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12年1月 的Archive

傾城之戀

2012年1月26日

《龍飛鳳舞》預告

2012年1月23日

各自表述的忠義:《十三人刺客:殊死血戰》觀後感

2012年1月21日
迴響已關閉

img_lineup      今天下午看完三池崇史版的<十三人刺客: 殊死血戰>(十三人の刺客)。這是一部重拍片,亦被列為去年的佳片之一,由役所廣司、山田孝之、伊勢谷友介、窪田正孝、伊原剛志、松本幸四郎、稲垣吾郎等人主演。

       談到刺客,勢必論及忠義,問題是為誰盡忠? 又有義於誰?十三名刺客中有十二名皆是武士,他們的任務是刺殺即將繼位的昏庸主君,其忠義乃是為了蒼生百姓,是以賭命成就天下大業;另一派守衛大人的武士們,同樣是拼死恪盡忠義,只因武士的天命就是保護主人。這兩種思考脈絡,令我聯想到伯夷、叔齊諫武王伐紂一事,以及孟子所謂「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的說法。不管孰是孰非,皆有其求仁得仁的信仰與實踐,一種迥異卻動人的生命情懷。至於唯一非武士的刺客,乃是一個久居山林的野人,因為無處可去,便藉著帶領迷路的刺客團隊,順道加入行刺大業。相對於武士們的凜然大義,野人的存在其實突顯了另一種活著的可能,他對於武士認真的打殺感到無聊無趣,反以遊戲的姿態悠遊於生死攸關的群戰之中,自山中習得的生存技能,則賦予他能繼續活著的優勢,兩造之間的對比,頗堪玩味。

       稻垣吾郎飾演的主公極其殘暴,片中各種不忍卒睹的惡行簡直就是人神共憤,真的只有「趕盡殺絕」四字足堪形容,然而他淡漠的神情卻透露出極度的空洞悲哀,陷入刺客的包圍反令他興奮莫名,甚至被刺殺的當下還感謝對方帶給他快樂。當武士刀穿過身軀,在血泊中匍匐的他喃喃自語: 「這就是痛嗎? 我會死嗎? 我覺得好害怕—–」,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死亡逼近的瞬間,他終於能像個正常人般去感受與知覺了,卻是在付出許多人為忠義捐軀的性命之後。

       我很容易被武士那種義無反顧、堅持信念的男子漢精神所打動,覺得這就是人對自己負責進而自我實現的最佳例證,無關利益,遑論生死,起居坐臥間皆是武士魂的展現。特別要提伊原剛志所扮演的浪人武士,其俐落的刀法、敏捷的身姿與鏗鏘斬截的言說,魅力十足,不管是與徒兒的情誼或是對恩公的捨命以報,鐵漢的道義柔情著實深刻開闊,使我為之震動不已。

       此片的陽剛血腥自不在話下,雙方血戰的場面調度,頗似電玩過關的手法,明快緊湊、扣人心弦,但在殺戮的背後,更值得思考的是: 人生在世,為何而生?為何而死? 從哪來?往哪去——。

秋玲老師, 電影 , , ,

穿越時空的武士魂:《鬼壓床了沒》觀後感

2012年1月20日

380014_274887259239350_100001542357794_728650_417605357_n      武士為榮耀而戰,律師為真相而戰,不同的戰場,卻都是秉持捍衛正義的初衷,然而,無論古今,許多事實都是肉眼看不見的。所以,武士以幽靈的形式,帶著未雪的冤屈遊晃在時光的長廊;律師背負對父親的思念,以不屈的意志追尋緝凶與舉證的可能。

      三谷幸喜的《鬼壓床了沒》一片,同樣維持其一貫的黑色幽默,卻加入了更多的企圖與創意。此片以武士幽靈和菜鳥律師並列為主角,透過古今、性別、角色的對比與映襯,彰顯出武士魂的戰鬥精神與尊嚴自信。相對於三田洋次古樸深重的「武士三部曲」系列,三谷幸喜則著墨了武士脆弱、柔情、詼諧與委屈的一面,賦予他們更為完整的人性。

      劇中顛覆了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也挑戰了眾人的刻版印象:例如幽靈嚇人的原因、死後的世界是否存在、如何才能看見幽靈的條件、怎樣讓幽靈被感知等,甚至連片尾的結束,導演也幽了東西文化一默,令人叫絕。但令人感動的還有本片對人性的處理,讓觀眾得以瞥見法官、檢察官等狀似道貌岸然之人的真情至性。

      演員的表現為本片的精彩加分不少。飾演女主角的深津繪理,可以精準詮釋《惡人》裡那位平庸乏味的苦悶女子,亦充分將片中這位莽撞卻堅強的菜鳥律師,刻劃得鞭辟入裡。至於飾演武士幽靈的西田敏行,其亦莊亦諧的肢體表情,演活了一名忍辱受冤、真誠重義的性情中人。最佳綠葉人物則非阿部寬莫屬,他冷面笑匠式的喜感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生動自然而不誇張煽情。

      鬼壓床了沒》以詼諧的手法緬懷過往,向古代武士精神致上最高敬意,在古今文化的對話中,感受世代相傳的堅毅,與推陳出新的勇氣。

秋玲老師, 電影 , ,

如水的愛:《珍愛泉源》觀後感

2012年1月15日

      《珍愛泉源》是4077一部出乎意料的好片。以性作為罷工手段的回教婦女,從根本挑戰了文化傳統詮釋與兩性權力結構,大旱多年的村落,所欠缺的不僅是水,還有賦閒男人的勞動力。不管懷孕與否,女人皆須行走顛簸的碎石路去取水,因而導致多人屢次流產,但遊手好閒的男人無動於衷,理所當然將所有的生計讓女人一肩承擔。懂得讀書識字的女主角,在明理丈夫的支持下,鼓動其他女人以「愛的罷工」為手段,不挑水就不作愛,這是身處弱勢的她們唯一的武器。

      取水只是引爆點,真正潛藏許久的是回教世界中不平等的性別議題:假宗教之名,行扭曲之實,將丈夫的施暴解讀為如父親對兒子般的管教;以長久以來的傳統,合理化不正當的兩性分工。活在前人遙遠的榮光記憶中,男人用虛妄的傲慢掩蓋不事生產的實相,面對女人們柔性的罷愛行動,無能的他們只是一逕以打罵甚至休妻來因應之。相較之下,村中大砲嬸情義相挺的強悍言行,從優柔寡斷轉變成團結對外的婦女們,以及企圖延續舊緣無望,最後協助撰文揭露的記者前男友等,眾多渺小的人卻匯聚成一股莫之能禦的強大力量,在一片黃褐龜裂的土地上,相濡以沫。

      回教婦女為何必須覆戴頭巾?傳統的說法是為了避免引發男人欲望,但誠如大砲嬸所言:男人不該自我控制嗎?為什麼是限制女人而非要求男人呢?片中宗教領袖與女主角的對話交鋒,實為全片亮點所在,前者動輒以經文說明女人應該服從男人的理由,後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樣以經文提出阿拉對子民的博愛與平等,突顯出後人詮解的權力運作與神化企圖。

      水也是愛,賦予了生命的存在。除了神對世人的愛、女人間彼此支持的友愛,還有夫妻與情人間的互信互愛。女主角與他的丈夫,通過了村人集體施壓與前男友的舊愛考驗,但她的小姑卻被深愛的情人惡意遺棄。原本極度仰賴情人的年輕小姑,在震驚與傷痛中,因為一路自各種抗爭行來,反而萌發了她的自主意識,最後選擇從傳統的村落出走,追尋成為自己的可能。結尾時那個勇敢背負行李的身影,迤邐在滾滾黃沙中駛遠的車身,彷彿使人瞥見了自岩縫中迸開的花朵,即便匱乏,卻依舊美麗,那是一種源自卑微的尊嚴與韌性。

       「愛的罷工」是為了公理與正義,至於真愛,則永不止息——。

秋玲老師, 電影 , ,

第三屆「余光中散文獎」徵文(2/10截止)

