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1年6月 的Archive

99學年度高一升高二國文暑期作業

2011年6月27日

:oops:   暑假作業上菜囉! :oops:

99學年度高一升高二國文暑期作業暨考試說明(作業格式請由此下載)

壹、暑假作業考試題型與範圍 

一、選擇題(佔60):翰林版《國文補充教材》第二冊全:共十一課

梅花嶺記、秦士錄、縱囚論、古詩選、孟子選、用奇謀孔明借箭、與韓荊州書、黃州快哉亭記、陳情表、世說新語選、先妣事略

二、默寫(佔40%):唐詩十首

1、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4、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5、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6、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7、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8、元稹〈遣悲懷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9、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0、李商隱〈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貳、暑假作業

一、主題:小說花園──章回小說探祕

二、內容: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儒林外史四本書任選其一,並撰寫閱讀心得報告。

三、作業繳交日期及方式:

    開學當天8月30日(星期二)中午之前,由各班國文小老師(或1號同學)收齊交給高二各班國文老師。

四、相關說明:

1、本作業包含七個單元:書籍簡介、相關書訊、內容摘錄、選定主題、我的觀點、討論議題、資料出處。

2、請上本校網站(http://web2.fg.tp.edu.tw):首頁╱活動訊息╱99學年度高一升高二國文暑期作業暨考試說明或國文科部落格(http://web.fg.tp.edu.tw/~chinese/blog/)下載作業格式。

3、需針對報告主題,訂定題目。

4、作業第肆項「我的觀點」,為本報告主要內容,要書寫主題式閱讀心得。請同學深入閱讀後,採取「主題式探討」——可針對感興趣的問題,深入發掘,提出解釋,或以妳熟識的人事物為原點,延伸觸角,例如:閱讀《水滸傳》,可探討書中所呈現的英雄主義;閱讀《三國演義》,比較戰略或計策;《紅樓夢》的人物刻畫、園林藝術及服飾飲食俱有可觀;從《儒林外史》來探討科舉考試……

5、作業一律依規定格式電腦打字。請用A4紙張直式橫書列印,左上方裝訂。

6、請保留電子檔,開學繳交。

7、各班老師將擇優選出若干份作業,以備100學年度校慶作業展覽之用。

8、優秀作品得由老師推薦或自行參加中學生網站「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讀書心得寫作比賽」。

(參賽辦法及文章內容格式請參見「中學生網站/讀書心得專區」http://www.shs.edu.tw/essay/)

9、不可抄襲,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如引用參考資料,必須註明出處(含頁數、行數)。

※我們的期許與叮嚀:

  1. 偉大的小說不離「家常」二字,請耐心建構《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儒林外史》四本章回小說名著的一磚一瓦,勿因不耐煩瑣碎而錯失園內的繁花勝景。
  2. 「原典」的第一類接觸是閱讀經典名著的不二法門,請勿選讀坊間改寫、節選版本,更勿任意擷取專家論述文章充數
  3. 書面報告是閱讀後的小小驗收,任何的設計規定都只希望你進入閱讀;報告內容不論深淺,我們只愛完全屬於你的「原味」
本作業包含七個單元,分項說明如下:

一、書籍簡介:寫出書籍版本資料。
二、相關書訊:寫出書籍的相關資訊,或說明選擇本書的理由,至少二百字。
三、內容摘錄:摘錄書中有意義的文字,並書寫體會心得,務需註明出處頁碼。(文長三百字左右)四、選定主題:說明為何選定此主題。(文長二百字左右)
五、我的觀點:書寫主題式閱讀心得,此為本報告主要的內容。(文長一千二百字左右)
六、討論議題:針對書籍內容提出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七、資料出處:註明引用資料(書籍、網路)出處。

作業設計

《綠園文粹》第八期精采搶先看

2011年6月23日

※閱讀的星圖──「書評類」總評(節錄)         陳玫君

  書評,是閱讀之後的反芻,也勾勒了一個人閱讀與理解的心象。

  好的書評來自得法的閱讀。「書評」和「閱讀心得」最大的不同,是要在掌握主旨的前提下,客觀而有條理地表達己見。在一千二百字的篇幅以內,雖然不能作背景的完整交代和理論的詳列,但是卻可以先用以清暢的文筆將全書的精華稍事點染,再以巧思雋語來呈現自己對原著的融會貫通。讓閱讀者能見微知著,綱舉目張。

  此外,相較於閱讀心得的抒情分享,「書評」則更需要結構完善的謀篇與布局。當樹立主題之後,宜扣緊立論核心,依次論述,而避免蔓生枝節,有佳句而無佳篇。此外,在書評的命題時,若能在書名之外另增主標題,如:〈微觀世界──評《垂釣睡眠》〉、〈入奇山之木棧道──我讀《余光中精選集》〉等,將可使評述的主題和層次更加清晰。  

※佳作:入奇山之木棧道──我讀《余光中精選集》      一忠郭庭安

    如奇峰,如異嶂,讀余光中,如入奇山,每個轉彎後,都是另一番氣象。大師作品,氣象萬千,若茫然一頭闖入,恐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憾;而這本精選集,便是奇山中的木棧道,引領我們用三個不同面象,一窺大師筆下的人間風景。輯一,「聽聽那冷雨」,是壯闊的山河,山河之後包涵了中國人的文化思韻;輯二,「沙田山居」如山中煙嵐,輕盈巧妙的鋪陳生活樂趣;輯三,「日不落家」則似老鷹盤旋,傲視,宏觀地呈現世界多變的風景。

    看看精選集,看余光中藉著「可嗅,可觀,可聽」的冷雨,把思緒隨著雨絲綿綿,引領至對中華文化的繾綣依存,對中國文化豐富內涵的驕傲;或許是「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冷雨,在余光中筆下,冷出一種鮮艷的中國紅,打在古人典雅的紙傘上,也打在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的心坎上,分明是冷雨,卻讓人熱情激昂,使人刻骨銘心。隨著文字,隨著雨絲,閱讀者的思緒變縱橫古今;聽雨、冥想,冷冷的又熱情激昂的文化記憶。

    讀余光中,讀的是一個台灣人,愛著這個島嶼,依戀著記憶中的大陸,探索著世界的豐富多彩。字裡行間對中國文化的澎湃,一如他筆下的蓮,在理性的一方清涼中擎一枝無限熱情的紅艷,而他對小島的喜愛正如筆下的西子灣,有海的包容和蔚藍,從蓮到西子灣,正是許許多多從大陸來此生根的台灣人,對中原的壯志成夢,而腳已深入台灣土地的寫照,讀余光中,我讀的是一部有血有淚的台灣史,從大陸流離,在台灣生根,余光中以文字記錄了這一首史詩,而且極其優美,深撼我心。

    學的是外文,卻以使用中文自幸;寫的是新詩,卻把古典詩化成更靈動的美麗。學外文的余光中,用不同的角度回頭看自己的文化,發現是何其優美,何其珍貴;看過美國,看過歐洲,再回頭看華文世界,發現原來中國人是如此的可愛、可親。而站在多元世界村的我們,如何泰然處於世界文化中而不失本色,余光中無疑的給了我們做了示範,把西洋的,中華的,大陸的,本土的融為一爐,把文字昇華出更高的境界,我們也要把文化,融出更真、更善、更美的境地去。

