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臺北文學季活動網址:http://2012tlf.culture.gov.tw/index.html



出版「第一本書」是每位作家重要的第一步,不但關係日後寫作方向,也從這裡堅定了寫作之路。
「第一本書」對作家個人而言固然是大事,一般人不注意的是,其實對「一個地區,一個時代」而言,同樣是大事。試想作家「起步」之時,正是文學種籽「開花結果」,又將「花果」公開亮相,展示給讀者的時刻。台灣文壇,不,台灣文學花園於是花團錦簇,出現各型各色新品種:小說、新詩、散文、劇本、評論,新人新作繽紛綻放,在不同時段裡爭奇鬥艷。
新品種新款式集結一起,便形成文壇一股「新潮流」。新作家出現的時間版圖,標誌著一個地區文類題材的潮流走向――什麼地方什麼時段,集中出了哪些新風格新形式,「文學風景」的特殊性於焉誕生。仔細觀察的話,脈絡分明的「文學史樣貌」便在其中。例如「戰後六〇年代」展區,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東方白、七等生、王禎和等一群現代主義風格小說作家,便集中在兩三年裡紛紛推出第一本書。到了七〇年代,這棵「台灣文學樹」更加巨大茂盛,像:吳晟、宋澤萊,古蒙仁、林清玄,蕭蕭、顏崑陽等人則同一年裡,即1976年,出版他們第一本書。作家「起步」踏入文壇,我們聽到的是紛紛開花的聲音。
展出「作家第一本書」的意義多重而且多元。個別來看,它是「認識作家」的第一步。許多實例說明,越是作家早期作品,越接近「原始面貌」。剛提筆創作,常以自身經驗或周邊人物為題材,因而質樸寫實。俗語「三歲定八十」,由處女作看一個作家或有相同功能。固然作家資質成就個個不同,有人出手不凡,首次出書即是成名作;有人大器晚成,卓然成家之後羞於重提少作。但無論那一種,都是讀者重新認識作家的大好機會。
如果把幾十年來超過兩百種「作家第一本書」串連成一條線,呈現或顯影的,還不只前述的當代文學史。須知一本書的完成,除了作者,還有幕後策劃的編輯人、出版人、封面設計者。「書封面」分區陳列,觀眾隨著流程,可瀏覽欣賞辨別各時段書封設計的不同風格。封面或裝幀藝術本是美術設計的一環。欣賞書籍之美的同時,還能看出:到底哪些機構哪些人,不計盈虧費心編出琳瑯滿目的「作家第一本書」?許多歷史悠久的出版社目前仍在軌道上運行,更多出版社則完成階段性任務,已在各自的年代發光發熱,為文學出版史寫下璀燦的一頁,像大業、文星書店,大林、仙人掌、蘭開書局、水芙蓉、純文學出版社等,戰後一頁「文學出版史」隱身其中。
為顯現文學書的歷史脈絡,本次展出以「作家第一本書」的「出版時間」為分區依據――整體略以十年為段,分成四區,每區再按出版年代依序排列,希望能凸顯文學風潮的發展腳步。首區包括戰後直到1960年代,二區三區分別是1970以及1980年代,第四區距離此時最近,集中解嚴以後的作家作品。本次展出約計250家,分區情形如下:
第一區:早春花束──傳承與播種
一九五○及一九六○年代(1944~1969) 從楊逵到黃春明,總共展出66家
第二區:混聲合唱──鄉土與耕耘
一九七○年代(1970~1979) 從曹又方到席慕蓉,總共展出77家
第三區:都市的雲──多元與開放
一九八○年代(1980~1989) 從黃凡到藍博洲,總共展出60家
第四區:蒙面叢林──新秀與爭鳴
一九九○年代以來(1990~2004) 從瓦歷斯.諾幹到伊格言,共展出47家
籌備整理作家第一本書的過程,發現好些書已絕版多時,不但市面上找不到,甚至圖書館都不見蹤影。此外,一些讀者推崇懷念的書,問世後雖一時斷版,若干年後仍有其他出版社再版三版。同一書名的大小版本排列起來,看出不同設計者的巧思,更充滿藝術趣味。而書是由作家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為了各時區的「文學呈現」更有立體感,每一時區儘可能搭配作家照片同時展出,讓「作家第一本書」主題展,不僅展出書本面貌,也把部分「作者影像」隨實體書共同展出,讀者大眾既看得到書,也看到寫書的人。
展覽
臺北文學季

「臺北的告白:關於我的10件事」主題書展及系列活動
百年來台北文學積累了豐富成果,而文學與城市的對話,
仍潛藏在長街深巷與厚重書頁間。
像一個羞澀的孩子,亟欲訴說,卻往往不可得。
現在,請聽我的深情告白——
訴說台北,訴說文學,訴說許許多多被遺忘的故事。
◎主題書展
身世(莊永明) 住民(鄭美里)