2012年1月12日

壹、緣起

   第一屆「余光中高中散文獎」是由台灣省文化基金會催生的。

    余先生的作品真誠的呈現了台灣近六十年甚至明鄭三百年來,臺灣移民社會的心情寫照。它有去國懷鄉的抑鬱,也有落地生根的喜悅;它有歷史文化的思慕,也有鄉土人情的眷戀;「鄉愁四韻」勾起了少小離家老大不能回的傷痛,「車過枋寮」又讓寶島的富饒豐美了劫後的人生;「敲打樂」雖然肯定中國是我、我是中國,但「高樓對海」的余光中,春天依然是從高雄出發!透過他的生命歷程,讓大家更清晰看見台灣的美好、社會的融合,讓大家攜手同心共同追尋更開闊的未來,這是設置散文獎深刻的理由。

貳、宗旨    

    散文獎徵文的對象設定為中學生,乃精準地掌握住生命中最生機勃發的這一刻,借賢人之光耀,激發學子聞一言以自壯的襟懷。學生可以從親睹大師風采中得到學習的典範,從大師親筆批閱中領悟行文的技巧,讓文學的種子處處萌芽,讓語文教育蓬勃發展。

參、延伸

    第一屆台灣省文化基金會舉辦「余光中高中散文獎」,回響空前熱烈,大獲好評。第二屆「余光中高中散文獎」,基金會委託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舉辦,順利完成任務,媒體廣為報導。第三屆「余光中高中散文獎」,許多國中老師提出建言,希望增設國中組,讓語文基礎更往下紮根,協會也正面回應,將增設國中組散文獎。

肆、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台灣省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

贊助單位: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

協辦單位:嘉義市市政府、台北市立中山女高、國文學科中心

伍、辦理時間

中華民國100年10月至101年6月

陸、參與對象

一、高中組:具中華民國國籍,於民國81年9月1日後出生的高中、高職、五專1、2、3年級學生。

二、國中組:具中華民國國籍,於民國84年9月1日後出生的國中生。

柒、辦理辦法

一、徵文組別、獎項及獎額: 

高中組

散文獎──作品一篇,總字數不得超過2000字,字數不合規定者,不列入評選。

首獎一名:獎金八萬元(含稅)

貳獎二名:獎金各四萬元(含稅)

參獎三名:獎金各一萬元(含稅)

肆獎四名:獎金各五千元(含稅)

伍獎十名:獎金各三千元(含稅)

前三名得獎者除獎金外,另致贈獎座一座,獎狀一紙,肆獎、伍獎得獎者除獎金外,贈獎狀乙紙。(未能親自領取獎金者,視同放棄,不得由他人代領)

國中組

散文獎──作品一篇,總字數不得超過1500字,字數不合規定者,不列入評選。

首獎一名:獎金二萬元(含稅)

貳獎二名:獎金各一萬元(含稅)

參獎三名:獎金各五千元(含稅)

前三名得獎者除獎金外,另致贈獎座一座,獎狀一紙,不得由他人代領。

二、徵文主題

高中組:我想做的那一種人

(1)題目自訂。

(2)以散文體裁為主,真人真事為敘述對象。儘量避免與詩歌、小說、戲劇等體裁雷同。

 

國中組:有一年的寒假

(1)題目自訂。

(2)以散文體裁為主,真人真事為敘述對象。儘量避免與詩歌、小說、戲劇等體裁雷同。

三、應徵條件:

應徵作品必須以繁體中文寫作,並且未在任何一地報刊、雜誌、網站發表,已輯

印成書者亦不得再參賽。

四、注意事項:

(1)每人以參賽一篇為限。

(2)作品請一律以 A4紙張(直向橫打)新細明體 14號字繕打,並列印書面稿4份(雙面影印),以掛號郵寄(100)台北市桂林路143號15樓「余光中散文獎評委會」收,[註明組別] ,由私人轉交者不列入評選。

(3)原稿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另以報名表書明真實姓名(發表可用筆名)、聯絡電話、戶籍地址、身分證字號,並附簡歷。得獎後須提供詳細之個人資料。 (報名表可從協會網站http://chwriting.ehosting.com.tw/下載)

(4)詢問電話:0917668071陸怡伶老師  0911266462 段心儀老師 

五、評選規定:

(1)高中組採初、決審兩階段評審,決審由陳芳明教授召集評審委員會,余光中教授親自主持。

(2)國中組採初、決審兩階段評審,由協會聘請評審委員進行評審工作。

(3)作品如未達水準,得由決選評審委員決定從缺,或不足額入選。

(4)徵文揭曉後如發現抄襲、代筆或應徵條件不符者,得追回獎金、獎座、獎狀。

(5)初選入圍之作品將刊登於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網站。

(6)獲獎作品的作者享有該作品的著作權,同時同意主辦單位於該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期內,可以使用或授權他人使用該作品,並不再要求另行支付報酬。

六、收件、截止、揭曉及頒獎日期

收件:(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揭曉:初審入圍名單定2012年3月20日於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網站公佈。

頒獎:頒獎典禮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第三屆「余光中散文獎」即日起開始徵文,2012年2月10日截止

詳情請見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網站    http://chwriting.ehosting.com.tw/07prose/prose2.html

徵文比賽

1001第三次學測模考佳作:引導寫作

2012年1月6日

三、引導寫作

(我們)喜歡吃路邊攤熱炒、砂鍋魚頭和薑母鴨,覺得洋食是為了陪老婆才吃的玩意兒。喜歡喝金門高粱和威士忌,在酒吧裡,喜歡靠近吧台,討厭沙發區,覺得那是女人坐的地方。我們共同喜歡的電影是《小子難纏》第一集,不知重複看了多少次,每次只要看到結尾,傷重的主角擺出鶴形一腳踢翻對手時,眼淚就會忍不住滾出來。  (改自王聰威〈高翊峰的王者之劍〉)  

 人生在世,有了朋友,煩惱就多了一個人分擔,快樂也多了一個人共享。請由個人的經驗出發,以「與我共度……的朋友」為題,寫一篇首尾賅具的文章,文長不限。注意:必須抄題目。(刪節號處必須填入與素材相關的詞語,字數不限)


與我共度棒球歲月的朋友/三忠 陳洵美

有言道:「擁有一群泛泛之交,不如一個知心好友。」終日盤旋在成群結隊的友伴間,卻僅能相互寒暄問候,還不如平日踽踽獨行,卻能在關鍵時刻擁有一名能傾吐心聲的至交。正如在棒球比賽中,為數眾多卻散布各局的安打並無濟於事,但罕見卻一擊致命的再見全壘打,卻能幫助球隊在最緊要的關頭一舉得勝。

能擁有這一群與我共度棒球歲月的好友,必是此生一大幸事。相識電視轉播前的吶喊,逐漸熟稔於在操場上投擲紙球的一投、一接。我們本如一束疏散的線香,在香爐中雖然斜欹於彼此的身軀,卻只沉浸在各自繚繞的氤氳。然而,那每一日下課的傳接球,每一天放學熱絡而略帶敵隊對壘那股壁壘分明的煙硝味,卻絲毫不損談話歡愉的賽況討論,都將我們變得逐漸緊密。投手投出,從上臂、手肘、下臂灌注到食指和中指指尖,最後在一個迅疾無比瞬間,傾注於紅線球上的力量,彷彿擊碎了我們各自的線香,熔成一鍋縈繚薄霧的香灰。

每週日在公園打完球,我們總會向賣冰淇淋的老伯購幾支「叭噗」。各種口味混雜成一球五顏六色的模樣,輕咬一口,彷彿還能聽見冰渣子在齒間碎裂的聲音。我們總是大言不慚地以為,碎渣子便如夢想中的絆腳石,只要咬碎了,品嘗到的結果必然甘美。即使如國三晚自習,每逢中華成棒隊出賽,書本底下往往是一支有上網功能的手機在整間教室流轉。一如香爐,我們一直活在彼此美好的庇蔭下,受一枚半透明的歲月。

雖然隨著時光的遞嬗,我們逐漸散佈東西,但那股棒球曾帶來的力量,卻早已使我們無法回復至從前的寂寥。感謝那段日子,以及與我共度棒球歲月的朋友。棒球場是如使廣闊無際,其實我們不曾遠離。

與我共度午夜的朋友/三孝 連子毓

夜讀的日子越來越頻繁,而寒冬也近了,一陣陣吹打著隔絕黑暗的簾子,坐在明亮桌前的我,用盡各種手段讓自己相信,現在是白天!我打開客廳電視假裝媽媽還坐在沙發上,等著我。沒想到,家人真被我吵醒了,於是那之後我獨自過了幾夜孤單,意志力銳減,睡蟲入侵。直到我發現了她。

