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綠園文粹’ 分類過的Archive

綠園文粹第十二期徵稿囉!

2018年12月17日

北一女中第十二期《綠園文粹》徵稿啟事(修訂)

一、主辦單位: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

二、徵稿宗旨:提升本校藝文創作風氣

三、   徵稿對象:本校全體在學學生

四、   徵稿項目、內容、獎勵辦法:

項目

代號

內容與規定

獎勵辦法

第一名

(一名)

第二名

(一名)

第三名

(一名)

佳 作

(若干名)

小小說

A

1500字以內

2000元

1500元

1200元

800元

現代詩

B1

40行以內

1500元

1000元

800元

500元

B2

10行以內

1000元

800元

600元

400元

現代散文

C

2000字以內

2000元

1500元

1200元

800元

國寫卷一 第一題

D1-1

問題(一)(二)

皆依題目規定

高一二組

高三組

以上各組各題取特優三名,

每名500元

國寫卷一 第二題

D1-2

700字左右

國寫卷二 第一題

D2-1

依題目規定

國寫卷二 第二題

D2-2

問題(一)依題目規定

問題(二)700字左右

五、   投稿日期:108年2月11日(一)~15日(五)13:00截止

六、   投稿地點:學珠樓四樓「藍區」國文科辦公室,依文類投入徵稿箱

七、   公布得獎名單:108年3月中旬

八、   獎勵辦法:本次徵文得獎作品將印成第十二期《綠園文粹》一書出版。得獎者除獲頒獎狀、獎金外,並獲贈第十二期《綠園文粹》一本,不另支稿費

九、   投稿注意事項:(公布於北一女中首頁及國文科教學資源網)

1. 格式:電腦打字,以Word編寫,由左至右橫打,版面規格A4直式,上下左右邊界各為2.5公分,單行間距

2. 標題:篇名採新細明體16號字,置中對齊。篇名旁不可標註作者姓名、班級

v國寫題第一題、第二題各一頁,並於頁首打字,例如:「卷一第一題」「卷一第二題」,置中對齊。卷一第一題、卷二第二題,於第二行行首開始,標明「問題(一):」「問題(二):」並直接回答內容。卷一第二題、卷二第一題,於第二行,標明自訂題目,置中對齊,並於第三行起,依照作文格式分段打字

3.  內文:中文採新細明體12號字,全形標點符號;英文採Times New Roman 12號字

v現代詩於末行之後括弧標註總行數,其餘文類於文末括弧標註總字數

v國寫題於各問題及作文文末括弧標註總字數

文中不得書寫班級、姓名等作者相關資料或記號,亦不得暴露作者身分,違者取消資格

4.  列印:一式三份,採單面列印。作品超過一頁者以及國寫題,請在頁尾置中設定頁碼,統一於左上角裝訂

5.  裝封:將三份稿件放入同一個A4規格信封後彌封,稿件平置勿摺疊

信封中路書寫作者班級、姓名。信封右上角註明參賽「項目」及「代號」

6.  其他:

(1)     為鼓勵創作,得獎作品同一文類同一作者僅錄取一篇

(2)     嚴禁抄襲及一稿兩投,作品必須未曾在任何報章雜誌、網路發表或公開展示及出版;違者除取消名次、追回獎勵外,並按相關規定處理。若觸犯著作權法,則由作者本人自行負責

(3)     參賽作品恕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得獎者須繳交電子檔,以便付梓,作品版權歸本校所有

修訂說明:

  1. 為使國寫題徵稿兼顧質與量,因此修訂項目及內容規定,並增加獎勵名額
  2. 國寫項目的高一二組,建議書寫完成後由該班國文老師推薦投稿
  3. 國寫項目的高三組,統一由高三各班國文老師推薦,每班每題一名為限

綠園文粹

《綠園文粹》的美好迴響

2017年6月2日

感謝台中女中陳昀瑜老師〈聚焦107:國文寫作測驗因應策略〉一文中的教案設計,提及她運用敝校《綠園文粹》第十期《寫作這件事:北一女的青春書寫》,喜見知音。

目前《綠園文粹》的編輯宗旨,即以裨益國文寫作的教與學為目標,而近日第十一期《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業已出版,聚焦最新國寫知性與感性寫作趨勢,其中亦有優秀作品可供學生觀摩、討論,並有專文賞析與論述   以資教學運用。歡迎文學同好,參閱指正。

封面編輯檔
20170602115636_0011

綠園文粹

北一女中 第11期綠園文粹 《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密碼藏書票 說明

2017年5月19日

為感謝讀者熱情支持本書,校內通路販售的書籍,可獲得北一女限定限量藏書票貼紙乙張。

此藏書票由73屆校友張晏寧設計、繪製,簡要說明如下:

1. 藏書票為圖書的身分證,加入拉丁文EX-LIBRIS,用以表示「這是我的書」。

2. 為了呼應書名「寫作密碼」,藏書票圖形中暗藏四字密碼一句,歡迎大家動動腦,一起來解謎。

3. 將藏書票貼上書籍後,可於圖形下方空白處,簽上姓名、日期或個人化印記,本書即成為您獨一無二的藏書。

下方圖文之智慧財產權,屬於北一女中國文科所有。

12

綠園文粹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 出版了!

2017年5月17日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當知性遇見感性:北一女的寫作密碼

2017.5.19  強勢登場!

本書內容包括北一女學生的文學創作與命題作文。文學創作分為小小說、現代詩、小詩、感悟散文、知性散文等五種文類,並附有北一女老師的「總評」、「賞析」與「關鍵密碼」。命題作文則收錄校內近兩年來作文比賽首獎,除了精闢點評外,更撰寫「感悟作文的寫作策略」與「知性作文的寫作策略」,專文論述兩類作文的關鍵密碼,讓你迅速提升知性與感性寫作能力。

購書資訊:(請洽各大網路、實體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書海報2

綠園文粹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得獎名單出爐囉!

2017年3月21日

恭喜綠園知性與感性才女們榮登金榜,敬請期待第十一期綠園文粹出版唷!

最新版得獎海報

綠園文粹

綠園文粹第十一期徵稿囉!