    每次讀余光中,每次都汲取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透過余光中,我看見老一輩心繫中華的情結,我看見中華文化更包涵的進步,每次讀余光中,每次都盈滿了滿腔熱情與感動。〈蓮戀蓮〉中他說:「畫家不在,畫在,我迷失在畫中,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描述他偶然在植物園迷戀上蓮花,而我一個喜愛文學的中學生,偶然的踏上了這條通往奇山的木棧道,就這樣迷失在奇峰異嶂中,迷失在他的詩,他的散文之中,沒有出來。

※綠園小品第三名:藍綠問題                             一忠孫于惠

  總統府旁,綠的在藍的裡面。

  宛如某天政治頭條會出現的句子。

  大海的色澤,每一道亮光都通往夢鄉。太過幽微藍色牽動著眼皮,眼皮顫抖,忽睜忽閉徹底失去控制。一不小心頭垂到了桌子上,發出「咚」的一聲,趕緊抬起頭撫平綠衫上的口水痕跡,緊急出產一個熱騰騰的清醒假象。但過了不久,又是「咚」的一聲,彷彿戰前擊的戰鼓,一場藍綠惡鬥終將開打。

  我們從這裡進來,又將從這裡出去。打破了貫有的傳統,一身還沒洗過幾次的綠衫深的刺眼,我們駐紮在光復樓,死守著僅存幾間不會漏水的教室,與頭頂上的工程共生共存。公民老師笑說我們如死守著四行倉庫,和隔壁班一起守著只剩兩班的空蕩走廊。下雨的時候,總擔心雨水攻破最後一道防線,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終究撐過了半學期,看著光復樓從藍到彩色到完工,從抱怨一個樓梯的不便到驚嘆三個樓梯的便利。

  深藍色的帆布,就是記憶中最鮮明的那塊角落。深藍色獵食了所有的風景,吞下了司法大樓不說,還一口吃了我們對晴雨的判斷,只剩聲音可以判定。彷彿是不知膩的大食怪,徹底吞噬了我的視覺。只有那直通到三樓的樓梯中間的幾個小窗戶是僅存幾個在藍色的攻擊之下可供喘息的出口。每到午後,囤積的疲憊挾帶著藍色風暴襲捲而來,屢屢襲奪了我對眼皮的控制權,配上眼前藍色調的ppt,掙扎的痛苦頓時在體內爆炸。然而當夜幕被扯下,空蕩的走廊反射著腳步聲,深藍色的帆布更是將恐懼煽動得更加飽和,緊緊壓榨著我的肺部,窒息感難以揮去,只得加快腳步逃離現場。

  然而某個昏昏欲睡的午後深藍色被一刀劃開,搖搖欲墜的深藍色帆布再也吞不下尖銳的陽光,只得任由它灑落在習慣深藍的教室裡。眾人早已遺忘陽光的暖暖,一時間還愣著。過了一會兒,歡呼。爾後才知道往外看的司法大樓是那樣的形狀,才知道右邊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整片操場,才知道每天黃昏左瞥會看到天空迷幻般的色彩。

  換到中正樓之後,發現教室旁有一條小小的走廊,站在那可以看到整片藍色的天空和總統府。也許那樣張狂而無所不在的藍色又是一個故事,也許一場藍綠惡鬥又將開打。

  依舊,總統府旁,綠的在藍的裡面。

評語:

    藍與綠,不是台灣社會的傷痕,而是初入綠園的回憶。

    在民國九十九年七月到一百年年初這段期間的綠園,藍是包覆光復四樓拆除工程的塑膠布,而身著新綠制服的小高一們,便在綠園最古老的建築物裡,揭開了高中三年的序幕。本文運用「藍綠」意象,將長達一學期在工地上課的痛苦,化為一種諧謔的活潑,令人會心一笑。而從光復樓到中正樓,從被包覆的工地到仰望澄淨藍天,校園生活竟從來都是「藍綠惡鬥」!「惡」在何處?此種趣味非綠園學子當不能領略。

    較諸平鋪直敘書寫光復樓施工中的文章,巧妙化用人人熟知的政治語言,是本篇勝出之處。「藍綠問題」的命題引人好奇,破題兩行以帶有政治色彩的語句敘述,挑動讀者敏感的神經,而此後文中絲毫不見政治的沉重,處處是校園生活的天光雲影,構思奇巧,深得小品文之情致。(謝智芬老師)

智芬老師, 綠園文粹

992高二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1年6月21日

題目:□□之光

第一名

    流波之光     二御鍾采蓉  

    把圍裙的帶子繫緊了些,扭開水龍頭,我抓起一只只覆滿白色泡沫的瓷盤在水盆裡清洗。狹小的廚房裡,氤氳的細小水花四散,清潔劑的柑橘香飄散在每個角落。我低頭看著水盆裡,白淨的泡沫被水帶離瓷盤,錯落有致地在水面漂浮;落下的水柱打在盆裡,配上輕靈的樂聲,破壞周圍水波的寧靜。昏黃的燈光泡沫和流波的影子投射在水中,淺色的光影隨著水波舞動,我不禁被這幅景象吸引。但看著水面略顯氾濫的泡沫,我搖搖頭,把水盆一傾,讓舞動的流光順著水的漩渦在水槽中打轉,然後忽地被吸入排水孔。在那個瞬間,我好像也被黑洞吸入似的,回到某個難以言喻的時空。

    對於水波和流光,我無可救藥地迷戀。至於這樣的痴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卻毫無印象可言,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或許這是與生俱來的吧!如果真要說出一個概略的時間點,應該是自我有記憶以來就如此熱愛水波的光影。當時我還住在陽明山腳旁,患有心臟病的我在醫生的建議下,經常被家人帶著去游泳。當時所謂的游泳,充其量也只是戴好各種充氣護具,舉著兩隻胖腳在水裡毫無章法地亂踢。雖然在那樣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年紀,我已明確地感知到我對波光的渴求,我踢著腿地跟在陌生的泳者身後,痴痴地看著,他們身邊蕩漾的水波被日光投射在池底的光影;那光影以驚人的速度變幻、鼓動著,如萬花筒般絢麗奪目。

    真正開始學游泳,是上小學以後的事了。我離開了四處有小溪小湖、波光粼粼的陽明山,搬到了所謂的「文教區」。雖然少了山光水色,文教區卻讓我很快地在附近的大學找到設備完善的游泳池。其實當時家裡並沒有太多多餘的錢讓我學游泳,於是我找出泳隊的練習時間表,每個清晨、每個夜晚,我和泳隊一起練習。隔著水道線,我注視著一個個優美的身影,注視著他們身下、流波的光影。日復一日的注視,泳者變換姿勢的每一個瞬間,終於內化為我身上的一部分。於是,我不再貪戀他人身下的波光,我看見屬於我的流波之光,透過略為濕潤的雙眼,繞著我的身形光影更加螢螢閃動,如鑽石班熠熠生光。

    生上國中後一陣子,母親的身體突然變得十分虛弱,向來被捧在家人手心的我開始分擔大量的家務。我總會在洗碗或洗菜的時刻,盯著水盆裡搖晃的波光良久,良久。水盆裡浮著菜葉或飄著泡沫的光影,竟比兒時身下的流光璀璨更多,因為我看見的,不再只是我製造的波光,而是我帶給他人的流波之光。

