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三模考專區 > 1021北區第一次學測模考佳作:文章評論

1021北區第一次學測模考佳作:文章評論

2013年9月23日

臺北區102學年度第一次學科能力測驗模考佳作

一、文章評論(占9分)

閱讀框線內文章之後,請以個人想法,評論作者的觀點。文長約150-200字(約7-9行)。

要說掌握知識,光靠看書恐怕來不及了。現代科技發明這麼多種傳播知識的媒介,電視、電腦、傳真機、微縮膠卷、微縮膠片,都在打擊「書籍」的「時值」、「時效」,隨時有「時過境遷」之虞;用比賽讀書掌握知識,當然不合適了。「書籍」陷入這樣的競爭劣勢裡,要脫險,就要靠其「積累文化」的功能了。書還是要讀的,文字並沒有死亡。科技雖然霸道,但文字到底比較耐看,值得玩味。現代科技的按鈕不能一按就熄掉那條長長的人類文化隧道裡的燈火;反之,科技可以把這條隧道裡的油燈換成幾千燭光的照明設備;新進印刷術可以給書中的文化染上繽紛的色彩;除濕機可以防止線裝書發霉;蠹魚不再蛀蝕唐詩宋詞元曲了。(改寫自董橋〈要博覽群書嘛!……〉)

三忠  耿上翎

作者肯定了現代科技在「時間」上的優勢,但更強調傳統書籍文字裡所積累的文化,最後甚至提出了科技可以豐富與保存書籍文字的觀念。我非常肯定此想法,因為這兩者在我眼中各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網路提供了無國界、無時差的散播知識途徑就是其一例子;而經典書籍除了蘊含了人類文化的智慧,還有書香。結合科技與書籍,的確是達成傳遞知識最理想的方法。

三孝  姜晴文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傳播媒體都取代書本,扮演提供即時新知的角色。不過作者並不認為書本文字會被淘汰,因為它深具文化積累的價值,這是電視電腦無法完全替代的,書本反而能藉著這些新的技術增加內容的彩度並延長紙質保存期限。我也非常贊同這個想法,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利用網路搜尋資料,但是當我們在品評詩文或釐清歷史脈絡時,我們仍傾向於攤開書本,配著鵝黃燈光細細咀嚼文化澱積。擁抱科技之餘,人們不會放棄群書。

三愛  陳儀珊

我並不認為目前書籍有「時過境遷」之虞,這從書店林立的現象就看得出來了。印刷術歷經多次革新的現代,刷一版就是幾百本,書只會變多不會變少。那麼,書積累文化的功能還在嗎?我想是的。但多半是受全球化影響後的速食文化,與唐詩、宋詞、元曲等已相當不同了。文字雖不至於沒落,然而其美感與深度消逝的速度極快,這是我所擔心的。筆者似乎沒有顧慮到這一塊,有些可惜。

三和  鍾妤婕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世代。因此,正如同作者所說的,我們必須藉各式新穎的傳播媒介,才能夠掌握最即時的消息。然而,由於資訊可以快速便捷地被傳遞,就算具有時值與時效,也未必是最真實、正確的。況且,一部百餘分鐘的紀錄片,總不及一部百餘頁的傳記精確詳細;利用閱讀書籍掌握知識,仍不失其妥當性。我認為當今新傳媒的主要功能在於「告知」人們有此資訊,而真正想鑽研相關知識,回歸根本閱讀書籍才是上策。

三公 陳季昀

在科技日新月異,資訊傳播速度越行快速的時代潮流中,閱讀書籍顯得緩慢而沒有效率。然而書中累積的幾千年人類的文化,歷史卻賦予了它更甚於僅僅文字傳播的價值,因此讀「書」依舊不可不必要。若以這項重要性來看,科技的發展就非「書」的敵手而是助力了,透過各式各樣新的技術,可以便藉由書傳達的文化保存得更久,降低時間的流逝帶來的對文字承載介質的損害。

三毅 蔡宛廷

作者認為現代新興傳播媒體雖然能使人們迅速獲取知識,但書所擁有的文化價值不應因而汩沒,反而宜運用現代化科技保存書籍,使之更為豐富。我十分認同作者的看法,因為由閱讀所獲得的文氣並不限於詞藻文采,那種心靈的充實感以及文字所蘊含的魅力,都是新科技無法取代的。新科技固然有其優勢,但倘若能藉其所長來使書籍更妥善地被典藏,何樂而不為呢?

三儉

這篇文章有兩個重要的觀點:其一,掌握知識,只讀書是不夠的。其二,科技的發達創造了知識流動的新形式,然仍不能完全取代書。科技所帶來的變革中,保護書亦是其一。我認為,在知識快速交流的時代裡,科技無疑扮演重要的地位。然智慧的累積非短時間一蹴可幾。書的成本高,叫網路知識的汰換更受時間考驗,真理亦非短時間便可明朗。因此書在千年文明中屹立不搖。然承作者所言,現代演進已非單方所成,乃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三樂  呂文心

作者認為,書籍中的智識與文化,是不能被快速的科技產品取代的,而科技的迅速與便捷,反而能與文化相輔相成,於我心有戚戚焉。

且看那資訊產品汰舊換新之速,對比於中國歷史泛黃卻斑斕的書頁。歷史和文化是一部永恆不滅的大書,不比新舊科技轉瞬即逝的殘影,人文是深刻確實的足跡,古人的智慧結晶被時光壓密如同一層礦脈,厚實而不被新生的草地磨滅,然而兩者互相融合、並進,才構成了壯麗的地貌,因此兩者皆不可或缺。

三善

作者認為科技與文化應相輔相成,傳統文化的底蘊與美感不會被講求時效的資訊蓋去,我同意。現代各種傳播媒介雖能快速提供資訊,卻鮮少令人想收藏存取、時時品玩;對於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我們會願意用書籍保存、花一點錢支持它。作者所言稍可疑慮的是,會不會到後來,科技為書籍增添的色彩反而比內容更奪目,廉價而華麗的書籍也成為速食資訊媒介之一?若出版社在商業利益下任這種書充斥市場,將比其他媒介的競爭更可憂心。

usha 高三模考專區

  1. 目前沒有任何的評論
  1. 目前還沒有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