2017年1月10日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新增文類「報導文學」徵稿說明

2017年1月9日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新增文類「報導文學」徵稿說明

一、    目的:讓擅長寫實風格、精於校園觀察、敏於現象探索的同學,能有一方書寫的園地,亦祈《綠園文粹》能保存更多元的文學佳作。

二、 報導文學說明

(一)    定義:力求客觀的報導性文字,針對特定時空下的歷史問題、社會結構,乃至人種與生態環境的發展,蒐集與體驗各種見聞與紙上資料,而加以記錄報導的散文體裁。執筆報導文學的散文作者,可稱為「報告者」。

(二) 特色:報導文學必須具備「文學的真實」與「歷史的真實」。

  1. 文學的真實:透過報告者的心靈提出的詮釋、批判所構成的價值體系(失去「文學的真實」,它便淪為純粹的報導)。寫作時必須將報導語言和文學語言加以平衡、融會。
  2. 歷史的真實:報告者所掌握的資料與個人體驗的真實性(失去「歷史的真實」,則缺乏客觀的特性)。報告者必須掌握主題和資料雙方面的信實度。

(三) 寫作步驟:

  1. 1. 選擇主題:以「綠園中」特殊的「人」或「事」或「物」為主題。
  2. 2. 蒐集資料

(1). 典籍資料:閱讀與報導主題相關的書籍、檔案(如書信)等資料,掌握真實性,並建構多元的報導面向。

(2). 田野調查:在事件或事物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拍照、錄音、錄影……等)。

(3). 深度訪談﹕採訪與報導主題相關的人員,訪談時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且應進行「交叉檢證」,以確認報導主題與重要他人(如同事、朋友、學生等)所言的一致性。(參考【範例三】訪談綱要)

  1. 3. 整理資料、篩選資料
  2. 4. 組織資料、完成作品

(四) 寫作要點:

  1. 取材真實:選擇報導的人、事、物應具有報導價值,且具備真實性,方能引動讀者情思。最忌行文造假、為文造情。
  2. 選擇視角:視角可完全客觀(以第三人稱角度行文),也可適時加入作者情思(「我」(作者)也在現場中,文中有「我」的親身感受或情感),亦可經由不同參與者的視野觀點書寫(如訪談周邊相關人物)。為了文本的流暢性,應考量視角的選擇與變換
  3. 情感哲思:以文學筆調抒發對事件的感受外,富含哲思的敘事更具感染力。
  4. 適當剪裁:多方、多元蒐集資料,但能捨能擇才能聚焦寫出鮮明深刻的故事。

三、 投稿注意事項

1.  因應報導文學創作的困難度,本文類可共同創作,作者最多兩人

2.  為確保報導對象的真實性,投稿時須檢附報導對象的簡介(身分、與綠園的關係等),及創作者與報導對象合照乙張

———————————————————————–

【範例一】:陳俊志〈人間‧失格〉(第31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

作品原文

簡析

葉永鋕的悲劇發生在二○○○年初夏的早上,屏東高樹國三學生葉永鋕,在音樂課上舉手告訴老師他要去尿尿,那時距離下課還有五分鐘。這個男孩從來不敢在正常下課時間上廁所,他總要找不同的機會去。葉永鋕再也沒有回來過。

尋找葉永鋕

室友阿哲激動地告訴我屏東有一個國中生在廁所離奇死亡,死因不明,但他因舉止女性化在學校常被欺負。這是報紙一角社會版新聞透露的微弱的訊息。我擔心遺體火化後,任何可能的線索從此消失。深夜搭上統聯,出發前往陌生的高樹。

我在風沙飛塵的省道上徬徨地問路,沒有任何線索,只能相信手上的攝影機會帶給我力量。

葉媽媽回憶兒子出事的那天早上,葉永鋕喝了兩瓶優酪乳,精神抖擻地在音樂課上唱歌唱得好大聲。上課中,他向老師請求去上廁所,一邊還快樂地嚼著口香糖。葉永鋕在廁所被發現倒臥在地,只能發出微弱的聲息,掙扎著試圖爬行,鼻子嘴巴流血,外褲拉鍊沒有拉上。

葉媽媽憤怒極了,「他們都說他娘娘腔,在廁所脫他褲子檢查看他是不是查甫子。我跟他爸爸都告訴他,要看就讓他們看……。」「他小學時,我和他爸爸就帶他去高雄醫學院檢查,結果醫生告訴我們孩子沒有病,有病的是我們。」

從此,葉爸爸葉媽媽帶著讀小學的兒子,每個禮拜三搭乘顛簸的屏東客運,一家三口到高醫進行家族治療。不是要矯正葉永鋕的娘娘腔,而是試著讓全家人接受這個不同的男孩。禮拜三的家族治療,進行長達半年,成為務農的葉家記憶中難得悠閒的旅行。

廁所

高樹國中在悲劇發生當下,立刻清洗廁所。甚至到命案發生第二天,法醫到廁所勘驗時,校方都沒有封鎖現場,刑事案件最重要的直接證據,已被校方破壞殆盡。

從一年級開始,葉永鋕因為聲音尖細,愛比蘭花指,喜歡打毛線、烹飪,常和女同學在一起,就被一些同學強行脫褲以「驗明正身」。葉永鋕害怕上廁所再被欺負,不是趁上課時去,就是偷偷用教職員廁所,或要同學陪他去。

葉永鋕國二一整年沒睡過午覺,每天中午被汽修班的中輟生強迫代寫國文作業。葉永鋕留紙條給媽媽,說有人在放學途中要打他,要媽媽保護他。有同學說,葉永鋕因為怕被打,要他陪他繞遠路回家……。

高樹派出所和里港分局刑事組,一接到報案電話,第一個反應都是,「高樹國中又發生打架,欺負事件了……」

葉永鋕死後,更多的謎團浮現。

◎描述事件的發生

◎從社會新聞「發現創作主題」

◎實地蒐集資料

◎採訪相關人員~1

(葉媽媽回憶)

◎綜合採訪調查資料,想像事件發生時之畫面

(文學+真實)

◎對於性別議題的思考──同性戀不是病、陰柔氣質男孩常遭受歧視與霸凌。

◎田野調查

(批判校方不當作法)

◎報導事件(敘述葉永鋕遭霸凌的事件)

◎田野調查

(採訪當地警察局)

解剖

……最後,請您要做就做得徹徹底底!邊跪著,邊打字以示對您的支持!搞噱頭的話,可別怪我啐你一口!