 第二名

哲學之光   二善鄭瑋心

西方哲學紛雜的流派中,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有個部族自古以來,一直生活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中,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倒也過得安適。也不知多少年歲流轉,一天,一個渾身是膽的小伙子下定了決心:他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於是,洞口「砰!」地一聲打開了,射入一道鋒利的光,凜然、威嚴,又隱隱然撩撥了探索的熱情與想望。循著那道光,族人紛紛離開安身立命的洞穴,從此視角不再局限一隅,生命的質量,也益發清晰了。

與哲學的邂逅,對我而言,正是個走出洞穴的過程。「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往哪裡去?」當諸如此類的大哉問在女孩小小的心靈積累蔓延,「哲學」那道光適時在混沌迷霧中射下,照耀了黝暗的窗扉緊掩,也曾遲疑、徬徨,龜縮在安逸的繭裡鼾然而眠,但終究戰勝了對未知的踟躕,毅然向有光的所在邁開步伐。

那是一種奮起的生命態度。從東方到西方,哲學的範疇不僅止於對生命、萬物本質的探討,更闡釋著人類思維邏輯與情感的連結,在生命的轉彎處點亮一盞明燈。蘇格拉底雄辯的智慧與正義的氣節,總在我亡佚初衷時,注入一口清泉般的正面能量;結識尼采之後,他的「超人哲學」和針砭話語時時在我的腦海,嚇阻怠惰不安的細胞;倡言「上善若水」的老子和自然派哲學家們帶領我窺見大千世界的天籟韻律;而卡缪存在主義的表現手法,更為我的文學創作開啟了嶄新的視窗。

哲學家們或詭辯、或玄妙,總予人深不可測的印象,那道光似乎總在天際,伸出手依然無法觸及。若不能撫觸,何妨縱身,全然沐浴在它雄渾的懷抱裡?點染著哲思的生命,對天地萬物多一分留心、關懷,對每一件視為理所當然的小事提出質疑、以另一番視角思辨,對生命中或平順或顛躓的一切奮起拼搏也學著釋然,那麼,「無入而不自得」的高妙境界,也並非遙不可及吧。

「生命是一首淺淡的情歌,它們邊走邊顛躓地低低吟唱。」這是陳列的生命哲學,寧靜而悠遠。幸運的是,在這個對一切似懂非懂、狂妄無知的年歲,哲學之光糝在我心的荒地,溫暖、包容,埋下信念堅定的種子,而我,也跟隨它的引領,走出將我緊緊包覆的闃黑洞穴──

啊,哲學家就是這麼誕生的。

 第三名

教堂之光    二良廖柔謙

  日本大阪,有一間遠近馳名的教堂,由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名為「光之教堂」。這間教堂整體以混擬土建造,其中最大的禮拜堂兩側沒有任何窗戶,形成壓迫感強烈的黑暗空間,然而於牧師講道臺後方,整面牆壁以十字型分割,嵌入玻璃,而陽光便從牆上水平垂直交錯的開口裡,流瀉進來,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置身其中,令人情不自禁地為其神聖、純淨、澄澈所震撼。

  千百年來,人們在設計教堂方面,向來注重採光,以達到讓置身其中的信徒,在旭日東昇時,感到充滿希望;在黃昏之際,體會到寧靜祥和。利用光影交織,營造出莊嚴神聖的效果,如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以各式彩色玻璃,不同樣式的窗戶,勾勒出變幻莫測的光影,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於其虔誠的氛圍中。

  除此之外,這些教堂在艱困的年代,更散發人性的光輝,為或是流離失所,或是飢寒交迫,或是孤苦無依的民眾們,提供庇護、心靈的救贖和靈魂的寄託,讓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下,凍餒之中,找到短期的避風港,以及支撐下去的信念。而在西羅馬滅亡後,日耳曼人掌控歐洲之際,也就是所謂歐洲的黑暗時代,許多棲身於毫不起眼的村莊裡小教堂的教士,更肩負著傳承文學著作的責任。當教士們在夜裡就著燭光,抄寫古書時,自教堂窗口流瀉出的搖曳燭光,更代表人類的文明之光。

  如今,教堂的設計多採簡潔流暢,以符合現代的審美觀,早已安裝明亮的日光燈管,採光則是為了節能減碳。隨著科學觀念深植人心,無神論興起,教會的影響力日趨微弱。然而,有一幕電影場景仍令我念念不忘,在一間年代久遠的教堂中,微小的灰塵,在自高處窗戶投射下來的光線中,翻滾飛舞,反射出細小的光亮,講道臺上鑲嵌著各色寶石的十字架,散發璀璨的光芒,那份靜謐,教堂帶給人們的那份寧靜祥和,是人們亙古不變的追求。

第四名

   陰影之光     二忠 胡宇萱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幾米在繪本的扉頁中這麼寫著,記得沒錯的話是星空那本書,敘述兩個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最終在晦暗處找到希望之光。曾經我並不明白這句話,在我的認知裡,黑色永遠可以無條件地掩蓋白色,就像黑暗總是無聲無息地吞沒每一絲光線,後來我才漸漸了解,原來,陰影不過是光的產物而已。

家裡一共四個人,除了父母之外我還有一個弟弟,但在我知道什麼是試管嬰兒的時候,母親說,也許我原本是有個妹妹的。從小父親的管教就十分嚴格,對於一切生活細節以及學校課業。我無時無刻都被要求作一個好姐姐,凡事總要讓著弟弟,無論是玩具或糖果,時常不小心沒有抑住脾氣和弟弟吵了起來,最後換來的不是巴掌就是一連串的辱罵,當時的我無法理解為何要在祖先牌位前跪上三個小時,尤其和奶奶住的那幾年,我只能得出因為弟弟是男生這樣的結論來解釋這一切,小時候我總以為愛是不會被分享的,但那些年流動在我們家的關愛似乎都不屬於我。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教育下我保護著自己,以一層沉默的薄紗,雖薄卻足以隔開我和家裡那微弱的情感。記得那年爸爸還在警官學校,一、兩個星期才會回家一次,但每次到家的時間總是深夜且夾帶着一身刺鼻的酒味,我永遠忘不了那晚,父親捉著母親纖細的手腕狠狠甩了一巴掌,母親眼流滿面在微微透著酒精味的空氣中搖晃,抽動的身軀抵擋著一串串不堪入耳的字句,我知道那每一個字都毫不留情地劃在母親的心上,而父親的眼神是那麼兇殘、那麼陌生。

同樣的戲碼時不時在微醺的夜裡上演,我不諒解父親的強勢也不懂母親的隱忍,時間久了在心底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如黑洞般吸走所有溫暖,對我來說,那是塊沒有溫度的陰影,縱使隨著年齡增長,家裡也改變了不少,但我明白在每天進出家門的時候,一直有個地方永遠是冰冷而漆黑的,從來沒有光。有一回因為和朋友出遠門所以晚歸,我早有心理準備地蹲坐在家門前,束手無策的鑰匙插在門上,它對於反鎖向來都只能無動於衷地杵在那,陪我等天亮,超時的等待不能算是等待,能預見結果的等待也不是等待,那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我就這麼在門口坐著,睡了一會才發現門縫的光還穩定地向外洩出,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溜走,就在我想憑藉那條光線嗅出屋內動靜的那一刻,門出乎我意料地被打開了,「為什麼沒有敲門?」父親倚在門邊問,鑰匙墜落的聲音還盪在耳際,我不記得我是怎麼回答的,只記得那一剎那越過父親自家門湧入我眼中的光,有多麼明亮。