已經十二點半,沒想到她還醒著,她並不多話,開口時也是清清淡淡但總帶著濃濃的真誠,還有幾分幽默,略微低沉的女中音,卻也沒有熟女的距離感,她十九歲的沉靜自然,常常訴說著,從小旅居西班牙的異國民情,她的心路歷程,她最初最簡單的感動。雖然一路上,有悲傷也有挫折,而返台後的生活也是一大考驗,但是她享受這種雨中溼透著看彩虹的幸福。

我總是邊念書邊靜靜聽她說,就算偶爾遺漏某些片段,仍能感受她言語間生命的波瀾,她總是那樣台灣、西班牙交錯著說,一會兒提起最近去北埔那巷口的孩子們,一會兒又說起西班牙陶藝精緻美,不時還會教我幾句西班牙文,或者播放幾首輕鬆小品。雖然都唱著我不懂的西文,但旋律間我彷彿聽見她的心,她靈魂深處對生命的雀躍。打開收音機,與其說是收聽她的節目,不如說是翻閱她的日記,也陪我度過了那些深夜。

她不只是陪伴我,她的那些故事深深激勵著我,都是相近的年歲,而我是否也能活得像她那麼深刻?對生命中小事有所體悟而且勇敢堅強,我相信不一定要有驚濤駭浪戲劇化的人生,就算我現在坐在桌前日夜做著相同的事,未來也一定要起身向外航向那片湛藍的海。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態,在白淨的生命繪本中,著上熱情的紅色、溫柔的黃色、憂鬱的藍色,五彩繽紛,都是生命最簡單美好的姿態。

與我共渡惡水的朋友/三仁 鄧涵云

衝撞著礁石的激流、滔滔的惡水橫亙在前,因為有你、因為有我,我們輪流做對方的橋,對岸已近在眼前。

大考、青春的大河無邊無涯,情緒的漩渦險而不可測,但她總是在我身邊,拉起在漩渦中一去不復返的我,教我看天邊那兩道—-哇!是霓與虹!揀一塊乾淨的大石,我們背對而坐,那樣的溫暖使我有了勇氣,下次她被青苔滑了腳,陷入湍流時,就能伸出我的手,要她放心地把手交給我。

我們在情感上都不外放,因此她可能不知道我們的第一次相識那一週,她一句「我們一起走吧!」對當時深陷泥沼、信心全失的我激起多大浪花;而我也總摸不透她的世界。然而,我們能互相信賴,共同面對「洪水猛獸」,就已經足夠。她在我心目中是一隻柔軟的泰迪熊,靜靜地、無害地,但彷彿只要有了它,就算世界全淹沒也無所畏懼。

有時,我會貪看她指給我的霓與虹,而忘記自己的任務,忘記自己的一失足可能成為千古恨,從此隨波消逝。這時,她的輕聲提醒是如此珍貴,那一句「數學……不能放棄啊!你的目標……」不僅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的話語,而是她又助我跳過了一道溝,我晚上不敢走的那道深溝。我有時也會輕輕對她說:「嗄,別再開電腦了呀!」,不知道這句話在她身上又是麼樣的化學變化?

我們已來到距岸咫尺之處,但咫尺有可能是天涯。在上岸前的這一小段路我們彼此珍惜,接下來要「躍龍門」,只能各憑我們一路所學,誰也不能幫誰。躍過了門即成龍;掉回水中只好再養精蓄銳靜待下次重跳的時機;若不幸掉在門上,過不去、下不來,便只能在上面漸漸缺水而死了。

我與共度惡水的朋友,相約以龍的姿態再相逢,一起去「渡大海、入荒陬」!

 與我共度人生的朋友/三愛 李佳蓉

小學同班兩年,我們說過的話屈指可數。她很靜默地,只存在自己座位的框架裡,偶爾老師點她回答問題,她臉便脹得通紅,支吾著,直到老師也抑不住迅速蔓延的僵持而默許她退回她的框框裡,那片潮紅方才逐漸退去—-除非是那樣的時候,否則,我幾乎不曾注意到她。

真正和她有交集是到了畢業以後,至今回想那時將我們牽在一起的契機,竟是那麼模糊。但是,就幾乎可說是無來由的漸漸熟稔起來了,她安靜的外表下竟有顆大膽而果決的心,常常在我猶豫不決時,推了我一把,要我勇敢向前;而我也總是無所不用其極想靠我逗樂眾人的本領,在她素淨平淡的臉上激起笑容的漣漪。在這一來一往間,個性上的差異竟成了最佳的佐料,一點一滴,為我們小火慢燉的友誼,增添上無人能及的絕妙風味。

小學相識至今,近八個年頭,當初懵懂搭起的橋梁歷經歲月風霜考驗卻更形堅固。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彼此已成為能共度人生的朋友。「人生」是個很沉重的承諾。但我們卻相信未來的十年,再下個十年、二十年,我們都能夠擔得起這甜蜜的沉重。維繫我們的,實在沒有轟轟烈烈的輕狂,也沒有如膠似漆的形影不離,單只是最初那赤誠無瑕的相識相知,到始終如一的羈絆互持。

像一碗細火慢燉的粥吧!小而炙熱的火芯,依然偎著那晶瑩閃亮的米粒,耐心地,一點一滴加上彼此最清最澄澈的味道,很清淡,很簡單,很好。人生的朋友,一如這慢熬的粥,愈清,也愈有味。

與我共度寫作時光的朋友/三信 陳芳燁

翻開珍藏的筆記本,紙頁間飄下乾枯的楓葉,葉的脈絡紋理清晰可見。米黃色的紙張上是一行飛揚的字跡,輕柔舒淡水藍色寫著:「一起往作家之路邁進吧!說好了喔!」

說好了喔,要一起成為作家,創造一個個驚奇綺麗的夢境——記憶裡,那個充滿活力的聲音響起。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女孩子,永遠看不到她沮喪的神情,她最大的夢想就是當個作家,用筆征服人心。一貫低調寡言的我,本來不可能和她湊在一起——事情就是發生了,而且我們相處愉快,回想起來,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算起來,這一切肇因於寫作吧!物以類聚,在文化貧瘠的環境裡,文藝的靈魂總會尋找同類,互相取暖。只是,她的文筆冷峭,風格簡練明快,有著大塊留白;我卻喜好鋪陳,愛用詞藻,華靡中並列著蒼涼和溫暖——但,這不重要,只要同樣愛好寫作就夠了。只要一有新作,我們就會拿給對方欣賞,評點人物、用詞,討論文章結構和接下來劇情方向……當外在環境質疑作家的生計時,我們依靠彼此,就覺得兩人有些像伯牙鍾子期——最後,我們也分開了,類似他們倆的結局,只有她的文字和那段寫作時光,我還記得清晰……「說好了,要一起成為作家喔!」說這句話,她的眼睛像漆黑的火焰。

如果不是那一段一起寫作的時光,恐怕我已放棄了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還在寫?至少我是會的,為了那個承諾,那個可能已被遺忘的承諾。恍惚間,我又看到那個夏天,兩個坐在窗邊桌旁的女孩,一起寫著故事,偶爾談天,陽光灑在她們身上,像繆思女神身上的輕紗。

與我共度書寫生命時光的朋友/三和 李怡萱

手指溫柔地摩娑剛抵達不久的信,以一種充滿盼望的雀躍輕啟信封。幾張淺白的信紙像美麗的貝齒對我微笑,在高三這遲重晦暗的冬日中,她的來信就像夏季的螢火蟲,替生活帶來了亮點。

我想,我們都是無法自拔,沉淪於文字中的痴狂之徒吧。

還記得我們初識之時,笑得溫暖的她親手寫下了她的地址,歡快地和我成為了筆友。然而在高三的日夜奮戰中,我們都不確定,那從前一筆一劃刻下的歲月與友誼,我們是否還有力量在忙碌中找到空閒去延續它?就像在黑暗中待得太久,似乎不該奢望還能為自己點一盞燈。在不安的心思中,誰卻也沒有首先說破。依然是折好方正的信紙,寫上思念的目的地,只是多了一份珍惜。於是擔心起那輕薄的郵票載得起我的心緒、矛盾,和高三困獸猶鬥的不堪嗎?

