒼黃的臉也只是問候一下便自顧玩去,此時我不禁懷疑這一瞬的血緣情感能撩起多大的心底波動在這最後的送行中。該是出發的時候了,親屬子輩們應提早到場佈置禮堂,符合外公家訓的健全準備。一片白茫茫的,不僅是風雨,就連簾幕也是。早時候從母親得知外公的嚴謹和吹毛求疵,雖害慘幼年的母親,卻成就了她細心和不草率的原則。窗外一片白色景象,狂風吹不走,大雨打不散,或許,這正是外公的一絲不苟吧!

  時間到了,賓客就緒,音樂緩緩奏來,一箱木盒子也莊重地進來,「是最後一面了。」我平靜地呢喃。取一枚蘭花走近外公身旁,我驚訝的同時眼淚跟著傾瀉而下,外公穿的不是我熟悉的短衣短褲,而是使我留下最深的記憶的西裝領帶,臉上的滄桑讓安詳的妝抹去,此時的他打破了家訓之一─質樸,看到這裡我有了新的領悟,這最後一天的最後一面,我才驚覺外公的精神不知不覺已深刻於心,最後一次呈現在眾人面前的他超脫過去傳統思想並且打破之前我和他的隔閡。知道外公有一卡車嚴厲的家訓,曉得他秉持傳統社會的道統,使我們的橫溝寬了一大截,他不穿西裝的,不讓人亂動顏面的。那一天,我痛快徹底地哭了一場,不是哀怨痛苦,是緬懷錯失。那一天,他笑了,我未曾注意過的微笑。

  終曲,儀式末端是火化的時候了,看著舅舅隨著牧師祈禱並將起火開關按下,一粒淚珠,不小心讓它滴下,我趕緊拭去,外公的家訓我清楚記得,莊嚴場合是不能嘻笑哭鬧的。那一天,狂風暴雨中,一場悸動於我心爆發,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代過去:身著高級絲製西裝,打著素色高雅領帶的外公存在於內心深處的那一天。

第二名

二良  蔡譽寧

  是的,是那一天,我遇見了那個我不曾知道過的自己。

  石階暈染了歲月的痕跡,湖畔的波光如琉璃般閃耀,天,藍的很純粹,草地的鮮綠滲入空氣中凝成一團青草色的芬芳。但這一切對一個不曾積極去感受生活的我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無須留意而枯燥乏味的一部分。在腦中運轉的是永遠做不完的雜事,背不完的單字,以及那彷彿距離我很遙遠的化學公式。啃著手中從超商買的麵包,踏著一成不變的步調走向那通往單調課程的筆直道路。

  那一天,原本筆直的道路似乎出現了一個新的彎道,通向不同的出口。走過平常人跡罕至的琴房,原本預期的寂靜卻被一串音符打亂了節奏。我好奇地在窗邊窺探,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清瘦的背影和跳躍於黑白間的指尖,我靜靜的聆聽,閉上眼,沉澱了一段時間,只屬於自己的世界。當弦律悄悄下時,我準備踏回那條一成不變的道路,卻發現心中有股力量正在抗拒著自己,那力量的悸動跟剛剛流洩而出的琴聲有相似的頻率,我想,那或許是在壓抑的生活中消失已久的熱情。一個人在早上獨自來到琴房練琴,可以是一種對生活的執著,而另一個人被執著所感動,找回對身邊變化的認知與熱忱,或許是他始料未及的吧!我開始學會在照本宣科的生活中找到新意,開始把生活當成是享受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那些早習以為常的風景,將學習當作是一種新的挑戰。每天,都用不同的心情及態度來面對,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那一天,本應枯燥單調的道路旁,竟然綻放著我不曾看過的希望之櫻。

第三名

二善   鄭瑋心

  一樣的十二點九公里,每次行經,心境卻往往迥異。

  幽深漆黑的雪山隧道,連結的豈僅止於繁華擾攘的台北城和沃野千里的蘭陽平原,更是難分難捨的親情相繫。載著喜樂和希望回家,盼望見到祖父母慈藹的笑顏;再帶著祝福叮囑揮手離去,一任惦念牽掛自此生根。但,那一天,—格外不同——,兩位老人家也一同上了車,啟程探望驟然住院,生命垂危的姑婆。

  時序是深秋。紅葉滿山,稀薄的空氣中自有一股蕭索的淒冷。我打了個哆嗦,攙著祖父的手不自覺摟得更緊了些。祖父和姑婆原本是對情感深摯的姊弟,卻因誤會而決裂,數十年不相往來。緩緩步入醫院的這段路上,我端詳著祖父凝重而帶著滄桑的神情,暗自揣想著他的心境:過往都已煙消雲散,事隔數十年再相見,又有誰料得到竟是在病榻前?