──2000年六月同志網站上轉來給我的留言

BBS上轉來一封又一封的信。我讀到蒼老的同性戀者一代又一代繼承著,縈繞著一個又一個被欺負娘娘腔男孩的縮影,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放大收縮,如瞳孔遭遇強光。

我撐著眼睛逆光看去,恍惚中想起端午節那天悶熱的細節。

這天葉家人引頸期盼,終於盼到台權會的顧立雄律師來到高樹國中的廁所現場勘查。我試著保持客觀,冷靜拍攝,攝影機實在無能承載現場的殘酷。我沒有想到,顧律師會詳細問到解剖屍體時的種種細節。永鋕的舅舅一樣一樣講著法醫如何將永鋕的心肝切下,在法碼秤上看是否有病變跡象……我知道另一頭的葉爸爸葉媽媽眼淚撲簌落下,我鏡頭不敢移動,我一動也不敢動。我沒有權利干擾這一刻。

在高樹鄉拍攝完的客運夜班車上,我心思凌亂地越來越覺得我也是劊子手,我手上沾滿了鮮血。在殘忍的永鋕死亡的真相背後,我手上和每個潛意識裡歧視娘娘腔的台灣人一樣,我手裡也淌著永鋕身上汨汨流出的血。我從小到大也總是被嘲笑娘娘腔,總是被欺負,為什麼我做得不夠多?!

葉爸爸從永鋕死去那天開始耳朵聽不清楚了。葉爸爸罹患身心轉化症,失去兒子的悲痛讓他選擇性暫時失去聽覺。法醫鑑定孩子的遺體,解剖過程中殘忍的細節,葉爸爸完全聽不見法醫告訴他的任何話。

永鋕在學校死去的巨大悲傷,時時侵襲葉媽媽。「我生他的時候,揹斷了兩條背帶,下田也揹著他,做家事也揹著他,永鋕就好像是在我的背上長大的。如果知道送他到學校會讓他死掉,我要一輩子把他揹在我的背上。」

◎作者對於同志議題的情感與思考

◎田野調查+報導事件

(陳述律師勘查現場、解剖過程、親人感受)

◎作者抒發情感(對於性別歧視,自己感同身受)

◎報導事件

(周邊親人的傷痛)

家的毀損

「他在殯儀館的時候,我每天都去看他,換新的花。我公公和村裡一些人,一直罵我,『小孩子都那麼絕情,不要我們了,妳還整天這樣失魂落魄。』火化以後他的骨灰放在高樹的廣修禪寺,我在田裡工作,想到他,就跑去那裡哭一哭,跟他說說話,再回田裡做事。」

「我一到黃昏心就痛,很像有一把刀在戳,來來回回不曉得戳多少次。高樹的診所開藥給我吃,都是安眠藥,醫生說我這是心病,什麼藥都沒用。晚上睡不著,我很想一口氣吞下所有藥丸,再也不要讓自己那麼痛苦。是想到我先生跟小兒子,我才沒有跟他走了。」

永鋕剛過世的第一年,葉媽媽強烈希望想要再生一個小孩,她希望是女孩。她希望永鋕投胎變成女孩,有緣份再來當她的小孩,讓她永遠照顧保護,不必像這輩子因為娘娘腔受苦。

只是,每天黃昏一到,葉媽媽還是不由自主地整個心揪痛起來。那是以前每天永鋕差不多該放學回家的時候。葉家門口種了一棵很大的芒果樹,枝葉繁茂,永鋕很黏媽媽,老遠老遠就會大叫:「媽媽,我回來了!」

這一天的黃昏,下完田的歐巴桑們,三三兩兩騎腳踏車從葉家門口的芒果樹經過。婦人們不約而同來給葉媽媽洗燙頭髮。

「我們那時候每日都來陪她,安慰她。小孩子要走,不跟我們了,也沒辦法。」建興村的歐巴桑們一邊吹燙頭髮一邊安慰葉媽媽。「他真的很乖,也會幫我洗頭,也會幫他媽媽做家事,又高大又英俊。」

胖胖的歐巴桑一邊做頭髮一邊熱鬧地唱起山歌,逗葉媽媽開心。坐在客廳板凳等待的歐巴桑也唱起台語老歌「思念的情歌」──「啊,雖然有伊相片安慰我……」

◎採訪相關人員~1

(葉媽媽回憶)

◎採訪相關人員~2

(葉家鄰居)

稻埕

葉永鋕事件剛發生時,頗受媒體注意,校方採取封鎖消息政策,訓導主任在朝會上宣布不准談論此事。當時同學之間頗有白色恐怖氣氛。

如今,這些同學都已退伍或就業。可他們總記得,從前從前,有個三八愛鬧的同學葉永鋕,在國三那年死去,沒有機會和他們一起長大,體會人生的苦樂滋味。

葉永鋕最好的同班同學叫許耀政,沉默寡言,有一雙哀傷的眼睛。他是木訥的農家子弟。與許耀政進行訪談時,黑夜的稻埕院子,他全家人有著跟他一樣沉默木訥的臉。許耀政說不出話來。

在攝影機背後的我一樣沉默著。我知道的,我一直知道生命裡的那種痛。經過了好多年,傍晚下起雷雨,鄉村青年騎著野狼125呼嘯而過。陰暗的高樹客運車站,進站的破落公車閃耀著晦澀的光。許耀政終於打破沉默。他告訴我,永鋕死去的這些年,他持續地鍛鍊身體,他已經永遠永遠懂得,世界不可能改變的,強霸勢必欺凌弱小,他只有讓自己變強,他才不會死去。

第二天白天,我在許耀政家裡貧窮侷促的客廳,破落的牆上仍然掛著他和永鋕的幼稚園畢業照,那麼幼小的他們眼睛彷彿發著光,興致勃勃看著前方。

◎批判校方不當作法

◎採訪相關人員~3

(葉永鋕同學)

◎對於霸凌的省思

小鎮

我曾經帶著攝影機陪著葉家人回到出事的廁所好幾次。有一次拍攝讓我難忘。我走到葉永鋕最愛上的音樂課教室,他覺得最安全的地方。那天下雨,天色猶昏。音樂教室隔壁就是拳擊教室。音樂教室又破又小,鋼琴破爛極了。相反地,拳擊教室寬敞舒服,沙包又大又重。我突然不寒而慄。