似乎信紙成為了一種心電感應的憑藉,察覺到彼此的躁動,最終由她提起了我們成為筆友後不久的往事。剛通信不久,她卻要到美國遊學半年,對於文字渴求的我們怎肯善罷甘休呢?於是雖然少了一點手寫的詩意,卻轉而依靠起電子郵件的廣達。多少互相了解的體貼、互相分享文學藝術的喜悅由此相傳。突然我明白了,無論書寫的形式、時間充裕與否,或此刻生命究竟生活在閒適之中與否,我們只是冀求一個心靈的依靠,並替我們記下此刻生命的情狀。

「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多年後,現在的我終將磨滅,但那一疊厚如信紙的友誼,將會替我們記得這或瘋狂、或燦爛的書寫下獨特的存在。

與我共度十年的朋友/三平 周俐安

我的人生至今將近十八,卻難得的有相交十幾年的朋友。

自小學起同窗六載,和她的緣份亦始自不打不相識。有著同樣一副倔強牛脾氣的我們,從每次的考試到運動方面,甚至是身高各個無所不爭。國中時她跨區就讀去追逐運動的夢想,我留在附近一所普通國中,卻依舊常常相約吃飯,儘管兩人的家也相距甚遙。我們都喜歡哈利波特和金庸,每一次最新的哈利波特上映,我們總會保留給對方,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一起看在銀幕上越發成熟的哈利,再指著彼此的臉笑鬧一陣,感嘆時光的逝去。即便所處的生活圈早已大相逕庭,我們仍能自在的交換彼此的近況,不因時空的隔閡而有所改變。國三畢業那年,我們相約要再當一次同學,考後一同壯遊台灣。雖然同窗的願望未能實現,但我們真的一起去旅行,當作送給自己高中的禮物。

兩個十五歲的女孩自己背起行囊,踏上自己一手規劃的行程。出發之際正遇颱風來台,卻依舊義無反顧的踏上旅程。我們住進便宜的日租套房,連燈泡壞了都要學著自己修。在風狂雨急的鹿港老街中穿梭,空無一人的冷清巷弄在我們的寧靜的腳步聲中竟也別有一番滋味。兩把傘,兩個女孩,風再大再狂也吹不跑我們的快樂和笑聲。即便有時找不到開店的商家只能以泡麵果腹,即便遇到地震翰霆電同時來襲的窘迫,但因為有彼此的陪伴,我們都不害怕,反而用笑語把這些難忘的回憶片段點綴得閃閃發光。共換小難的當下,我深切明白自己何其有幸能得友如此,能共享樂,也能一同吃苦。我明白無論何時,至少我身邊都有值得信賴的她。

雖然最後因為災情慘重,我們的旅行不得不折返告終,但我們早已相約三年後,要完成三年前的我們未竟的旅程。時光似箭,轉眼又將到約定的時刻。累積了滿滿的想分享的話語,我深切期待約定時刻的到來,送上用力的溫暖擁抱,一同規畫下一次的旅行。

與我共度青春的朋友/三公 陳芮心

前幾日,電視上播出一則廣告。曾經,他們三五好友騎著重型機車在濱海高路上狂飆,享受風拂過兩頰的舒快,揮灑屬於他們的汗水。事隔多年,頭髮已斑白,步伐也蹣跚,他們卻互相幫助,打算再次跨上機車,回憶從前的快樂。甩去拐杖的阻礙,丟掉輪椅的束縛,重新體驗青春的美好。即使其中一人已經不在人世,他們帶著照片,在曾有他們腳印的沙灘,再次留下足跡。海水總會洗去足跡,但過往的歡樂會永久烙在心頭。

我也有那麼一群好友。在操場上奔馳,在山間小道漫步,在海灘上嬉戲,在陽光的照耀下,我們共享青春。我們一起犯過錯,一起承擔。我們一同前進,荊棘小路或羊腸小徑,康莊大道或鋪滿玫瑰花瓣的林蔭,並肩齊步。偶爾有人失足、絆倒、跌跤或走上岔路,有時我們爭吵、傷害、冷戰或爭鋒相對。我們卻總會道歉、和好、完好如初。

因為共享青春年華,沒有社會上的利益鬥爭,我們的友誼清澈如水晶,沒有一點雜質,只有純粹。就算以後面對人心險惡,也總會想起過往我們的天真傻氣。見面相聚總像小孩般掏心掏肺,毫無保留。青春,好比溫室中的花朵那樣珍貴,有如曇花一現那般短暫。我很幸運、幸福,在這段寶貴的歲月遇見許多不可求的朋友。每次回想起那支廣告,心中總有悸動,因為我們也約好,要一起活到八十歲。再次相聚,一同懷念我們曾一起共度的青春歲月!

與我共度夜晚的朋友/三誠 張靜禾

並不一定是失眠的夜,也可能是剛看完一本精彩的小說或一部浪漫的電影,此時回首審視現實中的自己總會覺得孤獨又空虛,心知肚明自己只會平庸地淹沒在歷史洪流中,渴望一鳴驚人又不敢放手一搏,頓時失去睡意也喪失了隔天要繼續奮鬥的勇氣,這時我總會打電話給你。

你知道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卻不戳破我靈魂深處的自卑,只是絮絮叨叨地開始和我聊起生活中的瑣事,從你前天去了哪家餐廳到你今天右邊的頭髮翹起來了,你不時兇巴巴地插上幾句:「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我笑著說有,心裡想著以後交男朋友就要找像你這樣的人:了解我卻不揭穿我。於是你犧牲了一些時間換我一夜踏實的好眠,即便是在漆黑的夜裡自己一個人躺在床上面對沉睡的世界,我也知道你就在我身邊。

我在想,遇到你真是我生命中的奇蹟,我原本只是想站在你身後看著你這個不會被人潮掩蓋的人發光發亮、為你喝采,再稍微自豪地以你的朋友自居,沒想到你竟願意為我在夜裡點起萬盞燈,我的生活中有你已是不平凡,再不須什麼輝煌的冒險旅程來擾亂這平靜的美好。

在這樣的夜裡,我的空虛終於被你一一撫平,像隻溫順的貓回到我心中的盒子裡,天還要很久才會亮,而我將帶著你的陪伴入睡,晚安。

與我共度寧靜的朋友/三勤 謝宜璇

一個人話多是怕尷尬。一個人耍寶是怕寂寞。一個人辯解是怕對方不懂。當在一群人中相處,笑鬧聲充斥於耳,但是心真的溫暖了嗎?我可以劈哩啪啦的對你說但不代表你懂我。

知道嗎真正的朋友並不是可以滔滔不絕的傾訴,而是在沉默的時候也可以不感到窘迫。我就有兩位可以伴我共度安寧的朋友。當我難過時,他們知道我愛面子不會直接說出來,他們會陪我靜靜的坐著一起盯著身邊的某一物,或許是片樹葉。這時,有一個人會撿起那樹葉,放到我手中,另一個人會俏皮的對我眨眨眼睛,彷彿在替我打氣。接著我們三個會開始大笑,嘴上說著對方肉麻,但是我的內心卻是暖烘烘的。而那片樹葉,在他人眼中或許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是,但是我會珍惜的將它夾在皮夾子裡,這是他們的關愛和包容。

雖然我們也常嘰哩呱啦的聊天、爭辯,但是總可以在同一點上相視會心一笑。我們三個的心中有一條共同的弦,可以讓外界的衝擊在我們的心上產生相同的共鳴,這就是不用語言的默契。我們認識彼此,但不只是這個人,而是這個人的靈魂。

我們約定了許多事,也約定了相扶持一輩子。是呀!無論未來各自在哪裡,也終會歸結到一個點。我們三個常常靜靜的想著,有朝一日,當我們老的走不動,老的無法好好講話時,那時我們會坐在三張相對的搖椅上,曬著冬天裡的陽光,共同度過此生最詳和的安寧。

與我共度荒年的朋友/三毅 陳雨婕

荒年,是指我內心空蕩的那些年。

那些年的我如同一隻總是以立著尖刺的背對人的刺蝟,是別人口中敵意衝天的孤僻女孩,沒有人明白我只是不擅人際相處,是害怕而不是吝於打開我的心門。於是心中蒼翠的草原開始枯萎消逝,變成一片荒涼而無盡的沙漠。

而她的出現就像是場突如其來的雨,豐沛卻又溫柔,一點一滴潤澤那早已空無一物的心田。

她說我就像以前的她,不是刺蝟而是螃蟹,沒有渾身尖刺只有兩隻虛張聲勢的螯,那是為了保護在堅硬的殼下柔軟的內在。她說如果我不打開門,那永遠也不會有人懂,她會等我把那已然生鏽的門開啟一個小縫,在那之前,她會先打開自己的大門歡迎我。