音樂(馬世芳) 建築(李清志)
美食(焦 桐) 性別(紀大偉)
愛情(宇文正) 自然(劉克襄)
閱讀(傅月庵) 社運(張鐵志)
十種常民生活,十位選書達人,一百本文學好書
2011/11/12(六)~2012/2/26(日)
10:00~21:00(週一休館;2012/1/1、1/22~1/29國定假日休館)
紀州庵文學森林(臺北市同安街107號)
◎開幕茶會暨畫話紀州庵親子活動
11/12(六) 開幕茶會 10:00~11:00(帽子劇團文學劇場現場演出)
畫.話紀州庵親子繪畫活動 11:00~12:00
◎「臺北的告白」系列文學講座
11/12(六)14:00 臺北X文學X音樂/馬世芳
11/12(六)16:30 臺北X文學X美食/焦桐VS.莊祖宜
11/19(六)14:00 臺北X文學X愛情/宇文正VS.章緣
11/25(五)19:00 臺北X文學X閱讀/傅月庵VS.蔡珠兒
11/26(六)14:00 臺北X文學X住民/鄭美里
12/02(五)19:00 臺北X文學X身世/莊永明VS.林文義
12/03(六)14:00 臺北X文學X自然/劉克襄
12/11(日)14:00 臺北X文學X性別/紀大偉VS.劉黎兒
12/17(六)14:00 臺北X文學X建築/李清志
12/18(日)14:00 臺北X文學X社運/張鐵志
※所有活動自由參加,事先報名可優先保留座位,活動若有異動,主辦單位將隨時於活動網頁更新。
※預約座位(11/1起開放預約)
★沒有預約到也不要緊,現場還開放30~40個座位,請即早入場喔~
◎「文學視窗」圖文徵集活動 》活動辦法
點開屬於你的文學視窗,截留最獨特的閱讀風景,獎品包括:獎金、紀州庵文學茶館與講堂優惠卷,還有作家簽名書喔!
收件日期:11/12~12/31
紀州庵文學森林:http://kishuan.pixnet.net/blog/post/4725722
展覽
為慶祝建國100年,內政部除於今年婦女節召開第一次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議場外同時也將展出「臺灣女人‧精彩100」主題特展。(在國家圖書館1樓展出)
內政部部長江宜樺表示,特展中記錄了100年來臺灣女性的生命歷程,展現各領域的女性群像,重現女性的生活流行與衣飾演變的樣貌。他強調,她們不論是菁英或庶民,不論是在私領域或公領域,都展露出女性所獨有的堅韌與柔性的力量,這股力量也是帶動臺灣整體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臺灣女人‧精彩100」特展記錄了這一百年來臺灣女性在各方面的卓越成就與貢獻、政府與婦女團體推動婦女權益的發展、以及日常生活的流變。展示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世紀見證‧女史進程」、「她的瞬間‧歷史永恆」及「穿越時代‧她的生活」,除了平面刊物及物件展示,還有多媒體互動裝置,增加參訪民眾與展示內容的互動性,另外也播放影片,展現不同年代臺灣女性生活角色與社會進展。
內政部表示,中華民國這一百年來的進程,從舊時代到新紀元,都有著女性努力創新、貢獻社會的身影,包括臺灣一百年來第一位國家女性副總統(呂秀蓮)、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張金蘭)、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第一位奧運奪牌女選手(紀政)、高爾夫球世界第一(曾雅妮)以及第一位高等女子商專創辦人(包德明)等。
在教育方面,內政部指出,傳統社會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的影響,女性較少有受教育的機會;儘管如此,我們看到清末民初之際的張聰明女士,首開先例,創辦全臺女子首學—淡水女學堂,戒纏足、興女學,開啟臺灣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百年後的今天,臺灣教育界已有許多優秀的女性學者專家,投入興學與教學研究的行列;臺灣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已突破百分之五十,可謂兩性平權的一大進步。