  穿越白色巨塔裡的慢慢長廊,辨識姑婆的病房了。祖父在門口駐足觀望,四在等待著什麼。良久,終究踏入。昏黃的燈光下,姑婆瘦削孱弱的形影映現在我眼前,蒼白的病容取代了平日的紅潤,而凹陷的雙頰,似訴說著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已不復見;並體為微顫抖,還得要仰賴鼻胃管進食;只餘一雙骨碌碌的大眼睛,調皮的轉呀轉,終其一生的聰慧和風趣性格,都蘊藏其中了 。

  病床側,祖父小心翼翼的握起姑婆的手。在那閃爍著光芒的眼波中,我看見了恩恩怨怨盡皆冰釋的豁然。姑婆已不能言語,祖父的耳朵也日漸重了,兩人不能再吐出傷害彼此的話了,只用心語輕訴著這些年的生活,日子舒適嗎?過得是否快樂?一切盡在不言中。血脈相繫的緣分是人世間紛紛擾擾都不能阻絕的,而我知道,兩位長輩相聚的這一刻,剎那,已昇華為永恆。

  走出醫院,祖父的表情舒坦多了,這剪不斷理還亂的牽掛,終於化為無形。我依舊攙著他,感受那頓時輕快的腳步,心中閃過無數個念頭——那一天,病魔的摧折、死神的迫近深刻在我的腦海,而滄海一粟般的生命,縱使轟轟烈烈,依然被天地命運玩弄於股掌間啊。思緒及此,心中一陣酸楚,多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年邁的祖父母,讓歡笑綻開在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刻,珍惜這宇宙間最美的,親情的絮語!內心被厚重的情感震盪著,久久不能平復,於是就放寬心,享受親情無所不在的滋潤吧!我這樣告訴自己。

  那一天,一次簡單平凡的陪伴,卻讓我對生命、對親情,有了不同的體悟。為著兩老的誤會冰釋而歡喜,也更懂得了珍惜的重要。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而我和家人間永恆聯繫的愛,將細水長流直到永遠。

第四名

二禮  蕭靖穎

  細碎陽光輕輕撒在水花上,閃亮亮的;渡輪的船頭斜起一個奇怪的角度,全速邁進諦聽聽著馬達轟轟低鳴,我們相識而笑-笑這個世界太過吵雜,笑船上乘客們一邊聒噪一邊錯失沿途風光、笑著在茫茫人群裡還還能遇見一個瞭解自己的人。那一天,我們從城市出走,尋覓理想國中的桃花源,學學著放下汲汲營營的生活瑣事,想像自己正享受著逍遙遊,卻怎麼也沒料到,不久之後,我們會放下對方猶記得那個天空不見一點灰白的早晨,沿著淡水河岸,我們輕快地走著。當時,我正為著昨日比賽成績而懊惱不已,不停地小聲嘀咕,走在我身邊的妳突然停下腳步,轉身面向大河。「人生裡總會遇到很多事,然而,不論是飛黃騰達或遍體鱗傷,我們都在檢視著每日的成長。」望著年紀與我相彷的妳,對如此成熟的心境由衷感到驚訝!憶起蘇子瞻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雖無法當場領悟出什麼,卻深深地被這番話憾動。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無數競賽中,無關乎獎項,總會有種「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舒坦與豁達。那一天,襯著背後清澈明朗的湖光山色,妳替我上了一課。

  正午烈日燒烤著地面,妳望向熙熙攘攘的人群說不愛這樣的喧鬧,於是,我們穿越老街,往裡頭走去。嗡嗡的說話聲逐漸散遠了,妳伸手一指-「喏,這邊叫金色水岸。」,淡水哪有如此漂亮的地方?我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從小,我便是個往群眾堆鑽進鑽出的人,記憶中最鮮明的部份如同塗滿濃稠顏料的色塊,因未曾細細體會身旁事物,其餘生活,就像用硬度最高的素描筆繪著輪廓罷了。妳讓我欣賞相機裡的回憶-也許是幾朵花散落一旁,也許是雨天時透過鐵絲網拍攝河面上氤氳繚繞,也許是懷舊雜貨店的招牌和糖果……。太多細膩而使我驚豔的感觸如波濤般襲來,那時,自己像是劉墉筆下-總是匆匆忙忙走過,卻忘了一路風景的人。妳帶我去喝咖啡,卻不是為了熬夜,店舖是架高的,我們把腳伸在水面上,想要將煩憂塞進鞋內,咚咚兩聲用力踢下去。那一天,妳告訴我何謂梭羅式的悠閒,蔣勳口中的美傾瀉於生活縫隙間。