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我知道葉永鋕國中三年來,是被哪些陽剛的男孩歧視欺負。我知道這些陽剛男孩的青春就在無所事事地練八家將,打拳擊中度過。而他們在國中畢業前,早已被高樹地方的角頭網羅。小鎮裡隱隱然有一張細密的黑金暴力網絡交織著。

我一直思考著,如果葉永鋕能夠活下來,他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他的生命將長成如何?(2915字)

◎田野調查

(實地採訪學校)

◎思考:從性別議題延伸至社會治安問題

◎留下省思

【綜合分析】:(蔡永強老師)

  1. 掌握資料、恰當剪裁:報導文學不能只顧及文學性,報告者所掌握的資料個人體驗的真實性,往往更為評審所重視。〈人間‧失格〉中,作者得趁葉永鋕遺體火化前掌握第一手的資料,並在多次訪談後確知作者被陽剛的男孩所歧視。報導文學的資料可能來自個人經驗的回憶、歷史檔案的查找、深度晤談等方式取得,無論如何,資料收集是報導文學書寫前的第一要務。以〈人間‧失格〉為例,作者運用與報導人重要他者的深度晤談、閱讀報導人檔案、參與了報導人的解剖,並親自走訪報導人事件發生當下的各重要場域,完成了大量寫作素材的搜羅。如何處理大量的資料以求謀篇成文,「」是最重要的功夫,作者在梳理資料當中,選擇了報導人幾個被霸凌的場面,以「典型事件」勾勒出報導人的處境與形象
  2. 選擇適當視角「視角」是報導文學寫作能否觀照事件的重要關鍵,尤其是他者的書寫,視角往往成為作品成敗與否的最基本條件。以〈人間.失格〉為例,作者雖然報導的是他者葉永鋕的死亡,但其巧妙地以我為視角,既能宏觀整體問題之所在,又能隨時穿插重要關係人的說法以強化文章力度,行文更是顯得流暢無礙。
  3. 具有報導的價值:〈人間‧失格〉所選擇的報導人為葉永鋕,這不僅是個人生命的書寫,更是整體臺灣社會的重大性平議題,身為生理男性的報導人,因其陰柔性質而長期被霸凌,而死亡又為此一事件蒙上一層陰翳而待探所的引逗。作者以身為同志的同理心,並透過葉永鋕朋友許耀政的發言,在敘事的力量上簡直可說是難以忽視。
  4. 高度深刻的哲思:除了文學與真相的共舞,傑出的報導文學往往藉事抒懷,化人生哲思於敘事。作者開端便以病態的社會來定義葉永鋕的事件,「醫生告訴我們孩子沒有病,有病的是我們(也就是世俗男為剛女為柔的刻板哲思)」,其結論更是畫龍點睛之語,在一個不同的場域,在一個擁有人權的地方,我們還需要書寫這樣悲涼的生命花凋與盛放的青春萎謝嗎!

【範例二】:蔡永強老師〈美的世界〉(節選)(報導人:師鐸獎得主呂瑞瓊老師)

作品原文

簡析

在女中的韶光是流瓦的月華,柔而美,然而認真得近乎苛責的英文老師,卻成為瑞瓊高中生涯的北風。國中的英文老師也很嚴厲,放學、午休都會為進度落後的孩子補課,糾正發音,可是同學都沒有怨言,心中明白老師是為了自己的將來。高中的英文老師也是孜孜矻矻,也百分之百在意學生的大學之路,可是這群豆蔻年華的女孩對她卻是盈滿畏懼,如果考試不盡理想,老師會在試卷畫上兩個大字:「無恥」。瑞瓊記得在某一次病中,昏沉的她英文不及格,收到「無恥」兩個紅字的試卷,她的內心頓生排斥,往後捧起英文課本只是純粹為了大學考科,她再也不喜歡英文了。隨著畢業,因時間的淡去,老師的臉龐逐漸模糊,「無恥」二字卻反而更見清晰,它蠕動成兩條紅蛇,在冷涼的暗夜嗤嗤吐信。瑞瓊還記得大學聯考完,考了高分卻不填師大英文系為志願的心情,唉,她連大二輔系都不想面對那纏繞心扉的紅蛇。

師大畢業的那年,瑞瓊被分發到高雄彌陀國中,從高雄市區通勤得搭兩班公車。那是好遠的一段途程,總在曉星將沉,朝露未晞的時分,她就必須出門,然而她熱愛這工作,學校將成績第二的班級交給她,主要是學生中有些較為調皮,不過身為新人,她樂於接受挑戰。

又是一個披星趕赴學校的匆匆早晨,遠遠瑞瓊就看見一群學生跪在校門口,她極難接受眼前所看到的畫面,隨著距離的拉近,一張張面龐都是自己熟悉的孩子,班上的掃區是大校門口,是學校最重要的門面沒錯,可是就算學生整潔表現未臻理想,又何須如此羞辱!瑞瓊瞥見角落主任的面龐,如霜如雪寒涼,新人的倫理在她的心頭嘀咕了一下;瑞瓊睇見眼前學生的眼角,似珠清淚盈眶,老師的教育真諦於她的心田迅疾壯大。她轉頭不看主任,她叫學生站起來,學生遲疑了一會,陸續回教室,瑞瓊等著主任的問話,她要鼓起勇氣告訴主任:她不認同連坐罰跪的懲罰。不過主任終究沒找她。

那一個早晨,瑞瓊在朝陽炫眼的一刻,斬斷了向學生大口吐信的長蛇。

◎採訪報導人

(回憶高中挫敗的學習經驗與陰影──自己因成績不理想而被英文老師羞辱)

◎採訪報導人

(描述教書生涯中深刻的畫面──導師班學生遭行政處室羞辱,自己雖是新進教師,但鼓起勇氣改變不合理的事件)

【簡析】:

本段描述報導者(呂瑞瓊老師)教書生涯中的特殊事件,採用「今昔對比」手法,將兩個與「羞辱」有關的事件疊合並置,從中凸顯出瑞瓊老師的道德勇氣與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尤其使用「蛇」之意象──纏繞心扉的紅蛇(昔日自己遭受羞辱)、斬斷了向學生大口吐信的長蛇(今日學生被羞辱),更能將感受具體化,是文學筆法與客觀報導的融合。