一束火把在黑暗中能帶來多少光亮?但若被火炬給燒傷了該不該遠離?有時候,那些灼熱的痛是出於一顆熊熊燃燒的心,因為有光,所以有陰影。

黎明總在破曉前,最深最深的夜裡。

 第五名

       信仰之光      二書   劉華英

  披荊斬棘,踏破鐵鞋尋覓著歲月的清苦氣味,文藝細胞一向敏銳的我,不禁隨著山林的蔥蘢呼吸起伏,彷彿浸潤在與世無爭的桃源仙境,膨脹的人類自信頓時洩了氣,蜷縮在闃暗的角落,只期盼禪的世界原諒自以為是的僥倖。

  阿姨一家人熱衷於佛法的修行,總愛到各處佛堂尋幽探秘,在檀香的紛擾流竄間靜養性靈。我不免半信半疑,總愛以科學論證宗教,不懂佛教何以成其大、就其深,認為人不必追隨誰,除了自己。知道佛經能洗滌心靈,撫慰勞苦百姓,卻不曾認真研讀阿姨帶來的善書,燙金字在塵土堆疊下黯淡無光。

  直到那天,我們車過山林,佛堂的繩樞甕牖迎我以慈悲的笑。

  好奇心驅動著我,跟著虔誠的阿姨拜訪慕名已久的法師,試圖獲得些甚麼,好讓自己不虛此行。群巒疊嶂在雲霧後若隱若現,沁涼綁架了孤寂襲捲而來,眼前如此單調卻又繁雜,我被深不可測的神祕整得暈眩了。門庭前明顯有條成蹊的泥地,我們循著腳印跳躍前行。不遠處是模糊而清靜的唸佛聲,隱約可見領頭禮佛者的身影。那種踏實與謙敬,應是志於法門而澤及眾生的法師了。我們隨即加入信眾,盤腿而坐,閉目誦念阿彌陀佛。敬拜程序嚴謹繁多,我強迫自己專注,漸漸熟稔而融入氣氛,前方眾佛祖平和寬厚,對我的侵擾微笑頷首,我的心逐漸虛空,剩下軀殼支撐著迷茫而將解脫的自己。頓悟環境的力量能如此的震撼,不禁懾服於佛祖無聲之教化。

  重點不在讀不懂的經文,或許只是媒介吧!我的魂竟釋放得如此輕盈,不帶猶豫或懼怕,飛越了太山甚或喜馬拉雅山,我瞥見了信仰的蹤影──僅僅是蹤影,滿足便盈滿胸口,我開始描繪古印度邊境偉大的禪宗始祖,如何為闃暗混沌的人世點燃光明燈,如何一棒一棒傳承聖火,如何跋山涉水以登上佛法之高、之遠,如何讓自己活出深度,活出靈性之美。時時警戒,刻刻苦修,只為證明全人類最終的歸所切實存在著,西方極樂世界的光輝燦爛了人間,任何戰亂或病痛都不足畏懼。多麼可貴的精魂,平凡而獨特的光源!

  我開始虔敬了起來。不代表我已是個佛教徒,但我確信人世存在著桃花源,或許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但人類內心的信仰,何嘗不是美善的極樂世界?對於自己,對於世界,我們追隨的是自己,更是信仰的光芒。

第五名

螢之光    二平 胡柏真

  光,在工業革命兩世紀後的今天,已不再稀奇。古人映雪囊螢、鑿壁偷光。今日,我們只需一根手指頭,按壓鑲在牆上的開關。然而,我們是不是遺失了什麼光呢?

  晨曦竄入窗欞,搖醒每一個夢,渴睡的眼及過重的肩撐著一具具軀體,帶你走入各自的目的地。你知道只有夢想不能支付理想的代價,於是你嘆氣,將明媚的春光鎖在門外,開始「用功讀書」,或者「打拚理想」。

  夕舂未下,人影散亂,你從驟來的靜謐中抬頭,望向金光燦然,於是晃頭晃腦地離開──再到下一個霓虹燈去放逐。於是,家成為一個長期的旅舍,或長或短只因夢的距離,你上床就寢,窗外還有隱約的燈火搖曳。

  只可惜,不見參商,遑論被你忽視的月明。

  我不曾親眼見識過螢火蟲,更別提「輕羅小扇撲流螢」那樣的雅興,但我卻是真實見過螢光的:撲騰入雲的煙花、母親笑時眼底點點的星光、第一次背完九九乘法表時的日光,以及小學偕同朋友回家時,灑在背後的橙光萬丈。這些「螢光」稍縱即逝,沒能在記憶的洪河裡踩踏下多大的痕跡,可光就在那裡,不曾熄滅,縱然微弱。

  今日,我的人生被一切「榮光」淹沒,為了它,我踏日而出,披星而歸,成天被這些「千載難逢的機緣」所占據,為了趕上,我抛棄放煙火的權利,犧牲與家人相聚的時光,不以做到為滿足,只因我還可以更高更好,於是我對同學說:「今天,要不要一起走去補習?」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神說,要有光,所以有光。」初聞時啼笑皆非。爾後細細咀嚼,方解真意。神,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在,光亦然。只要手裡攢著溫暖,又有哪裡到不了?

  在埔里的一個夜晚,我和表哥一行人到後廟的空地去放煙火,燈光輝亮,簇新的廣場已經不是十年前的模樣,可看著表哥調皮地用手放沖天炮,哥哥大玩「深水炸彈」──將一種鞭炮丟入水中,然後被住家大罵又是哪家死小孩,襯著繁星點點,我就覺得一切尚未遠離。

  我堅信,螢之光不會熄滅,只要日月所及。

作文比賽高二得獎作品

992高一作文比賽得獎作品

2011年6月21日

題目:躲進圖書館的角落 

第一名   一忠 孫于惠

  陽光微斜,灑進了書香之中。那爬滿館外的植物,從剛入學時的青綠、深綠,經歷了冬日的蕭條之後,又重新用青綠的面貌,對每一個步入館內的讀者微笑。「圖書館」三字下的外牆磁磚已經斑白,靜靜地訴說她、綠園與諸多來去匆匆的學子的故事。

  帶著一身新綠踏入圖書館,我成為了學子中的一名。也許有人會說,世界上的圖書館都大同小異,不過就是書架與書海的組合。但當我一腳步入這棟有些歲月的建築,才深刻感受到這句話的謬誤。綠園圖書館乘載的歷史、歲月,使平凡有了不凡的意義。緩緩轉開單調、舊式的書架,那平凡而狹窄、毫不起眼的地方卻成了朝思暮想的角落。

伴隨著緩緩轉開的「轟隆」聲,兩排書櫃應聲開啟。我總不喜歡將它大開,而是留一條小走道,小心地閃身而入。在那小小的通道中,充盈著過去的慢節奏而非今日的匆匆。我信步而行,一邊輕嗅著書香,手指一邊拂過眾多書本,感受各異的書皮觸感。那書皮有些破損、有些粗糙的,一定是這裡的老住戶了;而那外觀新穎、印刷精美的,想必還在興奮地適應新環境吧。這樣邊走邊猜、胡亂想像,倒也有番趣味。但真正讓我無法忘懷的,還是在這空間中滿溢的時間感。在萬籟俱寂的空間中,是無盡幽情生根發芽的大地。有多少學子曾在這裡,一邊讀書一邊建築著十六歲的夢?有多少學子曾在這裡,翻開書本與文字共舞?我所立足之地,是被多少充滿文思的少女踏過?我所輕觸的書本們,是被多少雙手愛惜地翻開,又是被多少雙手心滿意足的闔上?無盡的懷思在心中不斷迴響,撞擊著心臟。在這裡才曉得「百年老校」中「百年」所蘊藉的力量與恢弘,才曉得「歲月」的重量。