我不知道是什麼使我們如此貼近,但我知道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相仿而已,或許是她用成熟包容我的幼稚,或許是我用理性調和她的感性,也或許只是單純在人與人的冷漠交集中的一種相互依偎。我們一起窩在雙人椅上吃飯,在交換菜色時討論小說中的細節,熬夜幫生日只差一天的彼此製作獨一無二的禮物,在晚上抱著電話聆聽對方那邊黑夜的呼吸。我們之間從不缺乏話題,一種渾然天成的默契使我們只消一個眼神就能溝通。

荒年就這樣慢慢流逝,過去乾燥的痕跡也被綠意重新掩蓋。對我來說,她就是場大雨,死氣沉沉的第一人生終於她,生氣蓬勃的第二人生始於她,是她陪著我共度荒年。

與我共度青春的朋友/三溫 許可

「以前有很多夢想和正義,不斷追、想要怎樣怎樣,但是現在……」「好像沒力氣了。」米米和我常常這樣,並肩走在路上,為彼此完成中斷的句子。這是我們的青春,一頁一頁密密麻麻的獨白,寫著夢想、刺激、興奮、得到、失落、喪氣、迷惘與意氣風發的理想,探索、思辯、回憶、追尋,一本腳本,卻由兩個人輪流演出。

我在剛開始學會沉思的青澀年紀遇見了米米,從此以後,我們的獨白變成對話。我們一起走枝葉繁茂蔽天的仁愛路,一起聽駱以軍的演講,一起在二手書店尋寶。我們一起寫詩,一起編織夢想;我們一起偷偷地嚮往,一起認識社會運動。我們一起熱血沸騰,也一起失落徘徊。當我陷入悲觀的泥沼中,看不到希望時,米米是我的眼睛,提醒我亮光的方向。當米米焦慮擔憂時,我便提醒她向來的自信與能力。

如果不曾偶見米米,我不會是現在的我們。因為背靠背,所以我們的視線不會有死角;因為肩並肩,所以找不到語言時總是有人接上。我們倆共度的青春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寫下,獨白成為對話,還要繼續寫下去。

與我共度年少輕狂的朋友/三良 廖柔謙

對我們這個年紀的學生而言,朋友就是下課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八卦,批評令自己看不順眼的人事物,拿對方的戀愛經驗說笑,分享每日所見所聞,難過時就抱成一團痛哭。而且,我們對彼此驚人地了解,緊張時的小動作,鞋子的尺碼,甚至是內心不足與外人道的私密想法,全都一清二楚,特別是必須瞞著父母師長的事,更是毫不保留,全與親近的友人分享。

年少輕狂代表著肆無忌憚,熱情自信與率性自然。我們從不曾顧忌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擔心對方惱怒,同樣地坦然接受對方犀利、毒辣的評語。直抒胸臆,對各項事物提出最真實的看法,不在乎這話若是傳出去,會對未來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就像毛還沒長齊的小獸,以悍然無畏的眼光看向未來。儘管還學不會圓滑的說話方式,也沒有老練的處世手腕,即使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至少還有彼此。不必刻意去維持,亦不必特意去解釋,我們就這麼固執而真誠地相信彼此,只因我們同樣年少輕狂。

爭執摩擦在所難免,但沒想到再尖刻的言詞都能互相包容的我們,卻因為小小的觀念不同而鬧翻了。也許是彼此靠得太近,以至於那微小的,甚至旁人無從察覺的些許歧異處,在我們眼裡都變得無比巨大,又像是肉中的刺,讓人焦躁不安,疼痛又難以忽視。即使習慣了彼此陪伴的我們,絕望地想再度靠近,卻驚覺彼此的頻率不再相同,再也無法如同以往般和諧地共鳴。

有一天,我讀到一段文字:「庸俗的友誼被酒水愈泡愈大,珍貴的友誼卻被水筆愈描愈淡;最早趕到病床前的總是小人,而最後才被告知噩耗的,卻往往是摯友。」在我將這段文字拿給他看的幾天後,我們又和好如初,彼此都明白是我們過於苛求了,因為年少輕狂而希望對方與自己完全相同,但也因為年少輕狂的歲月逐漸消逝,更明白友誼的難能可貴。無論未來如何,我相信我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維持彼此間的友誼。

與我共度一場比賽的朋友/三儉 陳孟萱

人生在世,一如泛於江湖中的扁舟,世界太遼闊,一如水面的無邊無際,難以捉摸,然而,我們所能見的,卻是湖面上的另一葉扁舟,如此清晰可見,往往,在我們目光為能窮極之時便能感應得到,因為心使然。人與人的關係是難以言喻的,若連若斷,我能得以感受到旁人的呼吸、耳語,只因我們皆為人,簡單的知道彼此的行為模式;然而,真正能看透軀殼、洞悉內心世界的,恐怕只有朋友。

常參加一場班際比賽,因為是班級代表,便毫無援助地孤軍奮戰。在等待的同時,焦慮的心情似乎要將我蒸發殆盡,緊張的心魔扼住我的咽喉,使我痛苦難耐,想逃也逃不出只因我被困在自己緊張情緒的囹圄中。何以從一個自己建築的高塔中脫困而出?我明明知道路的,卻被慌亂的思緒纏身,動彈不得,我呼天喊地、全身的細胞都尖叫著要求釋放……,「你還好嗎?」赫然,一個清亮的嗓音驚醒了我,淡而甜的聲音如一注清水灌頂,剎那間澆熄所有的驚慌失措與熊熊燃燒的焦慮。

原來,她是另一班的班級代表。剩餘的等待時間,我索性不再專注於手中的準備資料,開始與這位「救命恩人」暢談起來,平時的我挺怕生,沒料到在這節骨眼上竟意外覓得了一位朋友。從言談中發現她是這方面比賽的佼佼者,我一面聽她分析其他選手的利弊,一面聽她歸納比賽時該注意的重點。但我想這些都不再如此重要,而是我知道自己多了一個伴,一位在這個廝殺比賽場合中仍能讓我感到閒適自在的夥伴。比賽不再那番重要,重點是我的心在那瞬間得到解脫,而且是因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使我覺得好驚訝,卻值得。

常言道:「話不投機半句多。」若非因為這次的比賽場合,我想我們也不可能有這樣的緣份,恐怕只會成為江面上擦肩而過的扁舟吧!但人生,真的需要幾個能夠一起走下去的伴侶,一如這場比賽,才會激發出更另類、耀眼的光芒。

與我共度分秒的朋友/三讓 徐碧韓

 星空下,似乎只有我們倆,縱使窗外的城市再怎麼喧囂,依然打破不了窗內的平靜,它是我的朋友,ㄧ位很重要的朋友,從它我看見了自己,聆聽自己,它,ㄧ本已泛黃的書籍|蘇東坡全集

不知怎地,所有古今仁人志士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蘇軾,喜歡他的瀟灑中帶了點狂傲,喜歡他在順服命運時卻又帶了點叛逆,是種對當代無聲的抗議,他以最優美而圓滑的身形|ㄧ種任隨清風飄揚的態度,完美的回擊對他的所有攻撃,永遠都是那闋定風坡,讓我不知重複讀了幾遍,隨著年歲的增長,每ㄧ次讀其詞都有更深的ㄧ層體會,有時我為他的豁達而開心,又時卻又為他的無奈感到惋嘆,很難想像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寬闊的胸襟,才能包容上天對自己命運所開的玩笑,才能面對當局小人的譖言構陷,他所需要突圍的,不單單只是自己所身處的狀況,亦是自己內心最深層的聲音。

當我失意時,我總喜歡在夜空底下翻開那本書,從表層鑽研至封底,靜靜聽其敘述他的故事,他的經歷及他的掙扎,無形之間總被他深深感動,深深吸引,是啊!比起他的失意,我的算什麼,常常被失敗選擇的我,卻不曾勇敢自己去選擇自己的命運,縱使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仍能以微笑度過,蘇軾從不浪費時間與命運抗爭與名利追逐,在被貶官的同時,他學會與自然對話,與自己對晤,這就是現在人們最需要的胸襟和態度,詼諧幽默是他的人生哲學,從他與佛印間的對話便能知道他是ㄧ位多麼有趣的人,一介大文豪,卻也時時被佛印的字字珠璣修理。