【範例三】:蔡永強老師採訪呂瑞瓊老師的「訪談綱要」

◎訪談重點:此一報導人為師鐸獎得主,故訪談綱要之設計以其「教育生命史」為主軸

(一)背景資料

(1)    報導人的幼年生活經驗及家庭概況

(2)   報導人的父母及手足教育狀況

(3)   報導人的教育歷程

(二)生活史

(1)    成長歷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響

(2)   影響自身成就的重要關鍵事件或人物

(三)行政觀點

(1)    教師歷程中曾經擔任過的行政工作

(2)   行政工作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對教師生涯的影響

(四)教學觀點

(1)    教學歷程中最值得分享的事件或心得

(2)   教學歷程中所面臨的重要事件及其對教師生涯的影響

(五)班級經營觀點

(1) 班級經營的法寶分享

(2) 班級經營中最值得分享的個案或班級事件

(六)菁英觀點

(1)菁英教師對學校的具體影響

(2)菁英教師的教育哲學與教育理念

(2)菁英教師在教師生涯中所面臨的重要事件

(七)其他

(1)可訪談的生命中重要他人

綠園文粹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新增文類「知性散文」徵稿說明

2016年12月28日

第十一期《綠園文粹》新增文類「知性散文」徵稿說明

一、    目的:讓擅長「析」、「評」、「論」、「諷」的學生,有展現文才的機會,亦祈《綠園文粹》能保存更多元的文學佳作

二、 說明:

(一) 「議題評論」類:(參考【範例一】、【範例二】、【範例三】)

1.  題材:選擇一個「現象」或一件「時事」進行評論,提出自己的看法。

2.  題目:自訂。最好包含所評論事件的關鍵字詞。

3.  要點:簡略敘述現象或事件始末,然後提出自己的評論,文中需有明確的觀點,並能清楚論證之。

(二) 「哲思漫想」類:(參考【範例四】、【範例五】)

  1. 題材:不拘。論史、析理、辨惑……皆可。
  2. 題目:自訂。不一定須有「評」、「論」、「說」等制式字眼。
  3. 風格:循循善誘、冷靜說理、滔滔雄辯皆可。

三、 提醒:

  1. 知性散文以「說服別人」為目的,感悟散文則以「感動自己(進而領悟某種道理)」為核心,兩者可能都具有「理」的成分,但目的不同,筆調亦異。
  2. 知性散文非小論文,請勿投錯稿!

四、 舉隅:請見【範例一】~【範例五】

————————————————————–

◎【範例一】:議題評論類──現象評論

囚禁在童稚的想像中──從米老鼠到凱蒂貓 南方朔

好萊塢影星麥克.道格拉斯說過:「如果我能變成別的什麼東西,那麼,我寧願是米老鼠。它永遠不會做任何錯事,而每個人又都愛它。」

麥克.道格拉斯想要變成米老鼠,這雖是玩笑話,但卻有深意。米老鼠是一九二○年代華德.迪士尼創造的卡通動物。最初的米老鼠是個喜歡促狹整人的壞傢伙,頭小身大,是隻大人鼠。但當代美國主要學者之一的傑.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曾做過專門研究,他發現到在過去七十多年裡,米老鼠的造型一直在變化中。原有的促狹搗蛋消失,它的頭愈變愈大,身軀則慢慢縮小,米老鼠從一個大人鼠變成了娃娃鼠,並逐漸轉化為天真無邪的象徵。

米老鼠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童稚化的公共象徵,在此之前,當然也有無邪而純真的大眾偶像,如無邪自然的西部牛仔等。因此,米老鼠的造型及形象轉變,遂具有極大的文化意涵。當代拉丁美洲文學權威,也是主要文化學者的朵夫曼(Ariel Dorfman)稱之為「文化的童稚化」(The Infantilizing of Culture)。

「文化的童稚化」可以有很多解釋,它也可以用來解釋米老鼠、芭比娃娃、凱蒂貓等現象。目前這個時代,人與人的溝通日益困難,人們普遍處於一種「很想愛,但又怕受傷害」的封閉與寂寞中,於是,無邪的童稚遂成了唯一的溝通公分母,也是最大的鄉愁,或是最後的自戀。「文化的童稚化」造就了各式各樣具有童稚性格的文化象徵物。

於是,米老鼠由大人鼠蛻變為娃娃鼠,童稚化加上對消費的渴望,就形成了華貴俗艷的芭比娃娃。文化的童稚化並且造就出「天使臉孔、魔鬼身材」的性象徵。朵夫曼教授甚至說,在這樣的時代裡,不只文化象徵童稚化,每個消費者也都變成了童稚、無助、但卻貪得的「沒有年齡差別的孩童」。孩童購買童稚的象徵物,那是我們失去的樂園,也是我們最後的自戀。在各式各樣的童稚化物品裡,人們所擁抱的乃是無助的自己。

童稚化的時代,也是各種娃娃象徵物變幻起伏的時代,從米老鼠開始,芭比娃娃、破布娃娃、凱蒂貓,以及將來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的類似物品,都將如浪潮般湧來,在中性化當令的時刻,往後的童稚物品甚至有可能不再區分性別,而只是露著無邪童稚眼神的大眼,而我們所想像的,藉以獲得安慰的,也就是這種眼神。當然,從此以後,我們也就注定將被禁錮在童稚的想像中!

l 此文透過「米老鼠形象的變化」,論述「文化童稚化」的現象,乃基於現代人封閉、寂寞與無助的心靈而產生。文筆簡潔有力,既有理論根據,亦有清晰的論述。

◎【範例二】:議題評論類──時事評論

這不是光復中學的問題 上報社評主筆室

有關新竹光復中學學生扮納粹所引發的公共討論其實很畸形。有人質疑這是台灣人坐視白色恐怖以及蔣介石偶像崇拜所導致的後果,但也有人跳出來質問許多老台灣人美化當年日本殖民統治;若有人說台灣歷史教育只顧填鴨,缺乏國際觀,才導致學生「誤踩」這地雷之時;又有人反問,我們的歷史教育只顧著「本土化」,所以學生當然不會有國際視野。所有的公共討論,彷彿只要回到統獨藍綠都可以得到救贖,可以繼續在自己建構的史觀之下安身立命。