  那些在圖書館夜讀的日子,每每在疲憊超載、思考停止運轉時,我都會躲進書架與書架構築的小小世界,那個專屬於我的一角。我的哭與笑,煩悶或悲傷,都被我放在有些老舊的書架上,與過去許許多多學姐的心情故事並置。沒有雜思煩擾,只有思古幽情與綺思在心中盪漾。

  當全新的圖書館完工後,我的小小角落恐怕也將不復存在。不僅是書架的換新、外觀上的改變,那承載在原先綠園圖書館的歷史也將被拆除。但是,它們還在。當我站在景物全非的館內,當我的手指拂過「它們」──擁有各異書皮的「它們」時,驀然回首,我會站在那個角落中,把我今天的心情放在嶄新的書架上,小心翼翼地與過去一同擺放。

 第二名 一數 吳懷玨

  瞳中矗立的是鐵杆嗎?不,它們比鐵杆還要寬一些。被編入牢房的是囚徒嗎?不,那些只是稍加禁錮的知識殘片,服著無期徒刑,卻呼喚著自由的心。我像是薄紙般地入了縱直的編排,或許輕笑的飛颺不適合當一個獄卒,但我的五指,卻有如靈鑰般地,引入了幽深的鎖孔,一轉,咔噔一聲,扉頁已在我掌中重獲自由。

  葉,頁,翻騰,遞嬗。圖書館上的藤影撩上了素貢,影轉,頁翻。在這角落裡,光影恰巧在白綠夾雜的磚上鋪了一方鵝黃,斜倚在灰櫃上,捧著閃亮。書上理性的章句將我從外頭的感性拉回,但有時外頭又不讓我在文墨間沉醉。就如此一來一往,一拉一扯,游移於情緒的波動,穿梭於思緒的辯駁,眼耳鼻舌的張力漸增,在一瞬間,我撕裂成了兩半,被編入了一個綠園以外的異次元世界。

  漫步南非的莽原,與肩同高的禾木刷過了耳旁,紅臉狒狒的銅鈴大眼一瞪,兩手高舉著未來新生的野獸之王。從小獅王迷濛的眼神中,我又看到了藍天外的一點微星。一蹬地,四周的景物離我越來越遠,而藤葉沙沙的聲音又顯得益加清晰了,我翻到了下一頁。

  每每的面對濛灰的書架,每每找到了一塊自己的專屬地方,都不禁地希望,那牢裡受刑的書能拯救我這個獄卒。其實,服刑的何止是架上的黃卷,而是涵括了處於櫃與櫃間的我呀!翻開書,意即將它們身上的束縛解開。殊不知,我自己腕上、頸上、踝上的已框噹的一響被鬆綁。自由!自由!我的手臂是枝藤的亂舞,我的頭髮是新葉的盪晃,呼喚著綠帷摩擦的聲響。

  青鳥會思念藍天,池魚會遙望浩洋,在明德樓窗櫺裡蜷縮的我,何時才能一掌掃空案上的考卷字樣?不久之後,圖書館的堅壁將成為斷垣,而那一方和煦,一隅可供遐思的角落將不復存焉。而在與數學理化纏鬥的我,又怎麼能在累累的瘡痕緊繞過後,飲著那可以恢復精力的甘醇。

  牆上的綠藤似乎也知曉了往後的命運,在冬後努力地翻出翠嫰,或許,真的,它們也翻開了我心中的一坏土,以韌性的枝條打下地基,悄悄地,蓋起了一座亙久的休棲所,裡面,有著灰櫃以及一塊寧靜的角落。

 第三名       一恭    杜曼瑋

 

   借閱日期:一九五八年六月(我忘了幾日了)

   借閱圖書館:密蘇里州立大學圖書館

   借閱人:……

   書名:美國公民權發展史

    我躲進圖書館的角落。

    我盯著翻開來第一頁的借閱紀錄發愣。美國密蘇里大學?一九五八年?多麼不可思議啊。這一天,圖書館的一、二樓剛關閉不久,而我又想找個遠離塵囂的地方避世一番,就逕自來到了三樓,找了一個望向窗外的位置隨意地坐下。一條條藤蔓垂在窗邊,呼之欲「進」,搭著灑落的艷陽,在窗台印下斑駁的,偏紫藍色的影子,儼然成了一幅莫內的印象派作品。此時,我驀地想起自己從沒碰過三樓櫃子裡的書,我於是起身,走近,拉開櫃子……。

   拉開的瞬間讓我有些後悔,因為撲鼻而來的霉味使我感到難受。裡面的書籍實在老舊得令我驚訝,它們全都有著泛黃的內頁、大概是因為潮濕而附著的霉點、褪色破損的外皮、厚厚的塵颟……等一切「有歷史的書」應有的樣貌。而且這個櫃子裡絕大多數都是英文書—-有著不怎麼有趣的標題的英文書。

    基於好奇心的驅使,我還是耐著骯髒抽出了一本來瞧瞧。翻開第一頁的圖書記錄就嚇得我一愣一愣:我在閱讀著從密蘇里大學遠渡重洋來到北一女圖書館的書!而且上一個閱讀此書的人活在距離我近半個世紀前的不同時空裡!紀錄單上列著三個人的名字,第一個人用漂亮絹秀的草寫簽名;第二個人字體工整,中規中矩;第三個人字體草率,帶點稚氣。我開始想像,編起自己的故事……

   第一個人想必是一位身材高挑、有點年紀、時時挽起長髮、穿著套裝的政治學女教授,借這本書來備課,在她的簽字間流露出專業與自信的風采。第二個人也許是一位認真的研究生,把這本書借回來寫論文,所以字體顯得謹慎、工整、一板一眼的。至於最後一位,大概是大學裡的新生吧!耐著性子來到圖書館借走教授的指定讀物,而遠方的朋友正大聲呼著他,催他快點一起去玩,所以才匆匆簽名往外跑。或許……

   我就這樣翻著書,重返了五零年代的密蘇里大學圖書館,看著一幕幕的人物、場景躍在眼前,讀著書裡用鉛筆畫下的痕跡,與曾經閱讀此書的人神交一番,感受這本書帶給我的迷人的、神秘的、排山倒海而來的歷史感,如癡如醉,無法自拔。

   就這樣,我躲進圖書館的角落,躲進我心靈的角落,恣意遨遊。

 第四名    一公   鄧兆容

     颯颯風聲,啾啾鳥鳴,維也納森林秀木餘蔭,尚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氛圍,柔許的陽光,自完美的四十五度角灑下,在那○藤蔓漫布、略顯古舊的圖書館,閃耀七彩色的虹影。

    去年暮夏,蟬聲殘響,陽光一如往常金黃,抱著書本,就這麼竄入通往花園的大門,躲進伊甸園的角落,從此,心就在這地方紮根,慢慢地,成長茁壯。這哩,就是圖書館,一個帶著學生遊領書海,領著學生管覽知識,引著學生馳騁想像的祕境,設哩,更是我的秘密花園。

    躲在,聳立的書架之間,一排排、一列列,炫目的書本,轉著書架的轉軸,隨意開創自己的道路,好似開屏的孔雀,踏著堂皇的腳步,傲眼俯視,由書本展開的海洋。一剎那,激起絢爛的火花,就這麼看對眼,沒有理由地拾起滄海中的一粟,眾多中的一本,然後,就翻開了旅程的扉頁。仔細咀嚼書中的喜怒哀樂,任憑那股感動拍打著心中自以堅強的堡壘,輕易地潰堤,不論是大團圓的美滿結局,亦或慘澹的悲情。另外更要克制蠢蠢欲動的潘朵拉,不要偷翻到末頁看結局。

    許久許久,書裡的一切不停的繚繞,不停地重演在我腦中,哪句經典台詞深深地烙印在心上,哪幕深刻場景緊緊地裹住心坎,峰迴路轉的推理層次清晰地條條說明,宛如夢魘的窮追不捨,卻是甜美繽紛的夢。沒有看完是不能停下來的,目不轉睛,就好像嗑了藥,在沒有意識的狀態下,會自己輕倚在書櫃上,或直接席地而坐,大概是圖書館給人莫大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吧!