當我失意我翻閱那本書,是他教我如何將失敗看成上天的厚禮,如何聆聽自己的內心,又如何瀟灑面對人生的低潮,面對這位朋友,不需多談,只需用心聆聽。

夜深了,我再次翻開書,又一次我反省自己,又一次他教我如何洗刷塵世的束縛,最後,我帶著微笑睡著了。

與我共度閱讀時光的朋友/三禮 呂惟

十二點的下課鐘聲響起,沒有事先相約,在校園偌大的座標裡,沒有早一步亦沒有遲一步,巧妙地,我們竟然相遇在優雅閑靜的一方仙境——圖書館,在那裏相識、相知。

還記得你看見我抱著整套絕代雙嬌的吃驚面孔,讓向來行事豪氣的我也有些羞澀。我坐在靠牆的長凳上端詳你找書的身影,無目的地穿梭在高聳的書櫃之間,時而仰起頭掃視,時而蹲在地上細細撫摸書背,你總是這樣漫步在那方你才懂得的秘境,一向花了許多時間「找書」後才開始閱讀。我們各自享受著自己浸淫的世界,當我正暗自隨江湖上的快意恩仇和爾虞我詐起伏,你正隨著鍾文音的筆信步走到芙烈達‧卡羅強烈的黃與藍中。有次還聽到你低聲啜泣,原來是被「我們回不去了」的半生緣打動,也有次我的笑聲不小心打擾了你,正是桃谷六仙自個兒說瘋話的時候。

每次在一起回教室的路上,彼此分享著今日的豐收,你告訴我張曼娟筆下的漁娘和她的不解之緣,我談起朱天文筆下悲壯的楚人和漢人大風起兮。在文藝的你面前,我遲疑很多次才談起我最愛的武俠,你似乎也抱持著和我同樣的心情,二個星期後才推薦你崇拜的蔣勳林懷民。每一次交流中總覺得自己的世界太小而你的太淵博,你卻笑著說我的世界較你的活潑,於是相約,要點一本書給對方。我開始讀起了傾城之戀,而你見識了鄭愁予詩集,日積月累,終於有了較多的交集,我說起老人的笑,你便直接接出「孤飛的雁是愛情的殞星。」默契根深柢固,我們一直尚友前人。

還要繼續下去,這樣的心靈談話,高度的靈性增長,使彼此的心貼得更近。感謝你,與我共度閱讀時光的朋友。

與我共度一片夕陽的朋友/三射 張芷玲

朋友是能讓悲傷減半、快樂加倍的人。在朋友的面前,我們可以脫去臉上堆垛的虛偽晴朗、盡情蔓延著心中延續的梅雨。而我知道,我永遠有一個足以承接我所有淚水的海洋,她的名字是朋友。

曾經,我們是個形同陌路的兩人,處在同一個班級、唸相同的書、卻有不同的朋友圈子。直到我們坐在一起,才發現彼此在個性及興趣上的交集竟擁有大片重疊,卻為了課業的壓力、競爭的猜忌,不敢輕易拆除心中的壁壘,把為了她的風趣而展現在眼中的笑意收集,把為了她的幽默而綻放在嘴角的笑靨寶藏,留在孤獨時在一個人細嚼品嘗。

但天地向我們展現它無窮無盡的寬廣胸襟,日脯時分中正四樓邊陲的陽台,讓我們共享一生中最美的氣度。這樣鑲著連綿金邊的不盡雲朵,這樣不求回報無限返照金光的天空,又這樣一寸寸死去卻不放棄綻放光芒的夕陽,讓我們佇立良久,任由眼淚折射出彩虹滾滾流出。

發現彼此對美景相同頻率的共鳴,我們開始追逐著時光,但這次我們知道有一雙手可以緊握,有一雙肩膀可以依靠,得以不畏懼地追不上夕陽,就撞上。因為有了她,我的朋友。

 

與我共度夢想的朋友/三書 劉重均

地下室盈滿呼喝的聲音,一滴汗珠自我的眉梢墜落,兩滴、三滴,在球桌上暈開誠無限記憶迴圈。曲折時光迴廊裡,有一群女孩曾邁開相同步伐,為了同一個夢想。

國小二年級被父母送進桌球隊,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的身體不好,他們希望藉由運動強健我的精神體魄。但在球隊教練極高壓的訓練之下,我像是一隻瘦弱的羸馬,一天幾小時及動輒十圈操場的練習,除了疲乏,還是疲乏。好幾次,我掙扎著要不要告訴父母,但在看見他們充滿期待及關愛眼光時,我又退縮了。進球隊練習依舊是件痛苦的差事,直到,我交到一群女桌的好友。

萬分驚訝地,我發現,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心情—-樣疲累,一樣惶恐,一樣不知所措。從此,我們學會替彼此加油,跑完十圈操場,我們曾經倚在學校欄杆上,在彼此的笑語聲中欣賞夕陽的一線酡紅;當教練無情的斥罵如冰刃般落下,我們會在休息時伴著彼此一同哭泣;當手被球拍磨破,身旁的隊友會立刻遞上友情的OK繃;當一個人為了一顆永遠也打不到的球跌倒時,身邊總會同時伸出好幾雙手。在女桌裡,沒有人會孤單。

三年後的北市中小學運動會頒獎典禮上,我們全都被眼淚綁架,身後的鎂光燈恣意閃耀,我們心裡卻只有深深感謝,感謝曾有一群傻女孩,擁有同一顆心,用彼此的友情作為弓箭,射下人生中的第一個夢想。

與我共度一杯咖啡的朋友/三真 張淨涵

推開門,我挑了一個靠窗的單人座,只有一杯咖啡和我。我瞄了一下時鐘,時間只夠喝完這杯。      吧台後面沖煮的水氣蒸騰而上,伴隨著另一杯咖啡咕嚕嚕的煮開。那個人在我右後方的圓桌坐下,拾起我原本想看的那份報紙、有一搭沒一搭的翻著,店裡漸漸只剩下咖啡機還在喋喋不休的耳語。       台北市巷弄就像小溪的支流,每個人都像河床上的卵石一樣清晰可見,在落地窗前就像皮影戲偶,自己演起自己的故事。我喝了一口熱咖啡,綿密的奶泡在舌尖逐漸塌陷,溫熱的香氣逐漸竄進鼻腔、再和咖啡一起滑入喉間。我偷偷望了一下右後的圓桌,驚喜的發現有人和我一起凝望窗外。

行人的腳步踩著每一寸時間忙碌的邁進,顯得我的駐足有些詭異,但我卻得承認、停下來觀察人生是我無法抗拒的癮頭—光是觀察就如此迷人,此時我卻還有另ㄧ雙目光和我一起共品這份沈醉。最後一口咖啡入口,我又匆匆推開門、加入行人的川流不息。

但我至今仍記得那個醇厚的午後。

高三模考專區

1001第三次學測模考佳作:閱讀理解

2012年1月6日

二、閱讀理解

閱讀框線內文章後,回答問題:

(一)請說明作者對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看法。

(二)針對作者看法及其所舉例證,你是否同意?請說明並闡釋之。

說明: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

(一)、(二)合計文長限250字~300字(約11行~14行)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史記.伯夷叔齊列傳》)

注釋:

  1. 積仁絜行:積聚仁義,整飾德行。
  2. 糟糠不厭:糟糠,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厭,滿足。就連酒糟、米糠這樣粗劣的食物也吃不飽。形容生活極其困苦。
  3. 卒蚤夭:卒,最後;蚤,通「早」;夭,少壯而死。
  4. 盜蹠日殺不辜:盜蹠,古代名為蹠的一名大盜;不辜,無罪的人。
  5. 暴戾恣睢:暴戾,剛暴狠戾;恣睢,暴橫放縱。形容凶狠殘暴,任意橫行。
  6. 儻:如果、倘若。同「倘」。

◎ 三忠  詹淑評

(一)司馬遷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理解是:善良的人命運應當平順,而惡劣之徒則理應坎坷多舛,在這樣的認知下,他進而舉出有德之人如伯夷、叔齊、顏淵、乃至近世行不由徑的君子們無不早夭、慘遇橫禍,而無德之人如盗蹠、當代操行不軌的小人們卻都終身逸樂、壽終正寢,兩相映照下,司馬遷便開始懷疑所謂天道是否存在。