台灣中學的歷史課本提過二戰時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史實,但也僅止於此;課本裡有寫到希特勒,談到猶太人被屠殺,但那是考試的內容,學生很少被引導去討論當時猶太人的處境,以及納粹所代表的死亡與恐懼。這場納粹德國的COSPLAY裡,連該班的歷史科老師也肯認,甚而自己上台扮演戰車台上的希特勒,在全校師生面前接受喝采歡呼。連人文社會科系的老師都如此,我們如何能苛責學生犯錯……

我們不教孩子去理解別人的感受,當然就很難有健康的公共討論空間。所以,當光復中學事件的討論移轉到台灣學生的歷史教育、偶像崇拜以及國府教育與當年德國法西斯政權的連結時,立刻有人拿當年的日本國軍國主義相對照,以為藍綠這樣就扯平了。我們可以立刻指出當年的日本軍國主義的邪惡,但台灣數十年來黨國威權主義所加諸於學生的規訓,難道不正是學生老師們視納粹屠殺如玩笑創意的主因之一?台灣的教育不教孩子獨立為人,同理別人;大人們碰到事情還拉東扯西,用史觀來霸凌彼此,也難怪這種納粹COSPLAY一而再地在台灣發生。

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所寫的《在歷史的傷口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寫到:「一個不相信自己真實感受的人,也不會相信別人真實的感受。而一個從小在自己生活環境裡無法領略坦白地『就事論事』是可貴價值的人,長大以後很難相信棘手的事可以透過『就事論事』逐步找到解決之道。」大人們自己無法「真實感受」自己,也不相信可以「就事論事」,如何教孩子懂得「真實感受」、要努力「就事論事」?這正是發生光復中學事件的癥結所在。

其實,納粹屠殺的暴行是近代人類歷史最嚴重的殺戮,它甚至不同於戰爭所引發的殺戮,所以格外引人憤怒震驚。德國歷史學家埃伯哈德‧傑克爾說道:「從來沒有一個有責任心的國家領袖使用其權威,來決定並宣布某個特定人群,包括所有年齡、婦女、兒童、嬰兒,都應該被迅速地清除掉,並使用了整個國家一切可能的力量來執行這種暴行。」一直到現在,德國人自己都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注重工藝、熱愛哲學與音樂的國度,會在希特勒的推波助瀾之下,讓千萬德國人跟著墜入這罪惡淵藪。所以,德國人小心翼翼地反芻這段歷史,檢討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就是擔心重蹈覆轍;在德國,否認當年的納粹大屠殺甚至是一種罪。

但在台灣,一群高中生在師長的允許下COSPLAY納粹德國,這當然不只是學生的問題,恐怕也不是這所「優質高中」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問題。至於加諸於這個教育體系的桎梏是什麼?其實不是「國際觀」夠不夠,也不是「史觀」正不正確,而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否鼓勵學生擁有批判思考的能力。

當學生(或大人)有能力進行思辨,怎麼會容許對納粹COSPLAY喝采?也自然會對當年威權政府所建構的偶像崇拜與法西斯遺緒嗤之以鼻,甚而適切地區隔日本軍國主義之惡與日據時期的生活日常。這無關藍綠史觀,只是教導一個人能懂得人性尊嚴而已。

l 此文對於「高中生扮納粹事件」的評論觀點是:我們的教育體系並不鼓勵學生擁有「批判思考」的能力,以致缺乏「真實感受自己」、「理解他人感受」與「就事論事」的能力。

◎【範例三】:議題評論類──時事評論

年青人為甚麼愈來愈輕薄? 南方朔

不久前,有多所科技大學在舉行迎新活動時,他們亂搞創意,男生居然脫光,用屁股瓣去夾紙片,女生則拉掉內衣,這些年青人只要一成群去玩樂,就會玩得失去了章法,這是一種集體性的輕薄。

前兩天,新竹市私立光復高中多媒體學程學生,在校內舉行耶誕夜感恩變裝踩街活動,而這些小孩也真有創意,有一班竟會想到以希特勒為主題,他們穿著仿製的納粹武裝親衛隊黑色制服,舉著納粹旗幟,還仿製了納粹德國的虎式戰車。甚麼題目不會想,竟想到希特勒和納粹。雖然他們只是好玩,根本沒有想到別的問題,但他們的胡鬧好玩,被公開在網路上,卻不經意的就刺痛了許多人的神經,受到大家的指責。並鬧成國際新聞。我不認為這些高中小孩有多少惡意,但他們卻犯了也很嚴重的輕薄。他們和科大學生的迎新會輕薄如出一轍。

由這兩起輕薄事件,就使我想到美國《華盛頓郵報》兩位資深主播陶尼(Leonard Downie .Jr)和凱瑟(Robert G..kaiser)在不久前合著的《關於新聞的新聞──危機中的新聞》這本書裡的一個重要論點。他們指出近年來美國的媒體界危機日益沉重,媒體負責人為了省錢,為了創造利潤,對新聞的選擇日益偏離嚴肅新聞的傳統,不再重視嚴肅問題的討論與告知,而以名流的八卦、影歌星和運動明星的私生活、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插曲式新聞為主,新聞的價值日益向娛樂業轉進,這就是新聞界的走向「輕薄」(frivolity)。這個字的其他意義,還有「輕率」、「無價值」、「不足取」、「無聊」、「輕浮」等意義,這種輕薄的報導充斥在網路上,它又成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這兩位新聞界的重要人物指出,當輕薄這種新價值透過媒體廣為流傳,它最後就會變成文化危機和教育危機。

因此當今的大學新生和高中生,會做出奇怪輕薄的行為,一點也不令人奇怪,他們沉浸在媒體及網路上各種報導裡,網路上的希特勒和納粹的奇怪報導並不少,對學生開同學會各種傷風敗俗的活動之報導也不少。當輕薄的事已多得不可勝數,多了他們一個又怎麼樣?這些年青人並不一定邪惡,但他們肯定是無聊、輕薄、失去了判斷事務怎麼做才算適當的判斷力。

台灣的大學新生,在迎新活動時,會搞創意,搞到脫成光屁股;高中生在耶誕變裝活動上,創意竟會動到希特勒和納粹身上,這都是年青人偉大的創意。近年來我發表過許多評論,但我對創意卻打從一開始就敬謝不敏,創意並不重要,知識及判斷力才真正的重要。由台灣青少年輕薄的創意,我們已該對青少年文化深思了!

l 此文對於「高中生扮納粹事件」的評論觀點是:這是一種「集體式的輕薄」。而此種以創意為名,其實缺乏知識與判斷力的輕薄,則來自新聞界的危機,過多輕薄的報導透過媒體傳播散布,成為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進而變成當前的教育與文化危機。

◎【範例四】:哲思漫想類

梁實秋

人沒有不懶的。

大清早,尤其是在寒冬,被窩暖暖的,要想打個挺就起床,真不容易。荒雞叫,由它叫。鬧鐘響,何妨按一下鈕,在床上再賴上幾分鐘。白香山大概就是一個慣睡懶覺的人,他不諱言「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他不僅懶,還饞,大言不慚的說:「慵饞還自哂,快樂亦誰知?」白香山活了七十五歲,可是寫了兩千七百九十首詩,早晨睡睡懶覺,我們還有什麼說的?