    躲在,窗下的小椅子上。瞭望有點霧霧髒髒的風景,什麼也不做,就只有腦子裡一顆小星,飛馳在浩瀚無際的思緒。小小的情緒點開了漣漪,逐步擴散到心裡每一吋角落:欣喜綻開花朵,憂傷催黃綠葉,義憤沸騰血液,所有心情到達了頂峰,然後,又逐漸沉澱下來,這小小的空間撫平了心上的念。看著窗外一成不變的景致也有細碎的變化,頓時又增添了一點驚喜。

    偶爾,遇見了同樣在圖書館流浪的旅人,這時就用一個微笑說完全部的話:「你也在這裡找到你的繆思了嗎?」可想而知,答案是肯定的。有時疾步穿梭在書郎間,想要躲過淡淡的寂寞;有時又回到椅子上,想要避開嘈雜的紛擾;有時又翻開密密麻麻的文字,想要投入異次元的空間。喔喔!總是在圖書館玩著沒人抓的捉迷藏的我,如今甘心再這裡做一條蠹蟲。

    躲進,校園裡靜靜坐臥的圖書館,遠離世間紛擾,宛如與世隔絕,牽引一縷縷善感的幽情,投身嶄新的世界。我誠摯邀請你,一起踏入這個可以自由揮灑魔法的神奇地方。

第五名     一儉     吳緒昶

    已經忘了是怎樣的一股衝動,錄取北一女的那年盛夏,我穿著初中制服獨自走進圖書館,踏在館內的每步,彷彿是一次次夢想的見證,與一段段新緣份的濫觴……

    記憶裏,存在著一種感覺:木椅的微冷滲透進黑裙裡的肌膚,翻開哈洛.品特的〈舊日時光〉,濃濃的書櫃味在頃刻間非法侵占了我的嗅覺,而我卻又在霎那間墜入作者的文學世界,時間已無形的力量將我久久俘虜,我徘徊在這炫麗的奇幻境界。

    大地啜飲著樹葉篩下的鳥聲,我望向窗外:又是個不再的夕陽、不再的一天。我企圖在每天放學後的時間裡竊取一段寂寞的光陰,走上圖書館內那一樓與二樓間寂寂的窗口,眺望遠方,因為我知道每個朝日與夕陽都有變化萬千的光彩,在它升起與落下間的轉瞬間就有千百個萬物在其中生滅,我們看見的並不是昨日的餘暉、昨日的陽光。

    存在於這正膨脹的宇宙、站立於這正傾斜轉動的星球,渺小的我卻甘願將自己縮進那爬滿綠藤的藏書樓,為的是與裏頭的人們一同驗證這段青春歲月的美夢,壯烈如史詩般的義無反顧。一個如此寧靜又莊嚴的聖地,我卻在四周的氛圍裡嗅出了空氣的不安擾動,埋首於書堆的學子渴望在夢想中攫取一絲無限希望,讓崇高的理想帶領我們突破種種藩籬與困境。

    似乎想起是什麼原因,我毅然決然地選擇獨自走向圖書館的角落,透過一本塵封的原文書,我企圖用心跳與這已走過半世紀的建築交談,向它訴說一切留存於我心中的夢。

    踏亂的步伐何時恢復了它的理性,又在凌亂的生活裡找回從前的記憶。閉館公告張貼出的這段日子,回憶和雜亂的思緒如流水自腦中湯湯流出。而至今,我依舊幻想著:有天能如以往般坐在圖書館內的角落,隨著小說交迭的情節翻騰與悸動,或許正如哈洛.品特的一句話吧:「我記得的是那些也許永遠不會發生的事,但我的回憶讓他們真實!」

第五名   一樂   劉宇涵

    我筆直地穿越過那條長廊,沿著記憶面的畫記,一步兩步向前踏著。這裡有股熟悉的味道,像極了茶葉香在空氣中揉碎,那是一股說不出的甘美氛圍。瀏覽著藏書萬巻的書櫃,華麗的大千世界令我不禁意地揉了揉眼球,一道黑影迅速鑽進書架中,順著斜陽,我輕拾起一本書。

    我正站在書堆中,目不轉睛地直視著前方,那是抱持著一種崇拜的心情在朝聖,最喜愛的套書就放在高過我些許公分的地方,輕踮起腳尖,我小心翼翼地將書捧在懷裡,並悉心擦拭著上面的灰塵,也抖落了一地時光碎片。即使書頁有些汙漬、有些斑點,但仍不減它的餘韻風采,熟稔的句子就像是晒熱的暖茶,輕啟朱唇,我一飲而盡。斜陽的位置向下傾墜,我撫摸著內頁的斑駁處,念著一遍又一遍,彷彿是感受到主角走投無路般的憂慮,我輕喘著氣息,巨大的情感浪潮,如海嘯般倒下,困獸猶鬥的我在水裡不停掙扎,卻走不出那層層佈局,顛覆理智。

    窒息的氣氛,讓我的臉上泛起了紅潮,我再次牽起作者的心跳聲,將它向內壓進封底,闔上書本的我長吁了一聲,默默感受者殘浪滾著腳趾的輕爽。我一直反覆吟詠著那般滋味—與作者不其而遇的那分歸屬感,彷彿這一秒,世界在我的胸膛裡安詳地笑著。是這麼的迷戀這奇妙比喻,像個小孩子般咯咯地跳入被窩,逐夢而去。這是專屬於我的角落,踏在滿足之地不歸。

    順著窗外望去,餘暉貼著我的後背,冉冉光芒,怎麼這一刻我變成了被教宗加冕的拿破崙,偌大的空間人跡斑斑,像一幅邊角掉漆的油畫,我一個人站在畫面中央,享受著萬眾寵愛的殊榮,女皇的高跟鞋被擱置在角落,踝足的滋味,就像是在薄荷糖上跳著方塊步,我眷愛的書冊,在我的想像之下,變成了五官清秀的紳士,對我邀舞,欠身行了個禮,我拉著對方的手,臉上漾起笑容,在十二點鐘響起前,我仍是個穿著玻璃鞋的女主角。

    我是如此鍾愛著圖書館裡的那個位置,眼神投射的那個弧度,讓眼睛對上一排排的激昂,順著手指輕滑,我如數家珍般仔細回想每份溺愛之情。我想我是喜歡書的,喜歡這個地方給我的種種感受,悠遊在文字雕築之下的意象世界,我在腦子裡構築一個自己的堡壘,不用捲著身體委曲求全,我可以想像自己掉入了仙境,與書共舞。