  那一天,指針行走的速率格外從容,我像甫從殼內探出頭的小動物,在自己最熟悉之處,一步步探索驚奇。常常想著,或許正是妳的藝術家性格讓生活更豐富了!妳也知道我從小就練演說,總有言不由衷的時候,但就在那一天,從早晨到落日的感動,早已不是言詞足以企及。當人生中渡輪又再次啟動,嘈雜馬達聲又再度響起,迫於太多無耐,我們回到屬於自己的航道上,將燦爛回憶收進行囊然後踏上舺舨,揮手,道別。

  時間再怎麼褪色也褪不去那盈滿韻味的一天,我想起徐志摩說過:「在夕陽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第五名

二義  呂欣穎

  以天空為名的畫布,在那一天被刷上了一縷縷蒼茫的灰白,蓋在一片象牙般灰黑的建築物上。名喚台北的怪物今天也淺淺睡著,他嗜睡的腦比起愛因斯坦最清醒時還清醒,迂迴得如他那五臟六腑一般的思緒無時無刻不構想著壞主意、發財的主意、傷人的主意、吃人的主意。

  那一天,我著了他一道,就這樣被生吞入腹。

  光是站在十字路口就有一種踩在火紅鐵板上的錯覺,我一定要逃走,再不離開前往下一個地方就會被吃掉,會被分解掉,像大海裡的浮游生物被鯨魚一口抹拭,這是塵埃也不存的悲哀。右轉,向右走,向右奔馳,向右九十度急速迴轉,相同的景色諷刺著我的無力,坐落在西門町的紅樓張開血盆大口,嘲笑我說:「你就放棄吧!這裡是沒有出口的!」我只能低頭徬徨走過,此時的我是漂泊的吉普賽人,沒有可以尋求佇足的空間和時間。

  每邁步僅僅半履,腳底板就被燒焦的柏油大地攫下一層呼痛的皮,白襪被黑鞋磨焦了一塊,紅花便從腳後跟綻放在新成形的黑土上。遠方那群奇裝異服的人跳動著、大呼著,他們也是受難者嗎?也被燒紅的鐵板折磨著嗎?我抱著不安的心向前察看。他們是朋友?是敵人?同伴?還是被困在同一間牢獄的室友?呼叫聲漸轉急促,「奮鬥、奮鬥!」他們齊聲吶喊,臉上堅毅的表情照亮了台北飄著細雨的天空,我猛然一驚,不知不覺已被他們熱情的火炎四面夾擊,他們在廢田似的台北街道燃燒出一道彩虹,一圈一圈纏繞在街頭巷尾。火炎像蛇一般環繞我一身,我就像上了火刑架的魔女般動彈不得,燃燒、燃燒……

  那一天,台北燒死了我──也為浴火重生的我上了一課。

  那群人不是異教徒,我們也不該是十字軍,在冰塊般寒酷的輿論下,他們活出了火的自信。他們的腳後跟肯定也開了許多小紅花──說不定紅成了花海,但他們沒有停步,也沒有哭鬧,只是一步一腳印地宣告他們的信念。我感到腳像果凍般軟弱,傾倒的一方台北微笑地指著通往綠園的方向。溫柔的怪獸,他並不邪惡,只是迂迴得腦袋只能迂迴地告訴我們一些他認為十分重要的事物,可能是一朵小花、一場遊行、或一段在熟悉的地方展開的奇幻的冒險故事。

  回到了同伴的身邊,我已經準備好要一同在墨色的天空下演唱一首綠色的合唱曲。「那之後,跟我們說說你的故事吧!」朋友們期待地說,隨後以口奏出那比風還溫柔的歌。那夜的煙火十分美麗,像寶石,像鮮花,像掛滿露珠的蜘蛛網。以天空為名的畫布,在那一天被刷上了一縷縷精采的彩色,蓋在一片琉璃般晶瑩的建築物上。

  那一天,是台北國際同志遊行及全球和平日進行的一天。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學藝競賽

991高一作文比賽得獎作品回饋(高一忠、和)

201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