懶字從女,當初造字的人好像是對於女性存有偏見。其實勤與懶與性別無關。歷史人物中,疏懶成性者嵇康要算是一位。他自承:「不涉經學,性複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洗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同時,他也是「臥喜晚起」之徒,而且「性複多蚤,把搔無已」。他可以長期的不洗頭、不洗臉、不洗澡,以至於渾身生虱!和捫虱而談的王猛都是一時名士。白居易「經年不沐浴,塵垢滿肌膚」,還不是由於懶?蘇東坡好像也夠邋遢的,他有「老來百事懶,身垢猶念浴」之句,懶到身上蒙垢的時候才做沐浴之想。女人似不至此,尚無因懶而昌言無隱引以自做的。主持中饋的一向是女人,縫衣搗砧的也一向是女人。「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從前流行的女性自勵語,所謂三光、三慌是指頭上、臉上、腳上。從前的女人,夙興夜寐,沒有不患睡眠不足的,上上下下都要伺候周到,還要揪著公雞的尾巴就起來,來照顧她自己的「婦容」。頭要梳,臉要洗,腳要裹。所以朝暉未上就花朵盛開的牽牛花,別稱為「勤娘子」,懶婆娘沒有欣賞的分,大概她只能觀賞曇花。時到如今,情形當然不同,我們放眼觀察,所謂前進的新女性,哪一個不是生龍活虎一般,主內兼主外,集家事與職業於一身?世上如果真有所謂懶婆娘,我想其數目不會多於好吃懶做的男子漢。北平從前有一個流行的兒歌:「頭不梳,臉不洗,拿起尿盆兒就舀米」是誇張的諷刺。懶字從女,有一點冤枉。

凡是自安於懶的人,大抵有他或她的一套想法。可以推給別人做的事,何必自己做?可以拖到明天做的事,何必今天做?一推一拖,懶之能事盡矣。自以為偶然偷懶,無傷大雅。而且世事多變,往往變則通,在推拖之際,情勢起了變化,可能一些棘手的問題會自然解決。「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元來有命!」好像有時候餡餅是會從天上掉下來似的。這種打算只有一失,因為人生無常,如石火風燈,今天之後有明天,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可是誰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明天。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愁」,那是自我解嘲!懶人做事,拖拖拉拉,到頭來沒有不丟三落四狼狽慌張的。你懶,別人也懶,一推再推,推來推去,其結果只有誤事。

懶不是不可醫,但須下手早,而且須從小處著手。這事需勞作父母的幫一把手。有一家三個孩子都貪睡懶覺,遇到假日還理直氣壯的大睡,到時候母親拿起曬衣服用的竹竿在三張小床上橫掃,三個小把戲象鯉魚打挺似的翻身而起。此後他們養成了早起的習慣,一直到大。父親房裡有幾份報紙,歡迎閱覽,但是他有一個怪毛病,任誰看完報紙之後,必須折好疊好放還原處,否則他就大吼大叫。於是三個小把戲觸類旁通,不但看完報紙立即還原,對於其他家中日用品也不敢隨手亂放。小處不懶,大事也就容易勤快。

我自己是一個相當的懶的人,常走抵抗最小的路,虛擲不少的光陰。「架上非無書,眼慵不能看」(白香山句)。等到知道用功的時候,徒驚歲晚而已。英國十八世紀的綏夫特,偕僕遠行,路途泥濘,翌晨呼僕擦洗他的皮靴,僕有難色,他說:「今天擦洗乾淨,明天還是要泥汙。」綏夫特說:「好,你今天不要吃早餐了。今天吃了,明天還是要吃。」唐朝的高僧百丈禪師,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勵,每天都要勞動作農事,至老不休。有一天他的弟子們看不過,故意把他的農具藏了起來,使他無法工作,他於是真個的餓了自己一天沒有進食。得道的方外的人都知道刻苦自律。清代畫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無盡圖」上題了這樣一段話,特別令人警惕。

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惰。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殘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誦,稍餘一刻,必登山選勝,一有所得,隨筆作山水數幅或字一段,總之不放閒過。所謂靜生動,動必作出一番事業。端教一個人立於天地間無愧。若忽忽不知,懶而不覺,何異草木!

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懶而不覺!」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l 此文論述自己對於「懶」的思辨:先提出「懶為人性」之觀點,並舉例證明;次論述「懶與性別無關」;後指出「懶常誤事」,故需從小時、小處改起;末以「宜勤勿懶」作結。

◎【範例五】:哲思漫想類──第10期《綠園文粹》哲論散文  第一名

論庸俗 高二恭班 賴祐萱

自古騷人墨客、君子雅士都活在一條顫顫巍巍的鋼索上,唯恐自己跌落「庸俗」這條猛河,沖得人面目全非、百口莫辯,一字「俗」,能打歪豪士直挺的脊骨,折彎揮毫者昂揚的筆身。「且常人之所愛,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貴,乃至人之所賤。」由所謂「上士、志人」所劃定的高貴量尺,竟讓凡間「常人、庸輩」承擔「俗」的羞憤,難道公平嗎?