作文比賽高一得獎作品

992書法藝術.漢字造趣(高一溫)

2011年6月17日

書法藝術.漢字造趣

一溫29蕭賀之──箏.爭

992一溫29蕭賀之

一溫27劉啟凡──哭

992一溫27劉啟凡

一溫25楊尚容──房

992一溫25楊尚蓉

一溫21陳盈安──酒

992一溫21陳盈安

一溫20陳姿樺──龍舟慶端午

992一溫20陳姿樺

一溫18許嘉容──馬到成功

992一溫18許嘉容

一溫14高紹芳──琴瑟

992一溫14高紹芳

一溫11邱筱晴──發呆

992一溫11邱筱晴

一溫9林品君──苦

992一溫9林品君

一溫10 邱雅雯──呆

992一溫10邱雅雯

一溫7林予暘──愛因斯坦.首如飛蓬

992一溫7林予暘

一溫6沈智慧──娛

992一溫6沈智慧

一溫5李昀──如意

992一溫5李昀

一溫4呂瑞婷──高跟鞋

992一溫4呂瑞婷

一溫3朱德容──鮑伯

992一溫3朱德容

一溫2王聖槐──麥克風

992一溫2王聖槐

一溫1王品涵──端午

992一溫1王品涵

麗雯老師 ,

992書法藝術.漢字造趣(高一公)

2011年6月17日

書法藝術.漢字造趣

壹、〈前出師表〉硬筆行書臨帖

一公31黃鈺昕

992一公31黃鈺昕

一公42鍾昀珊

992一公42鍾昀珊

貮、字的藝術形變

一公44顧堉明──緣起緣滅

992一公44顧堉明

一公43譚詩婷──芹

992一公43譚詩婷

一公42鍾昀珊──淡泊

992一公42鍾昀珊1

一公36鄧兆容──行雲流水

992一公36鄧兆容

一公32楊紹旻──魚

992一公32楊紹旻

一公30曾千結玳──愁腸百結

992一公30曾千玳

一公26郭芳順──貓

992一公26郭芳順

一公21張又驊──兔

992一公21張又驊

一公13周文薏──夏夜

992一公13周文薏

一公11杜啟敏──樂

992一公11杜啟敏

一公4吳宜臻──字趣拼盤

992一公4吳宜臻

麗雯老師 ,

越界的愛與勇氣:〈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後感

2011年6月11日

3747      <我的名字叫可汗>是一部探討越界的電影,跨越不同宗教、文化、種族的偏見與歧視,在主流與非主流、正常與特殊、對與錯以及愛與恨之間,如何以勇氣面對、以善心同理、以行動證明。

      自<心中的小星星>、<貧民百萬富翁>、<三個傻瓜>到<我的名字叫可汗>,印度片的內容取材、拍攝手法與探究深度著實令人驚豔,不管是教育體制的反思、關於命運與存在的辯證,還是對群體非理性的恐慌與暴力之探討,寶萊塢電影工業的多元與用心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此片仍具有印度片的音樂性與優美插曲,但配合嚴肅的主題並沒有歌舞鏡頭。飾演主角的沙魯可汗演技頗佳,精準地詮釋亞斯柏格症患者的言行與性格,將其單純的執著與表達的笨拙刻畫得絲絲入扣,令人既感動又心疼。

      透過主角母親的教誨,傳達了本片追求良善、泯除分別的情懷,全天下的人只分成兩種:做好事的好人和做壞事的壞人,除此之外別無差等。於是不同信仰的男女主角依舊可以結為連理,膚色、種族不同的鄰居仍然可以和睦相處,直到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雙子星大廈被炸毀後,盲目的恐慌與失控的情緒擴散至不同群體之間,進而形成以偏概全的仇恨與對立。

      友情、愛情皆可能因此而崩解,惟有無私的愛能再度重建,片中藉著同樣失去摯愛的黑人家庭與主角的相遇相惜,傳達了本是天涯淪落人之間一種相濡以沫的情誼。

      為了突顯主題,編劇上難免有些不合情理的設計,甚至將主角神化成英雄般的人物,讓他去拯救災民或是得到美國總統的接見。但瑕不掩瑜,全片最令我動容的其實是男女主角面對失去所愛的心情。女主角失去獨子後哀痛逾絕,心中充滿怨恨而棄絕愛的可能;男主角面對愛妻的口出惡言,則是帶著滿心的悲慟走向救贖的旅途。軟弱的正常人與堅強的特殊者形成對比,再度強調:是愛或恨的本質決定了存在的形式。

      「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份子。」這是男主角一心求見美國總統所要說的話。是的!這世上真正恐怖的不會是任何一個人,而是據守一隅的排他思維,唯有以愛拆除藩籬、勇敢越界,那麼,真正的和平才得以降臨。

秋玲老師, 電影 , ,

992高一選修「天地人鬼」班『鬼道──談異說怪』之鬼故事分析

2011年6月11日

問題:請分享一則簡短的鬼故事,取材古今中外皆可,內容完整。並依情節安排人物心理刻畫主題思想三方面加以說明。

一、百元商店-OK繃  (一誠  陳士敏)

    小玉在某天下午割傷了手指,很不巧的家中沒有OK繃,只得匆匆忙忙去巷口買。一到巷口,卻發現昨天還在那兒的7-11不見了,換成一家「百元商店」。別無選擇的她只好走進店內。

    出乎意料地,店內商品非常齊全,而且價格都相當便宜。小玉隨手拿了一盒OK繃到櫃台結帳。整間店內,似乎只有一名員工--一個穿著整齊西裝的矮小男人。他替她結帳,並在小玉離店時輕聲說了一句:「不可以貼太久喔。」但是快步離去的小玉沒有聽到。

    小玉一回到家,就將OK繃貼在傷口上。神奇的是,那OK繃一覆上傷口,指尖的疼痛便消失無蹤。接著,她就忙起了其他事情,不知不覺忘了指上貼著OK繃,一直到隔天早上才發現。然而這時候,OK繃卻撕不下來。小玉更用力地去剝,才將OK繃撕起了一角,她心不在焉地繼續使力,忽覺指頭一痛,傷口邊的皮也被翻了起來。小玉連忙停手,可是翻起的皮膚卻彷彿還有人在剝一樣,一片片翻捲翹起,隨著她驚愕的視線一路從手指剝離至手臂、肩頸、胸口,裸露出淡紅色的肌膚。

( 中間的血腥場面並不影響完整性,所以略過。)

    一名身穿西裝的矮小男子忽地出現在小玉的屋內,他拾起一片正持續皺起萎縮的人皮--漸漸成了一塊OK繃的形狀──冷冷地道:「我不是說了……不可以貼太久嗎。」

本文改寫自:http://tay1021.pixnet.net/blog/post/5572009

————————————————————————————————————–

情節安排:

這一系列故事,大多是在家附近「忽然出現」的商店買到物美價廉的用品。而穿西裝的矮小店員總會叮嚀一些不合理的話,卻沒有顧客留心於斯,最後,顧客因使用方式「錯誤」而被變成商品放到架上。如此循環往復……。

人物心裡刻劃:

店員(鬼)已習慣了悲劇(人變成商品)的必然發生,對此冰冷漠視。雖對顧客仍盡告知義務,但並非關心他們的安危(個人推測是想證明人性沒有例外──人必定會因本性貪婪而自取滅亡。)