(二)我並不認同司馬遷的看法。《易經》中有段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謂「慶」不必侷限於一時人的際遇安穩與否,更可從他流芳後世的價值來評斷,伯夷、叔齊雖然死不得其所,但不也得到「聖之清者」的美譽?而「多行不義,必自斃。」更可拿來檢驗那些苟且的小人們,他們之中又有誰是稱頌於後世呢?因此我與太史公想法並不一樣。

◎ 三孝  涂皓乙

(一)作者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並以天道不與善人的例子,以及天道與不善之人的例子來論證他的懷疑。

(二)我不認同作者的看法。首先從天道一詞來定義,作者定義的天道所指的是以結果而論,伯夷、叔齊以及顏淵,他們的餓死與蚤夭非天道與或不與,而是究因於他們所貫徹的心中信念,從旁人的角度而論,是天的不公,然而這卻是伯夷、叔齊與顏淵能接受的。而反例中的盜蹠壽終不代表是天道所與,苟且偷生,後半生在悔悟或是害怕的折磨中比早夭更令人難受。我認為此句話的理解,首重天道與善人的定義,必先探究例子的背景,才能論證是否合於這句結論。

◎ 三仁  陳庭琪

(一)作者對於「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帶有質疑,因為他只見伯夷叔齊顏淵等積聚仁義、整飭德性之人卻生活窮困潦倒,最後落得餓死或早死的下場,然而盜蹠如此暴戾恣睢卻可以壽終正寢,天道真的常幫助善人嗎?那怎麼會有如此結果呢?

(二)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人生的價值並非只有財富或長生不老,伯夷叔齊顏淵雖然物質層面匱乏,然而他們堅持自己的原則,其心靈的富足是盜蹠不能比的。像以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陳樹菊阿嬤,其善心的美名聲名遠播,然而陳進興這類作姦犯科之人卻落得遺臭萬年的下場。我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人未必會得到財富的回饋,但其心靈的快樂、自在是無價的。

◎ 三愛  柴青瑀

(一)作者懷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說詞,因為回溯歷史許多賢良或者早死或者遭受貧困;反觀盜蹠卻得以壽終,而近世不德之人亦「終身逸樂」,富厚者累世不絕。

(二)不同意。誠如作者所述,很多時候人生的際遇並不公平,或許善人反而遭逢更多不幸,但我認為,生命的價值並不取決這些外在的際遇(如例中生命長短、窮達)。伯夷、叔齊因堅守「義」而餓死,對他們來說,這「死」便不是不幸,而是他們選擇體現生命意義的方式;顏回居陋巷而不改其「樂」,正說明他精神層面的富有與滿足。以上兩人的生命豈不是比起那操不軌而終身逸樂的小人更有價值?小人雖逸樂,心裡未必沒有愧疚不安。活自己認為有價值且無愧的人生,便是上天給與善人最好的禮物。

◎ 三平  張芷綺

(一)我認為作者不能認同「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伯夷、叔齊、顏淵是如此善人,天卻沒有庇佑他們,使他們貧困甚至餓死,卻讓盜蹠壽終,這些暗示了天的不公,甚至「常與惡人」。我認為司馬遷或許在借此抒發自己的遭遇,「非公正不發憤,而遭遇災者」,他自己不也是其中一名嗎?

(二)其實我認為天是常與善人的,即使伯夷、叔齊和顏淵並沒有優渥的物質生活,但相對於惡人盜蹠,他們擁有了極崇高的精神生活。可能我們會覺得他們的下場不好,但他們或許不這樣認為,反而感激天地讓他們成仁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但他們無愧於己啊!盜蹠就算富厚累世,罵名卻也隨之累世了,況且我也不認為他入棺前,心是平安的。因此,我認為天是常與善人的,無愧於己,無愧於天,天又能懲罰甚麼呢?

◎ 三誠  李恩萱

(一)作者對於「天道親近善人」一說甚感懷疑。不明白為何積德行仁之人、安貧好學之人不得善終,但濫殺無辜、無惡不作之人卻得以一生安逸富貴,甚至樂享天年?剛正不阿的人勇於直言進諫、盡忠職守的人整肅貪官汙吏、憂國憂民的人為文著書,最後竟遭遇禍害!那麼真有所謂天道與善人嗎?

(二)我不同意作者的看法。即使自古以來,人們所認定的英雄豪傑,多是命運坎坷、抑鬱而終,然而,天道的獲得,不以活的安不安逸為準則。天道即天意之所向,也是人心之所向。有德之人,其樹立的典範為後人效法,其所為之功業為後人稱頌,其精神氣度,恆存於後人心中。

◎ 三勤  游韻平

(一)司馬遷從作史記中的考察及探勘中感慨「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不準確性。若老天有眼,就不會讓伯夷、叔齊等善人枉死;更可恨的是,讓善人早逝,卻留壞人作惡多端、終身逸樂!這讓太史公不禁困惑:所謂天道,究竟是好是壞呢?

(二)我想我認同太史公的例證,但我選擇另一種角度看天道。善人的死並非都是老天的錯,有時是善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這就像「不吃嗟來食」的乞丐,授食者都已道歉,為何還決意不吃?至於壞人長存的觀點,我相信因果報應。風水輪流轉,沒有人的風帆是永遠順風,那些濫殺無辜之人,終有一天會債留子孫,如同訓儉示康一文中,豪侈奢靡的石崇,最後全家滅亡是一樣的道理。與其近看一人之天道不公,我選擇長期來看其家族之衰敗。

◎ 三溫  陳瑀

(二)我部分同意。這樣的質疑就算放到現今社會也適用。「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似乎也一直是真理。可是伯夷、叔齊、顏淵所求的豈是長命而享福?他們求的是貫徹自己的理念,而後影響他人,他們圖的是正確價值觀在世上的傳行!一如有句話說:「孔子懼,作春秋。」孔子何懼?孔子怕的是道德敗亡!以此觀點來看,雖然天道沒有讓好人長命,可天道讓他們的思想流傳下來,而後人也延續了正確的價值觀。

◎ 三良  李岱霖

(一)司馬遷否定儒家的傳統看法,認為善人如伯夷、叔齊而無法善終,惡如盜蹠之徒而得壽終正違背了「常與善人」的論點。

(二)我認為此種觀點有失偏頗。何謂天道是其爭論之點。伯夷叔齊死而得以保全其德行,故其雖餓死首陽山,孔子仍認為其得善終;司馬遷則視世俗之財富、生命之長短為天之道,故認為盜蹠之徒得以壽終。但人的一生,其價值並不能以二分法分為道德與權勢,天道的定義人人有別,我們能確定的是當你行善時,便能汲取心靈的快樂,而對我來說此即為天之所與。我不贊同司馬遷所言,因為財富之外人生更有其他意義。只要自己能由善中獲取心神的滿足,那便是得於天道了。

◎ 三儉  游臻

(一)作者反對此看法。因為如同伯夷、叔齊及顏淵等善人也並非善終;盜蹠此種罪惡昭彰的暴徒,恣意妄作卻富而傳世。如此一來,天將助善人的概念實無法類推適用於立是尚的許多名證。

(二)作者所提出的想法從單一角度而言是無從辯駁的,但卻過於侷限於一隅。「天」並非只代表了一個的壽限翰累積的財富,亦存於人心。當顏回糟糠不厭時,內心卻是泰然自若的,內心知足常樂豈為不幸?而當盜蹠大快朵頤著山海珍饈時內心卻需要憂慮:若官府動員,是否會樹到猢猻散?是否會有個覬覦自己龐大財富的人,嫉妒而欲取而代之?當縱情逸樂,慾望被放大時,隱憂也是並存的。而從外人的角度看待,名留青史和遺臭萬年是不同的,天理自會昭彰,還與一個人應得的評論。

◎ 三射  林玳瑩

(一)作者對於「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說法提出了質疑。由作者所舉的例子,我們可見剛正的伯夷、叔齊飢極而死,聰穎敏學的顏回被貧困頑碩的陰影壓滅了生命,而為惡無數的盜蹠卻得以壽終,自此可看出作者對這句話的不認同。

(二)我並不認同作者的觀點 也許在上述例子中善人夭亡,惡人善終,但若剝去這些實質的外在,那便會發現善人軌道於歷史的佳話,如被讚為聖之清者的伯夷、被尊為復聖的顏回,再者更有雖屍骨俱亡卻百世頌詠的史可法和身首異處卻得以精忠萬代的文天祥,反觀惡人溺足於丹青的泥淖,如文中盜蹠死後徒留作姦犯科的臭名,因此我認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有其立意和緣由的。