其實「俗」中,也有佼佼者。將「俗」極致化,用淺近的文筆寫出至美的情感。新樂府運動的開創者們有著「元輕白俗」的稱號,白居易寫下了老嫗能解的〈賣炭翁〉,被後世評論者推上頂峰。元代的關漢卿一曲「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也被讚為「俚俗活潑」的佳作。但,「俗」得惹人厭的仍佔大多數,譬如可憐的高鶚,續寫了《紅樓夢》而成為眾矢之的,說是「狗尾續貂」;張愛玲曾說遺憾見不到《紅樓》結局,不正撇開了高鶚,對他視而不見嗎?有一句話說得犀利見骨:「庸俗是一種假風雅、贋美,猶如混珠的魚目,但它比魚目更壞。」高鶚在這片吵嚷聲中,成了壞人。因此,誰風雅誰庸俗不知不覺成了一種踢球活動,每個人唯恐它待在自己手中,努力要拋開它,直到不俗的冠冕賦予為止。但是,在分出高下優劣前,能不能先靜心聆聽別人心鼓的節奏,到底流盪的是那種餘音呢?能夠區隔庸俗與高雅,真的有雲泥之別嗎?

庸俗像是我們急欲革除的一種壞毛病,但它往往像是潛伏在我們意識深處,根植在我們本性裡的一種基因。自忖著,為什麼我始終無法脫穎閃亮?為什麼我想的和別人一樣?無論善良或美麗,整潔還是有序,都擺脫不了庸俗的陰影。「在講究氣質、品質、品牌的生活修養背後,很難避免『裝門面』的消費心理。」如此幾語,道破了名牌風尚的框架帶來的庸俗思維。人要衣裝,不過如此;每個購物者無論高雅或樸素,不過都是想套件衣裝來綴飾不那麼滿意的胴體,來凸顯自己與眾不同。庸俗的氣味瀰漫在我們急欲凸顯高雅的淵藪中。

究竟我們該不該擺脫庸俗呢?

叔本華曾有一句名言:「要嘛庸俗,要嘛孤獨。我一直在尋求孤獨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渾噩的靈魂。我不可以透過他們找到那條光明之路。」不然撲向水中映月,不然仰視天上繁星,各有各的璀璨、各有各的活法,有些路只能自己尋覓。遠赴撒哈拉追求前世夢境,但最後以絲襪自縛的三毛;以拳擊與文學處世,最終舉槍自盡的海明威;以身為人而感到抱歉,投水自盡的的太宰治──他們擁有世人口中甜美的孤獨,最後仍捨不得丟棄它地赴死。不在乎是否為世人所諒解、哪怕遭受質疑嘲笑,他們一腳踏入了混沌的世界,為了自己的覺悟或失落的期許,就這麼消失在生死的雲霧後。那怕是高貴或平庸的舉動,他們都體切實踐了自己的獨一無二。

有時,注視著高貴的背影,我會自覺卑鄙;俯視溝渠裡的汙穢微物,又慶幸自己清淨高人一等。無論兀自發著光,還是隱沒在人群中生塵,都只能義無反顧的執著自我吧──不用期待風會簇擁自己,也不必因為太過自卑或自滿而強行改變五官的形狀。無論庸俗與否,我們畢竟只能自己找出光明。

l 此文論述自己對於「庸俗」的思辨:先由文人「避俗」談起,重新審視「庸俗」的價值;再深入思辨世人心理對「俗/雅」的迷思,指出「孤獨」與「庸俗」無法並存。最後以「無論庸俗與否,我們畢竟只能自己找出光明」總結全文。 (節錄潘萌彬老師評語)

綠園文粹

北一女中第十一期《綠園文粹》徵稿啟事

2016年12月22日

第11期綠園文粹徵稿啟事

一、 主辦單位: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

二、 徵稿宗旨:提升本校藝文創作風氣

三、  徵稿對象:本校全體在學學生

四、  徵稿項目、內容、獎勵辦法:

項目

代號

內容

規定

獎勵辦法

第一名

(一名)

第二名

(一名)

第三名

(一名)

佳 作

(若干名)

小小說

A

1500字以內

2000元

1500元

1200元

800元

現代詩

B1

40行以內

1500元

1000元

800元

500元

B2

10行以內

1000元

800元

600元

400元

現代散文

感悟散文

C1

對生命百態的敘、感、悟

文長1200~1500字

2000元

1500元

1200元

800元

知性散文

議題評論類

C2

對現象時事的析、評、議

文長1200~1500字

2000元

1500元

1200元

800元

哲思漫想類

C3

對觀點價值的思、辨、論

文長1200~1500字

2000元

1500元

1200元

800元

報導文學

D

綠園中特殊人、事、物的紀實寫作,文長2500字以內

年度推薦獎一名,獎金3000元

擇優推薦若干名,獎金1000元

五、  投稿日期:106年2月13日(一)~20日(一)13:00截止

六、  投稿地點:學珠樓四樓「藍區」國文科辦公室,依文類投入徵稿箱

七、  公布得獎名單:106年3月中旬

八、  獎勵辦法:本次徵文得獎作品將印成第十一期《綠園文粹》一書出版。得獎者除獲頒獎狀、獎金外,並獲贈第十一期《綠園文粹》一本,不另支稿費

九、  投稿注意事項:(公布於北一女中首頁及國文科教學資源網)

1.  格式:電腦打字,以Word編寫,由左至右橫打,版面規格A4直式,上下左右邊界各為2.5公分,單行間距

2.  標題:篇名採新細明體16號字,置中對齊。篇名旁不可標註作者姓名、班級

3.  內文:中文採新細明體12號字,全型標點符號;英文採Times New Roman 12號字

現代詩於末行之後標註總行數,其餘文類於文末標註總字數

文中不得書寫班級、姓名等作者相關資料或記號,亦不得暴露作者身分,違者取消資格

4.  列印:一式三份,採單面列印。作品超過一頁者,請在頁尾置中設定頁碼,統一於左上角裝訂

5.  裝封:將三份稿件放入同一個A4規格信封後彌封,稿件平置勿摺疊

信封中路書寫作者班級、姓名。信封右上角註明參賽「項目」及「代號」

6.  其他:

(1)    為鼓勵創作,得獎作品同一文類同一作者僅錄取一篇

(2)    嚴禁抄襲及一稿兩投,作品必須未曾在任何報章雜誌、網路發表或公開展示及出版;違者除取消名次、追回獎勵外,並按相關規定處理。若觸犯著作權法,則由作者本人自行負責

(3)    參賽作品恕不退稿,請自留底稿。得獎者須繳交電子檔,以便付梓,作品版權歸本校所有

綠園文粹

北一女中第十期《綠園文粹》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2015年5月8日

北一女中第十期《綠園文粹》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預購海報02

綠園文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