另外,建國初期,活躍於政治與國際社會的第一夫人蔣宋美齡女士,堪稱我國近代政治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政治家與慈善家。她不但在抗戰時期於美國國會演講,成功說服美國對華援助,更於戰後成立「婦聯會」,號召女性投入戰地後援的行列,其風華與智慧仍為後人所歌頌。值此建國百年之際,我們看到臺灣愈來愈多女性投入政治與社會服務的領域,臺灣國會議員女性的人數達百分之三十,領先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而臺灣女性從事社會服務的人數也達百分之七十,在在顯示女性在公共參與的貢獻與努力。在就業經濟方面,內政部指出,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角色分工,讓多數女性留在家庭養育兒女、從事家務勞動工作。
隨著臺灣經濟開始發展,女性投入勞動及創業市場,現今女性走出家庭,投入就業市場,勞動參與率突破百分之五十,且有更多女性自主創業,帶領企業在全球市場中寫下女性企業家的璀璨一頁,而當代女實業家前裕隆集團總裁吳舜文女士,研發國人第一部自製汽車,帶領臺灣汽車產業走向品牌專業,展現魄力、克服種種挑戰,是女性企業家的典範。
理性的科學與學術領域,內政部說,吳健雄是華人科學史裡必須記載的名字,因為她解開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第一號謎底,成為奠定物理科學「對稱性革命」的第一人。吳健雄在1957年當選為中研院首位女院士,1975年更打破一向由白人男性擔任的傳統,成為美國物理學會首位女性會長,為二十世紀偉大女性物理學家。今日,愈來愈多傑出女性科學家,在科學領域表現出色,更在國際獲得肯與尊重。此外,軍人保家衛國,陽剛執法形象,一向被視為男性工作職業代表。我國國軍史上也出現五位陸軍女少將:周美玉、姜毅英、潘愛珠、柴惠珍、池玉蘭。
近年來,在性別平等思維下,巾幗不讓鬚眉,各軍警職領域中都有傑出女性表現,包括陸軍少校黃慈婷為第一位女性戰鬥直昇機飛行官(2001年),海軍中校謝艾潔為第一位女性艦長(2007年),海軍少尉黃慧芬為第一位女蛙人(1999年)。建國百年的今日,愈來愈多女性投身軍旅,這些立足軍旅的女子,用專業與智慧贏得肯定。
內政部說,為了讓社會大眾能看到臺灣女性一路走來的耕耘與社會貢獻,內政部特別於建國百年之際,籌辦「台灣女人‧精彩100」特展,整理記錄女性權益相關之民間發展、婦團運動、政府作為,以及女性人物群像、日常生活流變等紀錄。同時也在人物單元中集結政治、婦團、法律、宗教、教育、藝文、醫藥、科學、體育、公益、經濟、軍警等12個不同領域的女性群像,展現臺灣一百年來,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女性的身影,看她們如何發揮影響力,為自己創造豐富的人生,也為歷史留下瞬間的永恆。內政部期盼以此特展為開端,持續收集記錄臺灣女人各項精彩,特展期間為3月7日至3月31日,歡迎社會大眾踴躍前往參觀。
展覽
台灣女人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展 期:2010/10/08 ~ 2010/12/26
陳列室:103, 104, 105, 107, 202, 204, 206, 208, 210, 212
參觀網站
南宋為期一百五十三年(1127-1279),為中國文化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時期。南宋朝廷一方面宣示承繼大統,重振禮樂規章;一方面振興江南文風,重視儒學教育,融合釋道,確立以朱熹為代表的經學道統;此外,獎勵各種經濟發展,以至於農耕進步,商業繁榮,手工業興盛,海外貿易蓬勃。經濟富庶帶動文藝創作之風,詩文詞章,或尚以文載道,或追求閒逸自然;風雅之士喜好文物鑑藏,講究生活品味。在書畫與工藝製作方面,隨著皇室的倡導與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與人文風氣的轉變,無論在內容與形式上,都創造出獨特而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對後世藝術發展影響深遠。 閱讀全文…
展覽, 藝文資訊
展覽, 故宮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