◎ 三書  蘇靖晏

(一)作者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持懷疑甚至是反對的態度,許多循規蹈矩的善人往往命途乖舛,而許多罪無可赦的惡人卻能終身逸樂,這樣「善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結局讓作者不禁發出了「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的不平之問。

(二)我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顏回的早夭與盜蹠的壽終固然令人憤恨不平,然而上天的安排自有祂的道理,因為時間自會證明一切──顏回被尊為「復聖」,他的好學、不貳過、簞食瓢飲為人稱頌至今;而盜蹠的暴戾恣睢、橫行霸道時間也做了最公正的審判。正因為有太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上天的安排,所以真正重要的事並不是生命的長短,而是生命的意義;不是生命的順遂與否,而是面對逆境時頑強無畏、堅毅正直的氣度。

高三模考專區

1001第三次學測模考佳作:文章解讀

2012年1月6日

一、文章解讀

閱讀框線內的文章。請簡要歸納作者對文學作品的觀點,並舉例印證作者的觀點。文長限150~20字。(約7行~9行)

我認為文學的背後其實有著憂傷和困惑,——所有的問題在教科書中都得不到解答,但是每一本文學作品都在告訴我們這些事情:生命中流浪的形式、生命裡孤獨地自我的獨自,生命裡安慰及愛的形式,都在文學中使人一目了然。

(改寫自蔣勳〈我願是滿山的杜鵑〉)

◎ 三忠  詹淑評

蔣勳認為文學作品能提供生命的解答,使漂泊的旅者、寂寞的人們以及在愛裡跌撞的勇士覓得一絲慰藉。透過閱讀,我們得以在文字間與己裸裎相對,滌盡憂傷與困惑,終能找到再前行的勇氣,而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正是擁有如此意義的文學作品,書中描述小人物生活的荒謬與辛酸,更擷取一幕幕臺灣底層社會的真實風光,藉著作者細致的筆觸,我們走入燈紅酒綠以外的世界,並為他們的堅毅深深撼動,這便是文學作品的價值與使命。

◎ 三忠  丘子軒

作者認為文學與生命是密不可分的。生命中的憂傷、困惑,抑或是流浪、孤獨,或是安慰、愛,皆能從文學中獲得共鳴、得到解答。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先敘述自己被貶謫之後的困境,接著再寫出「始得西山」之後心境的轉變,此文使我們更能勇於面對生命中的困境,並突破之。狄更斯的《孤雛淚》使我們體會流浪、孤獨,還有生命中偶然的曙光與愛。東西方文學名著皆可印證作者的觀點。

◎ 三仁  徐彤

作者認為文學寄託了生命中的憂傷與困惑,文學和人們的生活型態、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連結,比如柳宗元永州八記便書寫了一種被迫的流浪形式及被貶官而不得志的無奈寂寥;陶淵明在他的田園詩中寫出可以逍遙過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快活;屈原離騷道盡了他的落寞、失意和無奈;同樣地貶官,蘇軾在赤壁賦中顯現的卻是一種超然脫俗的氣度。每件文學作品都住著一段人生歷驗,希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啟發。

◎ 三愛  吳芊瑩

作者認為文學有自己的形貌和紋理但沒有精確的解答。然而文學作品底下的生命形貌往往都是孤獨的,附蓋著一層厚厚的憂傷和困惑,但透過書寫,生命中依然有安慰及愛的形式。就像蘇軾在〈定風波〉中將孤獨和憂憤幻化成豁達的步伐,一簑煙雨也能吟嘯徐行,回首生命中種種的蕭瑟,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安慰和泰然面對,這就是文學使憂傷及安慰一目了然。

 

◎ 三和  李怡萱

無論是孤獨、愛或流浪,作者在文學的背後看見了一種更深刻的生命層次,而這種層次是教科書無法替我們回答的一種關於生命的天問。司馬遷將悲憤化為力量的蛻變;蘇軾的曠達超脫,從古迄今,多少人以文學寄寓面對人生的智慧。龍應台女士曾說:「文學是讓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因為藉由文學在精神層次獲得提升,使我們變得悲憫、獲得安慰,澄澈的心因此能聽見生命的獨白。

◎ 三平  黃翹

作者認為,文學所能呈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字上的精挑細選,更是一種訴說自身生命歷程的獨白。例如陳芳明的出發便能具體印證上述說法。出發的文字其實很簡單,卻深刻地刻劃出了陳芳明寫作時的背景以及自己內心的糾結。再出發回到故鄉亦或是留下?回到那已無法返回的童年亦或是待在現今這個幸福的世界?文學最困難之處,一直都不是堆砌文字上的問題,而是如何將自身所想表達的一切,正確且精準的傳遞給讀者。

◎ 三溫  陳昭儒

作者認為許多人生中遭遇的困難、不順遂,人們對此產生的憂傷、困惑,在任一文學作品中皆能照見相對應的處理方式、想法,以及愛與慰藉的形式。例如:宋朝蘇軾謫居黃州之時,困厄可以想見,他卻寫下定風波,這一趟自在的林中之行,所聞所見轉化了心境,從而「也無風雨也無晴」。謫居是蘇軾生命流浪的形式,而定風波便說明了他獨自尋獲愛及安慰的結果。

 

◎ 三良  周祐羽

作者認為文學作品中隱含著憂傷與困惑,並將體悟及感受傳達給讀者。如屈原在〈漁父〉中寫出了自己的清高孤寂之感,不被用於世之痛,「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深沉感慨。細細咀嚼他所寫的一字一句,沒有此種經歷的人對於孤獨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而有同樣經歷的人則會有相知之感,或許可以減輕他的苦痛,為他指引方向。文學作品就是將自身的困惑濃縮於字句之中,在遇到讀者時倏然地一躍而出,留待讀者深入探討及體會。

◎ 三儉  趙元甄

作者認為文學能傳達生命的困惑、形式、獨白和愛,而這些疑問都是無法從教科書中得到解答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在於將個人對生命的體悟和見解書寫下來,並帶給後人啟發領悟感。龍應台認為一篇好的文章能勾起人的悲憫,而一篇佳作尤能讓人在憐憫外更產生一種自覺。在閱讀裡,我們不僅閱讀他人得生命歷程,同時也為自己的困惑找到出口。黃春明筆下六零年代台灣農村人物的艱辛哀愁,同樣也使人在文字之間找到生命的愛及形式。

◎ 三書  姚薰

文學使隱藏在表象背後的情感得以被挖掘而呈現,生命不像教科書有標準答案,甚至附上詳解。透過文學,替生命中幽微而高低起伏的悲與喜、愛與恨、心性與義理種種無法精確定義的情緒描繪出較清晰的輪廓。就像文天祥在苦痛的現實中找尋不到出路,卻能透過正氣歌和過零丁洋詩,抒發他對處境的憤慨、對國家的關切,及對自我崇高的期許。因為有文學,使他黑暗的世界能夠亮起來。

◎ 三真  郭亭均

作者認為讀者在人生中所遭遇的問題皆無法獲得解答,卻能夠在一本文學作品中,看見不同的人在各自生命中的困頓、自白或是溫暖。從三毛哭泣的駱駝中,除了一窺荒漠風情,更能品嘗她在這片大沙大漠中,如何放逐自己的靈魂,流浪他鄉。孤獨六講裡的蔣勳,以「孤獨是圓滿之始」為題,藉自身獨白,撼動了每個孤寂的心靈。人生舞台永遠上演不同的戲碼,我們卻可以從文學中,找到一點相呼應的情感。

◎ 三恭  高昀婕

作者認為文學的背後往往藏著憂傷與困惑,因為人生的問題沒有標準解答,而且時常無解。而在人生的旅程中不可能永遠順遂,時常伴隨憂愁與失意。然而文學作品都在告訴我們生活的態度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梭羅的湖濱散記展現生命中放下塵俗,自在自得的流浪形式;蔣勳的孤獨六講教人面對生命中孤獨自我的獨白,並學習跟自己相處;杏林子的作品透露出逆境中的生命光輝,透過他的文字告訴人們愛與安慰的形式。文學教人成長。

高三模考專區

愛戀水沙連-日月潭之美(中文版)

201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