主題思想:

主要是描寫人性貪婪的一面--對於便宜好用的東西大量買進,又毫不疼惜地浪費掉;另外一點,是「規則」。所有慘遭不幸的客人,都沒有遵守該有的使用方法(或日子一久逐漸淡忘),但只有分寸就一切相安無事。

 

二、你相信誰?(一公  顧堉明)

有一年登山社去登山,其中有一對感情很好的情侶在一起。當他們到山下準備攻頂時,天氣突然轉壞了,但是他們還是執意上山。於是就留下那個女生看守營地,可是過了三天都沒看見他們回來。女生有點擔心了,心想可能是因為天氣的緣故吧!等呀~等呀~到了第七天,終於大家回來了,但唯獨她的男朋友沒有回來,大家告訴她,在攻頂的第一天,她的男友就不幸死了!他們趕在頭七回來,心想他可能會回來找她的。於是大家圍成一個圈,把她放在中間,到了快十二點時,她的男友突然出現了,還混身是血的一把抓住她就往外跑,他的女友嚇得哇哇大叫,極力掙脫,這時她男友告訴她:「在攻頂的第一天發生了山難!全部人都死了,只有他還活著…」

————————————————————————————————————–

情節安排:

由登山作為條件的假設,再加上天氣不好使情節合理發展,其他登山隊員都回來,只有她男友沒回來乍看之下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最後她男友所說的話則是轉捩點,也是故事真正可怕之處。

人物心理刻畫:

女友由一開始的擔心大家沒回來→難過男友遇到山難只有他人回來→看到男友的驚嚇→聽到男友震驚告白的匪夷所思。

 主題思想:

我們所認為的正常人,真的是人嗎?或是鬼呢?到底該相信自己的眼睛,還是人/鬼說的話呢?

 

三、 深夜的陽明山 (一射  何佩筠)

深夜的陽明山,鬼怪縱橫。

半夜,一個小女孩睡不著,打電話想找上夜班的母親。
嘟……嘟……嘟…….通了。
「媽媽……?」電話那頭沒有聲音,女孩覺得怪怪的,又說:「媽……我好想你…….」
依舊沒有聲音。
「媽媽你甚麼時候會回來……」女孩著急了。
一陣靜默後,悠悠的傳來「你很孤單嗎?」一個聲音。
「嗯!」女孩說著,一出聲,便被吸入了電話裡。

深夜的陽明山,鬼抓人。

————————————————————————————————————–
情節安排 : 

由鬼出沒的山林引入女孩家中,以女孩的寂寞牽動鬼的寂寞,女孩誤以為鬼是母親,投訴思念之情,卻間接於鬼心中產生一種共鳴。鬼於是在一陣靜默中迸出一句詢問,小女孩也真心回應,這一聲「嗯」遂成了一種允諾,經由電話傳送,又為山林添一個寂寞的靈魂。

人物心理刻劃:

一心想找母親的女孩,因找不到母親而深深焦慮,在不能成眠的夜晚,內心感到無比深沉的孤單;深山中的鬼魂晃蕩,鬼由人心中感受到寂寞,抓人來陪伴。

主題思想:

人鬼皆寂寞,寂寞感無遠弗屆,於生於死皆有所感,而人鬼間距離並無想像中遙遠,悲傷占據心靈,鬼是人寂寞所形成的靈體。

智芬老師

情義相挺的紅塵世態 : 我看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二〉

2011年6月2日

ap_F23_20110529082153138 由吳念真所編導的<人間條件>系列舞臺劇共四齣,十年前由綠光劇團演出時口碑極佳,今年自五月起連演四齣,我看的是<人間條件>系列二:她和她生命中的男人。從劇名就知道講的是一個女人的命運,從威權的父親、無緣的情人、花心的丈夫、不成材的兒子到懂事細膩的孫子,她總是強悍地面對各種磨難,堅守人與人之間的道義。

對淡水老宅的捍衛,對政治受難事件犧牲者的守護,對朋友體貼、對丈夫寬容,卻讓自己受盡委屈、吞忍辛酸。然而吳念真的作品裡總能化怨忿為透徹世情的豁達,以道義二字包納所有的恨與怒,一切都會過去,人生在世終究甘願、但求心安。

整齣戲為了配合時代背景,有百分之九十為台語發音,在整個演出過程中,台語是如此自然、精準且生動地貼切我們的生活與情感,如詩如文又兼具音樂的韻律與節奏,尤其是林美秀的唸白,簡直就是一種藝術。

沒有煽情的的對白與內容,也沒有俊男美女的演員組合,但覺情感一層層鋪陳累積,直至無法負荷,卻無能往外氾濫成淚,只是向內撞擊心靈、扭絞翻騰,然後驀然回首、雲淡風輕,眼酸鼻酸心酸之餘,還能露出釋懷的笑容。

劇中阿嬤與身為ABC的孫子Tony之間,具有一種超越現實的理解與默契,或許是音樂的隔代符碼,建構了彼此間的相知相惜與相依,Tony因而傾聽了阿嬤坎坷堅強的生命回憶,見證了阿嬤與無緣的情人間其坦蕩真摯的情義。文化或歲月都無法阻絕心與心的對話,惟自私封閉的思考拒愛於千里之外。

有一種不離不棄的道義,難以理解卻令人尊敬;有一種跨越世代的真情,不易溝通卻使人親近。這是吳念真的人間條件,也是我所認同的生存法則,故能以含笑凝睇的姿態,踽行漫漫人間路。

戲劇, 秋玲老師 , ,

凝視時代的容顏 : 《巨流河》觀後感

2011年6月2日

ap_F23_20110509082107585此書大略可分成兩部份
前半部是作者及其親友對時代的動亂與苦難之見證
從祖父、父親到自己經歷了革命、北伐、抗日與國共內戰
活生生就是一頁血淋淋現代版的三吏三別

後半部則陳述自大陸播遷來台後的生活樣貌與文學脈絡
文中交代了台灣經濟變遷的細節與文學教育的深耕
特別令我動容的是作者任職於國立編譯館時
對國文課本選文的改革與將臺灣文學譯介國外的努力

我覺得齊邦媛其實一如林海音般具有男子漢的氣概
那種堅持理念與確切執行的魄力著實不讓鬚眉
但在述及生命中幾段無緣的戀情時
又顯現出一種平和沖淡的柔婉韻致

她和飛行員張大飛的情愫最是令我震動
大時代下的兒女私情終究不敵局勢的險惡與世局的動盪
於是只能昇華成以書信對話的靈魂伴侶
那種身不由己的錯過與掛念使人為之噓唏不已

雖然之前已有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交代1939前後的時代悲歌
但總不如《巨流河》般具有細膩動人的感染力
即便是距離遙遠的我依舊能感受到輾轉飄泊下的無奈與掙扎
看到西南聯大那一段忍不住就因憶起了《未央歌》而熱血澎湃

苦難能激發向陽的力量
正因為生命有了裂縫
才能讓光亮照進
這是對本書中那些努力活下去的人之最佳寫照

當我們深深凝視那個時代的容顏
除了滿目瘡痍的生離死別與苦難殷憂的哀愁皺紋外
還有在匱乏中汲汲求知的飢渴與因無常而善自珍惜的情誼
然後,堅韌地朝著遠方的微光匍匐前進

且向那些已逝或還在的人們致敬!

好書登場, 散文, 秋玲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